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0 归档

商品管理:不只是采购的事

| 评论(10)

商品管理(Commodity Management)就是把有一定共性的采购对象统一管理,以取得更好的规模优势和议价能力。例如把各事业部的钣金集中管理,协调各事业部的采购策略,在公司层面选择最佳供应商、备选供应商,以全公司的量来与供应商协商合作。

商品管理的好处自不待言,但要意识到它跨部门、跨产品线和事业部的特点。在组织复杂、产品复杂的公司,采购们自己关起门来制定的商品战略注定会命运多戕。

采购、供应链管理招聘网站

| 评论(19)

想了解一下,大家在找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类的中高端工作时,一般喜欢访问哪些招聘网站?

除了这些专业的招聘网站外,你们还通过别的专业协会或兴趣小组等找工作?
如果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的话,更好。我会整理成一个帖子,以便利大家。
先行谢过。
刘宝红

供应链转型 - 客户端

| 评论(10)

简单地说,供应链转型就是系统提高供应链的能力,以便做以前做不到的、价值更高的事。供应链分三段:供应商与供应商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客户和客户管理/服务。这里讲客户端。

一位本土顶尖企业的供应链职业经理人说,他负责公司的订单交付,管理一个供应链专员团队。为达到供应链管理向客户端的延伸,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一线供应链专员转型,由之前的办事员变成业务的主导者。该公司的客户多为大型垄断或半垄断型国企,本身管理比较薄弱。很多变革需要去影响客户,才能 协同起来。例如协同预测、补货和规划(CFRP这种理念,没有客户的参与,根本无法实现。很多客户根本没有能力和意愿给供应商预测。作为供应商,该公司自己的销售努力预测,准确率差强人意,这对于如何保障客户满意度来讲,太难了。问该怎么办?

供应链转型:从人开始

| 评论(9)

jim_collins_big1.jpg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写到:"事实上,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领导不会从"哪里"出发,而是从"谁"出发。他们从把合适的人请上车、把不合适的请下车开始,并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他们坚持原则 -- 先是合适的人,然后是选定方向 -- 不管情况是多么迫切"。供应链转型也是。转型的四大要素以人为首,也是这个原因。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Wilson: 刘石,您好,这方面或许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我在ZTE从事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绩效的运用有一定心得,我的Q是5654526 详细>>
  • Yancey: 白员公司的案例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在于主抓的老板,有绝对权力,有能力,又具备魄力和做成的决心。但这个条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都具备。 详细>>
  • 白员败类: 我记得以前在公司曾经参加过一个产品中国化的会议。 这产品原先是在美国生产的,基于知识产权的考虑,客人只给了一个原型和要求的参数,至于要怎么做出来,由我们自己来解决。 于是老板就搞了个小组,参与方有 1)研发部 2)采购部 3)客服部 研发部的经理任组装,老板监督全过程,适当的时候提出技术直到。老板毕业于MIT,做过大公司的生产部门的经理。对产品开发业非常熟悉。 研发部主导新产品的开发,采购部提供工厂资源,客户部定期向客人报告进度及寄样品等。每周会开一次小组会议,检查进度。 研发部跟美国建立了共享文件夹。做成样机之后寄美国,并把工艺以及测试的参数放在文件夹里。如果有哪些参数做不到的,客人给出大概的方向。经过反复的确认和测试之后,直到合格为止。 客人不给出全部的技术参数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知识产权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在考验我们的研发能力,以及在该产品上是否有创新。 到后来确认后,由于各道工序已经分解,客人也已经确认提交的样机。剩余的事情就交给客服部和采购部门。研发部到大货生产阶段就退出来,该产品也就成为我们的常规产品。 把这个故事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详细>>
  • 王利军: 协调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共同参与供应商选择,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技术部主管(其本人也是公司高层经理)因为与公司高层有矛盾,当请他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往往是想尽办法推脱。老板碍于他是产品开发的领头人,也奈何不了他。 一些技术问题就被搁在一边无人领头解决,作为采购也具备一些技术知识,但是也很担心一旦出错造成损失,老板又会大发脾气。造成不良影响,怎么办? 详细>>
  • Eric: Hi,Bob 我是Eric,之前一直在看您的文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现在在一家美国企业做sourcing,我们公司的sourcing是分plant sourcing和commodity manager两类的,我就发现我们公司一些commdity的supply manager根本不了解各个工厂的实际产品,对于他们的commodity只是拍脑门的定一个策略,有时候都没有与工厂sourcing达成一致,更不要说其他相关部门,这给工厂实际的supplier base的管理带来不方便。 我想问一下您,对于plant sourcing以及regional的commodity manager之间,应该如何去进行分工,现在我们对这一块比较模糊。 详细>>
  • susan lai : thanks for your reply , I learn a lot from your blog . 详细>>
  • 刘宝红: 这也是。大家大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或自己部门也是问题的一部分。所以在解决问题中一旦受到限制或影响,就会抱怨、抵制,甚至阳奉阴违。最后就只有看实实在在的,那就是成本节支。商品战略不会彻底解决这问题,但如果是多部门共同制定、认可的话,至少对这些部门有约束力,减少他们的抵制。 商品战略就如联合国公约。公约制定了,并不能保证在每个地方都能得到执行,但如果是一个国家制定的“公约”而强加在别的国家头上,这“公约”注定没法执行。 详细>>
  • bloomsun: 刘老师,您好,学生刚刚毕业,进入一家乳制品企业从事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业务,前段时间在对事业部进行调研时发现一个问题,一直很困惑。正常情况下,企业的供应链运作都是围绕销售计划和分仓要货计划进行展开,然而我们单位的情况却是整个运营过程围绕着奶源走,奶源充足时全部收来,因为不收会影响奶农积极性,奶源紧张时就收不上奶,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堆在分仓仓库占压库存;而奶源不足时,又会导致前端缺货严重,失去很多市场机会。因此,生产计划都是跟着奶源走,而不是跟着销售或分仓计划走,公司整体运营效率较低,利润比竞品少很多。 请问,在不调整奶源建设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谢谢! 详细>>
  • susan lai: Hi, Bob, 目前,我们公司就出现这种现象,开起会来,大家都认为是SOURCING的问题,平时也说我们这个部门是全公司最重要的部门,可是一个项目来了,执行就变了,到处一片抱怨,最后就是大家一起再开会定流程。没有什么进展,就只有看SAVING。 详细>>
  • 刘石: 首先,非常感谢刘老师的文章和刘老师分享的经验,谢谢! 我也是在国内一家知名的通信终端设备公司从事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现在最困惑的是我们的供应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问题,在包括订单比例的调整、供应商的淘汰替换等等,希望在这方面得到刘老师的指点。谢谢! 详细>>

关于此归档

这里是July 2010的所有日记,它们按照时间从新到老排序。

上一篇日记June 2010

下一篇日记August 2010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