“采购沙龙”,现“神州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俱乐部”的会员,曾就设备采购展开讨论。灵捷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副总杜女士组织、整理了讨论结果,与诸君共享。
设备采购中,即时采购成本,也就是单件购买成本,因为数额一般较大,而且是一次性开支,往往很受关注;而采购之后使用成本,因为是经常性开支,每次开支相对即时成本并不很大,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此外,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的负责部门可能不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部门利益驱动下,有意无意地做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决策,也屡见不鲜。
设备的使用成本与其使用过程、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其成本构成是多方面的,包括维修、耗材、耗电以及操作人员成本等。例如对专用设备复印机或打印机而言,就有纸张、碳粉或墨盒、耗费电能、维修服务成本以及专职操作人员的工资等使用成本;对专业设备锅炉、仪器而言,有耗材、耗能、维修及专职人员的工资等使用成本。而使用成本在设备采购后发生,在使用寿命内随即发生,并未计入即时采购成本,采购人习惯性地在其它费用中列支,通常发生次数频繁但金额较小,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不过“小刀子割死人”,长期累积,相当可观。
作为采购人,切不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仅局限于节约一次性单个实体采购成本,而应着眼于设备的全寿命成本控制。作为采购的监管部门,也要站在全局高度,综合研究采购成本体系,建立健全的采购成本控制平台,把握好采购后的使用成本,真正将设备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融为一体,以节约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在实际的比价中,我们经常发现供应商的报价都是自己的格式,同样一个产品,各个供应商对其的分解都不一样,很多部件叫法也不一样。做为采购人,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一 学习些有关所设备的基本技术,了解设备的组成,比如除尘器,主要是钢结构(特别是静电除尘器),仪表(压力,差压,温度,液位,烟气浓度等),管道部件(阀门,管道)以及设备的核心部件。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多查询产品资料,多与不同公司的资深销售人员沟通,不耻下问,必能有所收获。
二 做好对项目的前期整体把握,做好准备。可考虑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1 预先阅读、了解可行性报告、进度计划、项目定位等基础资料;
2 阅读技术交底资料,圈定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参数,通过技术人员、网络事先进行初步了解和有针对性的学习;
3 大型工程项目设备通常采用招投标,招标前,采购可能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厂商的产品介绍以及到工厂考察。采购可在此环节带着问题上门考察,这样往往不虚此行。
三 规避报价中的风险
1 统一商业条款:采购可要求供应商采用统一商业条款,如CIF XX报价/付款周期 T/T 60天等。
2 明确告知所有供应商的具体需求时间、数量、安装及售后要求等,以保证了价格的可比性(apple to apple comparison)。如对所采购的产品不了解,又是第一次买这类东西,可先找几家比较知名的厂家来谈技术问题,搞清设备主要成本构成(cost driver),然后根据情况把报价表分成几大部分询价。比如除尘器可以分为仪表、钢结构、管道、核心等部分。如果询价单(RFQ)是按以上要求做好的,供应商按照同样格式去报价,那么,多份报价就容易逐项对比,采购方的决策就相对容易了。
对让设备采购,还有一个行业通病:预算资金常常不能及时到位,可进度又一定得确保。这就如一位同行形容说,设备采购其实是一项带着镣铐跳舞的工作。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呢?采购需要事先了解公司内的资金计划,然后确定合同付款方式,事前慎重考虑,事中严格执行。尽量兼顾供应商利益,供应商也会尽量配合保证设备和项目的如期交付。
读者留言 (4)
针对作者观点,个人想法如下:
1),充分肯定在设备采购方面,要有全局化的观点,尤其要把这种观点解释给公司的高层听;因为只要他们真正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支持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才有理由选用一些当时看起来报价较高的供应商而不是当时最低的,从而不会让人怀疑你的选择动机;
2),统一报价格式和成本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统计和比较,不需多说;
3),对于资方问题是最敏感的。因为这类采购通过金额较大,采购方有时候经常资金跟不上是常有的事情。这样在采购谈判的时候最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制约供应商,同时还为自己内部沟通留条退路。付多少钱,办多少事。也要把这个观点让高层知道,免得将来因为资金的问题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4)对于学习相关设备知识,个人保留意见。个人经验觉得,采购设备是个非常专业的事情,除非自身就是学工科出生,否则最好是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与工程部、生产部等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上而不是临时学习上。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一些非常专业的供应商,要知道他们就是靠这个混饭吃的。而你临时学习的相关知识有时候连几个名词和部件都搞不清楚,更谈不到用这点知识去跟供应商谈判了。俗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况信息本身就是不对称的,如果一味的想在这方面临时提高,等于在展示自己的软肋给供应商,很容易让他们钻空子的。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留言人: 安俊龙 | 2008年12月11日 23:06
Posted on 2008年12月11日 23:06
最近刚刚为公司的另外一个开发中心采购复印机
找了夏普和东芝
给夏普的代理商讲了半天TCO
居然还觉得我是在折磨供应商~~无语
东芝毕竟是原厂的人的还挺配合,给我的彩页第一页就是TCO
我给他们两家的计算公式就是
每月预估印量1.8万张
四年折旧
硒鼓耗材
载体
维护保修(例行检修,如果过保后的备件更换费用另计)
总拥有成本最低的我采用哪家的复印机
不过确实复印机单子太小,另外有两张大单子压在身上,确实没时间在这方面多花时间,见供应商的时候都只给了20分钟
留言人: 李斌 | 2008年12月13日 19:04
Posted on 2008年12月13日 19:04
各位高手:
我现在对报价方面也有一些困惑:假如我对一个不熟悉的产品,我是如何操作才能较好的了解其成本结构?
如果从材料,当地劳动成本,加工工序难度去衡量,及该行业的普遍利润等去都考量,要从那方面入手?
谢谢
留言人: qianye | 2008年12月24日 22:25
Posted on 2008年12月24日 22:25
1.询价前的询价函准备要充分,对各种因素要约束。
2.个人觉得,专业的设备采购需要专业的人才。特别对于工程采购而言。
留言人: 李兴龙 | 2009年1月 1日 21:29
Posted on 2009年1月 1日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