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课还有 5 天
"貌似辉煌宏大的作品很多。它们面具相似,以晦涩复杂,修饰内容的虚浮投机,以主题博大,覆盖思想的贫瘠平庸。"这是多年前,"思维的乐趣"网站的片头语,放在那些复杂的预测模型上也适用。
半个世纪以来,复杂的预测模型越来越多。这些复杂的模型难以理解、难以沟通,各种假设条件更难以满足,在提高预测准确度上的投资回报有限,甚至显著增加了误差。没有一项比较研究表明,复杂模型的准确度会更高。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
复杂模型之所以"热门",有些常见的原因。
在学术界,顶级学刊偏好复杂模型,为了发表文章,学者们也就投其所好,研究复杂模型。而复杂模型呢,除了呈现虚幻的"数学之美",供象牙塔里的那些人自娱自乐外,在业界往往作用有限。就如一位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工业界经历的一位博士说的,她一直以为业界是在云上飘,缺的是最顶尖、最复杂的模型;直到有一天她发现,我们这帮干活儿的人其实是在地上爬,在Excel中讨生活,连最基本的预测模型也往往不会用。
在工业界,人们求新求异的心态,也助长了复杂模型的泛滥。对弄不懂的预测模型,人们总是先天性地充满敬畏。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那"专家"顾问们就投其所好,开发和高价出售这些模型。对于需求方来说,花了很多钱,找了最"专业"的机构,开发了复杂的模型和软件,如果还解决不了问题的话,那就只能怪你命苦了。这就如美国的一句谚语,没有人因为用了IBM而被开掉----IBM的东西贵,但也好,如果连IBM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只能怪这问题难了。
预测模型复杂化的趋势,跟科学信仰是背道而驰的:科学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在预测模型上,就是(1)方法简单,容易理解;(2)模型里的各种关系简单,容易理解;(3)模型、预测和决策之间的关系简单,容易理解。这些都增加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以便更容易地接受和推广。
在我看来,这也正是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之一:有好几个公司给我展示,如何用人工智能来解决需求预测问题,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清楚,人工智能究竟是怎么运作的,为啥能更好地预测需求。我在计划领域多少也算个20多年的老兵,他们更是人工智能上的专家,我们在一起都没法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一般的计划人员怎么能搞清楚呢?不理解就不信任,不信任就不会去用。
真正的计划高手,高就高在用最基本的模型,比如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法,解决实践中的大多数问题。这就如真正的武林高手不会花拳绣腿,而是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招数克敌制胜一个道理。所以,如果有些人一张口,就搬出一些你没听过的复杂方法,他八成是在以主题博大,以掩饰在基本方法论上的贫瘠。
所以,如果有人一上来就给你来一通傅里叶变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你应该特别警惕才对: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或者不好;我是说大多问题都可以用简单的模型来应对。要知道,大多时候,我们得的都是感冒什么的,阿司匹林就能很好应对,尽量不要一上来就上青霉素这样的猛药----复杂的模型往往不如简单的,你不懂的模型往往不如你懂的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