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课还有 12 天
不管是什么产品,在什么行业,需求预测都有一些普适规律,这里总结三个。
(1)需求量越大,预测准确度一般越高。小批量产品更难预测,就是这个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要降低产品复杂度,推动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增加批量和规模效益。
(2)需求的聚合效应越明显,预测准确度一般也越高。这就是为什么产品层面一般要比SKU的预测准确度高,中心库一般要比前置库位更好预测,月度、季度预测要比周、日更准确。颗粒度越小,出现极端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预测难度也越大。
(3)短期预测一般要比中长期预测更准确。越是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中长期预测的准确度就越低。在那些一线销售提需求的公司,让一帮一线销售做中长期预测,一方面需求聚合效应很不明显,另一方面预测的跨度又很长,准确度非常低,这就是为什么了。
从管理的角度,我也想分享两点。
其一,一个不准的预测,也比没有预测要强。没有预测,意味着人人都在做预测,因为无预不立:生产需要预测来备产能,采购需要预测来跟供应商定价,仓库需要预测来雇人......同一需求计划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多重预测是供应链协同的灾难,最终就是一堆堆的库存和产能。
其二,难以预测,并不意味着没法计划。预测不一定要多准,才能让我们制定计划来应对。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是针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这也是计划和预测的不同之处。
其三,预测要做准不容易,但要做得更准却并不难。太多的企业在需求预测上就如没吃过什么药的原始人,只要优化基本的预测模型,加强数据分析,准确度提高一点半点并不困难。不信,你们照着本书做,自己试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