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读者提到,"细节创造价值,距离产生成本",可谓一语中的。价值来自细节无需多说,距离产生成本却值得深入理解,不管是地域距离还是关系距离。
地域距离影响成本:有些工业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就是为缩小距离成本。例如美国汽车业集中在底特律一带,半导体设备行业则集中在硅谷。在这些区域,围绕龙头企业的是各种相关供应商。为什么?就近好办事:新产品开发中,工程师和供应商的随时沟通、面对面的交流对产生、验证新设计再重要不过了;进入生产期,地域接近,运输时间短,响应速度快,整条供应链的库存就低。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行业、公司一直不愿或不能全球采购的原因之一。例如笔者所在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行业,绝大多数供应商都在美国,而且大多就在硅谷及周围百八十公里的范围内。用术语讲,就是群聚效应。
关系距离对成本影响更大,但很多人并不注意或不愿承认。
买卖关系不融洽,互相防范;信息不共享,互相猜测,代价很大。这里有生意上的原因,例如供应商担心采购方了解到核心技术,要么自己制造,要么透漏给竞争对手,要挟供应商等。结果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双方的技术人员则没法有效合作,尤其是采购方,不得不做很多实验来推测哪里出现问题,费时费力。拿美国汽车业来说,一位采购副总裁说,供应商与原厂的沟通不够。怎么会够呢?三大汽车制造商年复一年地向供应商要求降价,供应商分担的成本压力远大于供应链利润分成,沟通给汽车原厂的信息很有可能被用于进一步的价格谈判,谁还愿意分享信息呢?笔者管理的供应商中,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大到哪一步?最后不得不开发第二个供应商。成本没人计算过,但如果说是成百万美元,谁也不会惊奇。供应商自然也不受益,因为设施建好了,但采购量没有预想的高,投资回报成问题。
或许在技术要求比较低的行业技术共享问题会小点,但预测共享的问题可能更严重。例如采购方不愿给预测,因为怕承担责任。于是供应商就猜测,结果要不是库存积压,要不是断货,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升高。对采购方而言,供应商有时候不愿共享产能、供货日程,于是采购方就有意拔高预测,导致整条供应链需求拔高、产能拔高。一旦经济陷入低迷,库存积压、产能过剩就成了整个行业、整条供应链的噩梦。2000年前后的经济泡沫破灭,硅谷有个公司注销了24亿美金的库存,就是一个例子(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写一本书)。
上面的预测失真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斯坦福大学李效良(Hau Lee)教授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牛鞭效应说的是最终客户端的微小的需求变化会沿着供应链放大。例如计算机用户市场需求增加2%,反映到生产商戴尔可能是10%,到供应芯片的英特尔则可能是20%,再到供应生产芯片的设备的公司,则可能是30%。牛鞭效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信息不共享是最重要的一条。而信息不共享则是关系距离的体现。拿信息换库存,不只是口号,是有商业原因的。
对供应管理来说,地域距离只有依赖于交通技术的发展来缩短,但关系距离即人为距离则大有潜力可挖。关系距离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只要本着解决问题、保持双赢的出发点,大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这里面需要管理技巧和智慧,供应商管理经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偶然发现这个博客.现在每天都会上来看看刘老师的文章.写得都很意味深长.感谢给予一个拓宽眼界的空间.也使我切实意识到不能再做温水青蛙了.
非常感谢!
刘先生的文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人受益颇深。谢谢。
想进一步了解斯坦福大学李效良(Hau Lee)教授的研究状况,不知能否有一些新的信息?
李教授与硅谷公司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合作吗?
关于Hau Lee的信息,你最好到他的网站上去看。我所知道的是他现在不再是Management Science的主编。很惭愧,最近几年也没有读多少他的近作,也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
Hau Lee应该跟很多硅谷的公司有来往,看看他的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um的会员公司就知道了:http://www.stanford.edu/group/scforum/。
正在学习SCM,检索到刘老师的BLOG,很好,受益匪浅。若能再得到一些一线的资讯或实际的细节性的管理运作内容,那太好了。
很好,谢谢刘老师!如何缩短时空的距离和心灵的距离,是我等一直追求的目标
大家好:
目前我在深圳想找份好的供应链管理的公司学习,可是这个现实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培养我,给我 机会,路过的大哥大姐请帮帮忙,谢谢!
E——MAIL:[email protected]
我曾经接触过或做过汽车、CPG、家电、计算机、钢铁、化工等行业的供应链计划、排产与排序,但从未有机会接近半导体芯片行业的计划体系,据说也非常难,不亚于汽车生产,因此十分想能了解和学习该方面的特点和行业知识,能介绍一下吗?特别是混流与主要的约束、以及典型的展望与冻结期,谢谢!
Scm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