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专家之路》一书,有改动。
2016年7月,我在上海,会见一位主管采购的副总。这是一家几百亿规模的企业,在全国多地都有工厂。由于多年的高速发展,系统、流程建设跟不上业务的需求。表现在采购领域,就是廉政问题不断。董事长病急乱投医,先是把采购人员一年一换,没解决问题;于是就全面集中,把所有的采购权都集中到总部。这还不算,他还自己亲自上阵,审合同、签采购订单(超过一定金额的)。
想想看,这个公司每年百亿级的采购额,有多少合同要审,有多少订单要签啊!这不,董事长每天签字到凌晨3点。这还没完。集中采购后,鸡毛蒜皮的事都得总部处理,总部人手严重不足;刚集中不久,有些事工厂不知道该找谁,一个电话就打到采购副总这里,可以说是一地鸡毛。
作为一个供应链职业人,你知道董事长的举措都是问题多多。先说采购一年一换。你知道,这对延续性来说是灾难,注定供应商层面难以形成长远战略,决定了供应商的选择、管理和绩效不到位。当然,轮岗对于职业发展有帮助。至于防腐呢,你不用是个MBA就能知道,作用有,但非常有限。从常识的角度想想,屋子里晚上钻进来一只蚊子,喝饱了你的血,你不会傻到每天赶走老的,再放进来一只新的吧。
再说采购权的集中。我们都知道,集中采购在获取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对业务的需求没法及时、有效响应,影响到各地的分公司、工厂的灵活性。所以,对于管理粗放的企业来说,集中采购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更多。集中到极端,董事长事必躬亲,审合同,签订单,势必成为最大的瓶颈,让响应速度更慢。
这些弊端,想必董事长也是知道的,那为什么他还采取这些极端措施呢?我想原因很简单:病急乱投医。董事长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所采取的措施自然就不到位了。
让我们退后一步,仔细审视这里的问题。表面上看,问题是采购贪腐,其实是因为采购的系统、流程能力不足,没法有效约束组织行为,控制员工贪腐的风险。要改变行为,就得改变能力。在这里,董事长主要靠组织措施,其实能力的短板是系统和流程:系统没法有效地、客观地统计结果,企业就没法通过结果来管控员工,于是就只能通过组织措施和流程监控来弥补,比如频繁轮岗、多权分立人盯人等。这就又回到能力建设上:能力要从组织、流程和系统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改进,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套。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组织措施,在一些全球企业起作用,但在一些本土企业就不起作用。人们习惯性地归咎于文化、大环境,而不是从系统、流程的能力不配套上找根源。企业如此,国家也是。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同是民主国家,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落后的地区,腐败问题就越严重:这些民主政治的组织措施都差不多,比如分权制衡等;越是落后,系统和流程的力量越是薄弱,相同的组织措施所达到的效果就越有限。
作为公司的老总呢,系统、流程的能力不足,就习惯性地用组织措施来弥补。这是人们的自然选择----组织措施因为实施起来成本低,所以就被广泛采用,甚至滥用。就拿采购来说,有些公司的采购一年一换,采购只能由本地人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采购权集中等措施,就一项一项地出台了。但能力的短板不在组织,而在系统、流程。系统、流程的能力不改变,组织措施的边际回报越来越低,注定会继续产生问题,只不过是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比如由分部转移到总部,由操作层转移到管理层,由采购转移到技术、质量罢了。于是继续在组织措施上下猛药:老总亲自上阵批合同,签订单。结果不说你也是知道的。就像那些国营企业一样,每顿点几个菜都规定地很清楚(组织措施),而腐败问题却是一年胜过一年。
也不是老总不愿意投入资源:是他的企业,他当然愿意,自己审合同、签订单到凌晨3点就是明证。这里的关键呢,是他不知道问题的根源,不理解资源应该投入到哪里去,是个"知不易"的问题。而一旦知道问题的根源,行动其实不难。就拿采购贪腐来说,健全系统,提高系统的能力就是解决方案的一大部分。在系统的基础上,强化流程,比如采购员都按照流程,对每一个订单的每一个料号、每一行都严格采集数据,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就跟一些跨国企业做的一样,提高数据的质量,增加决策中的客观因素,并且能够通过结果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最后,董事长不懂这些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职业经理人不懂----作为采购和供应链领域的专家,职业经理人没有把这些问题想通、想清楚,也不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案在哪里,自然就没法解释给老总们。知道了问题的根源,解决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投入资源,我们总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比以前做得好。
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比比皆是。
体系流程建设是基石,但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性格和做事风格有决定性的影响。
民营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裙带关系和派系。供应链中的很多供应商都是老板或者老板亲戚自己的企业。这让供应链部门如何管理?如果老板不舍得壮士断腕,那就只能活活被累死
各种类型的企业都会存在裙带关系。但是企业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规则体系可以适当的凌驾在关系之上。裙带关系的企业最少也要在成本控制,交付率,售后的服务能过关,才能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