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519-528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深圳(5/14,周三);上海(5/21,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深圳(5/15,周四);上海(5/22,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深圳(5/16-5/18,周五、六、日);上海(5/23-5/25,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聚焦核心竞争力,外包非核心业务

| 暂无评论

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外包还是自制,这里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即便是重资产也要垂直整合;对于非核心业务呢,即便轻资产也应借助更为专业的供应商资源。

从字面上看,核心竞争力是能给你带来持久的差异化优势,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与外包如影随形:要聚焦核心竞争力,势必要外包非核心、不擅长的业务;两者结合,成对运作,极大丰富了供应链管理,对于提高投资回报率,降低垂直整合的重资产风险意义深远。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那就是多年来美国企业过度多元化,失去聚焦,降低了全球竞争力。往前走半个世纪,美国企业纵向垂直整合度高,横向无关联多元化严重,出现了很多巨无霸集团公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到最好。在上世纪60、70年代,很多这样的集团公司失败了,投资人和金融学者转向支持更加聚焦的企业。也可以说,心竞争力是对过度多元化的纠正是大工业化后的再度聚焦

刚开始,人们把聚焦理解为砍产品线,降低产品和业务的复杂度。但是,产品线过窄,会系统地增加市场风险。同时人们也注意到,有很多日本和美国企业,比如索尼和三菱、3M和惠普,虽然产品线众多,但也很成功。但这些企业并不是高度的垂直整合,也跟一般的集团公司大不一样:这些企业的不同产品的市场可能各不相同,但关键技能相同,也把大量的非核心任务外包。而这"关键技能"呢,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原型。

1990年,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我们没有能力把所有的事都做好,那就聚焦有限的领域,其余的外包给更专业的公司去做。乔布斯重回苹果后,精简产品线;库克加盟苹果后,外包生产、物流、仓储,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完美实践。

从时间顺序上,先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做好理论准备(1990年代);后有大规模的外包,改善企业的投资回报(2000年前后)。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相结合,给企业带来一系列好处:

其一,内部资源聚焦到企业最擅长的领域;

其二,完善了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壁垒,竞争对手难以逾越;

其三,最大限度利用供应商的投资、创新和专业能力,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下,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

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的流行,也跟企业竞争形态的变化有关。

传统上,企业是基于有形的资产竞争,比如有生产能力,能够确保原材料的供应等。这是原始资本主义时期的特点,短缺经济时代也是: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时至今日,有些内地企业还习惯于炫耀有多少多少资产,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

上世纪80年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让企业从有形的资产竞争向无形的知识竞争过渡。人们的关注点也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设计、品牌这样的无形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仓储、物流等有形资产则越来越成为外包的对象。

这里的一大挑战呢,就是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把资源投入到合适的地方。

在他们经典的《哈佛商业评论》文章中,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对于核心竞争力定义了三个条件,至今仍具指导意义。

(1)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要有助于开发更多的产品、服务,让企业得以进入更多的市场。通俗点讲,核心竞争力不是"金蛋",而是能够下金蛋的"鸡"。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的是可重复的利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对于只能带来一次性好处的能力,不值得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

在硅谷,创新往往是在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时发生的。优秀的工程师们整出个好点子,就开始创业,就去找天使投资。作为天使投资者,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你找到第二个客户了没有?这就是在验证创新的"延展性":有了第一个客户,不一定会有第二个;但有了第二个客户,就可能有第三、第四个客户,业务才可能做大,才值得投资。

(2)有用性:核心竞争力要给企业带来显著的贡献。这意味着其价值要被客户认可,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客户认可是多方面的,但真正认可的试金石是愿意买单,支付高于平均水平的价格:赚不到钱的能力不是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得好,亏本的买卖也要行家做,有些能力是不赚钱的,但为了关键客户不得不维持,不过这样的能力只能算是辅助性的,以维持现状为主;而不是核心竞争力,要避免不断投入更多资源。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要难以模仿,也就是说有一定的门槛。这种门槛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是管理性的;可以是重资产,也可以是轻资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持久性,难以被模仿,这样企业可以持续投资,进一步提高进入的壁垒,领先和吓阻竞争对手。

比如发动机技术就是本田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1)它帮助本田开发割草机、扫雪机、摩托车、汽车和越野车等多种产品,进入相应的市场(延展性);(2)客户认可,比如在美国,本田汽车的价格要显著高过美国同档车,但大家还是愿意买,就我自己来说,都买了三辆本田了(有用性);(3)本田的发动机技术经过了长期的积淀,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短期超越(独特性)。

相反,作为高科技企业,拥有钣金制造能力,能否让你进入多个市场(延展性)?不会。客户会不会因为你有自己的钣金车间,就跟你做生意,支付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有用性)?当然不会。你能建个钣金车间,你的竞争对手就建不了(独特性)?也不是。你很快会发现,钣金加工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同理类推,你的很多重资产都不是核心竞争力,虽然它们在特定的时刻对你很重要,比如增加了管控力度,改善了交付和质量等。

市场上已经有很专业的供应商,而且竞争很充分。但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建一堆工厂,是不是核心竞争力?当然不是。客户不会因为是你自己工厂做的,就支付你更高的价钱(有用性);那些工厂的管理、技术能力有限,没有什么进入壁垒(独特性);它们当然不是生金蛋的鸡,让你进入更多的领域(延展性)。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是小农意识,是人性的贪婪和管理能力低下的衍生物罢了。

相信现在大家会明白,为什么造手机不是罗永浩的特长,而脱口秀、网上卖货看上去更像老罗的核心竞争力了。

三个条件都具备,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要强调这点,是因为对于任何能力,凡是企业决定垂直整合,走上重资产之路的,总能找到理由来自圆其说。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看上去还很充分,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25年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5月份(第519期-528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深圳(5/14,周三);上海(5/21,周三)
  2. 供应链的全局观: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深圳(5/15,周四);深圳(5/22,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5/16-5/18,周五、六、日);深圳(5/23-5/25,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5-03-27 20:53March 27, 2025 8:53 P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案例:某设备商的备件数据清洗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