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抱怨,说公司对采购的期望只是价格,他们成了价格至上的牺牲品。我就问,那你们统计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一个供应商的交付比另一个好吗?答曰我们统计,不过不够客观,要么是数据不全,要么是定期打分,要么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原因,反正从采购到内部客户,大家都知道这数据不可靠。按时交付这样客观的数据尚且如此,那质量、服务、技术等更加复杂的反映价值的绩效统计就更不用提了。所以说,除了价格外,就根本没有别的可靠的绩效指标。企业行为是在客观信息的基础上做决策,价格至上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也讲价值啊。光讲不管用,你得体现出来,以客观度较高的方式统计出来。没有统计,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法管理。这是现代管理的常识。你抱怨光谈价格,但有关价值的那些交付、质量、服务等指标却不统计,没法客观地反映出来,不谈价格还能谈什么?
有一次,有个百亿级的企业联系我,说他们的问题是采购人员只看价格。我问,那你们有没有统计交付、质量、服务等指标?答案与上面如出一辙:虽然样样指标都有,但不客观,不可靠,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这家企业认为问题是组织问题(采购人员不愿意用价格以外的信息做决策),实质上是个系统问题,即系统没有能力提供价格以外的客观信息。企业对职能、员工的考核也是基于系统能提供的客观信息。于是你就理解了,员工做决策得基于客观信息,而价格是唯一客观的信息;管理层考核员工也得基于客观信息,而价格也是唯一客观的信息:从上到下,唯一客观的信息就是价格,你不价格至上还能做什么?
所以,你不能把价格至上简单地当做组织行为问题来对待;你得从系统、流程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围绕交付、质量、技术等有关价值的指标,在流程上收集结构化的数据,在系统上储存、统计、汇总这些指标,从而让整个组织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价格以外的价值。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细化到每一个订单的每一个料号、每一行数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也是企业管理精细度的重要体现。
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在十多年的供应链职业生涯中,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确保以合适的方式统计合适的绩效,并围绕绩效采取管理行为。所谓的中基层管理,其实相当一部分任务就是管理数据,围绕数据统计绩效,围绕绩效管理员工行为。绩效管理其实容易,难的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价格与价值之争,根本上还是得回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而离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价值永远也不可能战胜价格。
刘老师,您好!我原来做计划员,现在做采购员,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方法统计生产和销售的数据以预测市场需求,以期向生产组织和资源组织提供相对准确的指导,提高供应商绩效、自己绩效和工作能力,但面临如下困境:1、月度生产计划不仅包括实际的市场需求,而且包括政治因素;2、在流程上,采购部只能按照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向供应商下达月度需求计划,但计划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是预测下月总成需求,按BOM分解为零部件需求计划,准确率低。请刘老师指导,谢谢。
在十多年的供应链职业生涯中,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确保以合适的方式统计合适的绩效,并围绕绩效采取管理行为。所谓的中基层管理,其实相当一部分任务就是管理数据,围绕数据统计绩效,围绕绩效管理员工行为。绩效管理其实容易,难的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价格与价值之争,根本上还是得回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而离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价值永远也不可能战胜价格。
非常赞同刘老师,不愧是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看供应感同身受1
所以,你不能把价格至上简单地当做组织行为问题来对待;你得从系统、流程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围绕交付、质量、技术等有关价值的指标,在流程上收集结构化的数据,在系统上储存、统计、汇总这些指标,从而让整个组织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价格以外的价值。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细化到每一个订单的每一个料号、每一行数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也是企业管理精细度的重要体现.
感同身受!會分析到崩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