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七八年前整理的资料,发现美国伊顿公司推行逆向竞标的案例。该公司是生产型企业,总部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这个城市是美国的传统制造业重镇,现在似乎更以小皇帝詹姆斯所在的骑士队出名)。共公司2008年销售额154亿美金,全球员工75000人左右。2002年前后的采购分两层:总部和分厂。很多生产用料由分厂自行采购。逆向竞标需要整合需求,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由分厂向总部转移)。逆向竞标的阻力来自内部,听上去有点怪,想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厂采购不愿执行逆向竞标,有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像伊顿这样的大公司,长期分散采购,只要整合采购额,总会拿到更好的价格。采用极端压价的逆向竞标,就更不用说了。作为采购经理,如果你的产品一经逆向竞标,价格下来20%、30%,你怎么想?这部分意味着否定你以前的工作:如果你干得很称职的话,水分能有这么多?同事会怎么看待你?上司呢?上司理解则罢,不理解,你恐怕得卷着铺盖另谋高就了。联想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不愿意采用新设备,甚至恶意破坏新机器。两种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有很多相似。伊顿公司的对策也很简单:重视逆向竞标的量,淡化成本节支。例如就指标而言,他们的目标不是每年节省百分之多少的钱,而是让百分之多少的采购额通过逆向竞标。
其二,逆向竞标盯着钱,没错。但是,供应商,尤其是老供应商的价值,没法单从价格体现。举个例子。公司的采购人员走马灯似地换,很多知识、经验没法积累下来,结果那些老供应商就如老家臣,培训一代又一代的新主人,确保东家的生产不断料、质量也稳定。这些好处公司总部体会不到,基层能,因为他们整天跟供应商打交道。其实价格就如股价,它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你可以理解,但没法严格地分解、归因到具体因素。市场透明,公平竞争下的价格,其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些老供应商能够成为几十年的老臣,自然有其优秀之处。现在公司总部来了些年轻人,恐怕一辈子都没摸过一个零件,却要拿你的零件供应商开刀,说是有一种叫逆向竞标的魔法,能动辄降价百分之几十。你放心吗?
其三是权力转移。凡是集中采购,都得面对权力的重新分配。供应商归分厂管,分厂说了算,供应商对分厂的指令也是言听计从。现在归总部了,总部最关心的往往是价格,供应商的精力就集中在价格上,对分厂的服务要求也就没那么重视了。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分厂不愿放弃权利,自然就不配合,很多集中采购项目就这样不了了之。感兴趣可以阅读"集中采购:解决了谁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集中采购一定要得到高层支持。就如伊顿公司,截至2002年我们做这项研究时,公司试图整合推行标准化,整合采购额,都几年了,没什么结果。于是成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组织,加大推行力度。七八年过去了,效果如何,没机会跟进。如果凑巧有朋友熟悉这一情况的话,请告知。
说了这些,并不是反对逆向竞标。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范围。不能因为你手头的工具是把锤子,你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当钉子。过犹不及。对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过于狂热,其实往往比对它过于冷漠更有害。
作者简介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并通过生产和库存管理认证(CPIM)。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更多文章,参见其管理专栏"硅谷客"www.guiguke.com和"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