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现场公开课(第500-510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水中月

| 暂无评论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强硬派议员们希望的"去中国化",跟全球制造的28.3%绝缘,显然是低估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度。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强硬派议员们中断与中国正常贸易关系的提案,先后几次都被否决。

当然,你不能低估人类的愚蠢度:2023年3月,参议员霍利在"工人重建美国议程"的幌子下,再度提出终止与中国正常贸易关系的法案,建议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让更多的工作回流到美国,让美国工人受益。

这看上去非常政治正确,但底层逻辑并不成立:在全球供应链上,美国居于中高端,中国更多是中低端;那些中低端产品,即便不从中国进口,也会从别的低成本国家进口,还是没有美国工人的份。相反,以泛政治化的措施,比如提高关税来强行改变供应链结构,结果会让美国人付更多的钱。

想想看,特朗普提高关税前,为什么美国在向中国买那些东西?很简单,因为中国产品的总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现在提高关税了,如果中国的产品变得太贵,那就从别的国家进口,总成本是更高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如果中国产品仍旧最具竞争力,加关税是对所有中国企业,大家最终会把它加到价格中,还是美国的消费者买单。

是的,贸易战、反全球化可能让中国失去一些,但绝不会让美国工人得到更多的。制造业不会回流。失去了就回不来了。它可以离开中国,但绝不会回到美国。作为政客的参议员霍利当然心知肚明,但在选票的驱动下,聪明人还是违背自然规律,一遍又一遍地做傻事。

那高端制造呢?美国并不是没有高端制造,特别是高端的芯片制造。

IBM可以说是芯片制造的始祖,在纽约州建有顶尖的制造设施,但谁见过IBM生产的芯片?大概听过的也没几个。IBM的芯片制造没有竞争力,亏本多年,最后倒贴15亿美元卖给了格罗方德(看清楚了,是倒贴)。这事情发生在2015年,跟中国制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中国当时只占全球芯片销量的3.8%。

英特尔呢,作为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制造商,在大众化的芯片制造行业,多年来坚持垂直整合,结果就是抱残守缺,创新无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屡屡拖期。一年不如一年中,英特尔在制造工艺上跟台积电的差距越来越大,最新的技术都要外包给台积电来制造了。

多难时代,当然要从CEO开刀:Bob Swan上任三年就下台,换上了能说会道的基辛格。此人出身神父家庭,有言必称基督。我在YouTube上听过他的多个采访,那可真是巧舌如簧。他四处游说,影响政府决策,撺掇通过《芯片法案》,努力为英特尔获取好处,竭尽全力为英特尔续命。

政府救不了英特尔,上帝也救不了英特尔,何况连它的仆人也不算的基辛格。

尤为滑稽的是,作为美国《芯片法案》的首要受益者,英特尔享受巨额的政府补贴,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首要目标不是"让美国重新伟大",而是用来满足中国的需求。而且以此来"要挟"美国政府:不让我卖给中国,我就不能建那些新厂,成了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代表。

再说美光,美国的另一个芯片巨头。多年来,美光并购了英飞凌的存储芯片业务,并购了日本的艾尔比达、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台湾的力晶和华亚科技。十一个大大小小的并购后,美光跟三星、海力士一道,成了世界上存储芯片行业最后还站着的那几个公司。

在欧美,成熟行业最后一般会整合成两三个巨无霸,其共性就是吃相难看,为达目标不择手段。商业手段达不到目的,那就动用法律手段、动用政府力量。美光这几年上蹿下跳,游说美国政府,制裁国内的存储芯片制造商,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大家都有耳闻。

作为美国政府保守主义的拥趸,英特尔、美光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022年,英特尔的630多亿美元营收中,只有26%来自美国;美光的300多亿美元营收中,48%的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这些曾经从全球化中获利最多,如今"江郎才尽"的准失败者们,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反全球化的帮凶,如果不是急先锋的话。

多年的傲慢,让英特尔、美光这样的巨无霸成了历史。在硅谷,你见哪个技术公司靠游说政府创新?靠政府续命,做食腐者的大都是些当年曾经阔过,如今不再创新的巨无霸。通过政府力量打压别国企业,以"制造业回流"、"国家安全"为说辞,撺掇政客们通过保护主义法案,这些曾经的技术巨头彻底走上靠拳头而不是靠创新的不归路。

客观地说,美国在高端制造的困境呢,并不是真正因为技术上"江郎才尽"。就拿芯片研究来说,直到今天,IBM仍旧是下一代芯片技术最顶尖的领军者。比如2021年,IBM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2纳米的芯片。

美国高端制造的一大困境呢,还是在于人的进取心:美国员工和欧洲一样,也是越来越好喝懒做,野性全无。就如张忠谋讲的,在台湾,(芯片制造)设备凌晨一点坏了,两点就换上新的;在美国,要等到第二天。

这点我深有同感。以前我在半导体设备行业,同样的质量问题,台积电、三星这样的客户每天逼着供应商快速解决,敲得你满头是包;欧美日的客户呢,更多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在一团和气中沉沦,就这样成了历史。

工作上的要求不高,生活上的标准却一点也不低。

这不,2023年美国汽车工会大罢工,提出的条件是在接下来的4年里,工资提高46%;每周工作时间从40小时减到32小时,但拿到手的钱还是按40小时算。如果把争馒头的劲头放在争气上,美国工人还不早都把日本、德国车厂打得满地找牙,通用汽车哪能在2007年让出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2022年连美国销量冠军的位子也丢了。

工会在漫天要价,政府会向着谁?当然是工会,因为工会后面是众多的选票。不管是在野的特朗普还是当政的拜登,扮演的都是工人的保护人角色,就如"漫天霹雳Plus"微信公众号上形象的描述:

美国总统拜登加入到了汽车产业工会的罢工运动中,拿着高音喇叭向汽车工会的会员们喊话:"是你们拯救了他们(资本家),应该得到你需要的大幅加薪和其他好处,伙计们,坚持下去!"

可是,汽车产业联盟也是美国强大的压力集团,现在给工人加薪了,自己利润下降,随后就会开始给拜登施压、游说立法,给汽车产业争取各种产业政策,从纳税人口袋里掏钱;

工人成本远远超过了市场状况,企业根本无利可图,要关门倒闭,工人要失业,拜登又会坐不住的。因此就会对其他国家的汽车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开征反倾销税,总之要阻断进口排除竞争,这样美国的汽车产业就能够享受垄断利益,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

"干预递增效应"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因为一个干预措施根本达不到效果,只能在干预之上不断叠加干预,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最终把一切控制在手里。一来二往,除了汽车工会成员,所有人都会受损,一个闭关锁国的美国,也会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汽车制造没了竞争力。

美国最初的解决方案呢,是让丰田、本田在美国设厂。自1979年以来,本田在美国设立了12个工厂,丰田在美国制造了3100万辆车。但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少:三巨头中,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破产重组;克莱斯勒被多次并购、剥离,剥离、并购,先后四度易主,现在弄得连公司的名字都没了。

如今,美国在芯片制造上重复这一战略,在《芯片法案》下,美国要建更多的芯片大厂,让台积电、三星来美国,重复丰田、本田的故事。

根据台积电的估算,在亚利桑那制造的芯片,制造成本比台湾高一半;建造晶圆厂,成本可能是台湾的5倍。离开了巨额的政府补贴,再加上各种劳工问题,还能跟亚洲的芯片制造商竞争吗?看到网上流言,说台积电在跟苹果这样的客户谈,希望客户能够承担更高的价格。你不是个MBA都能猜到,苹果会给什么样的答复:从亚洲能买到更便宜的芯片,凭啥要花高价买美国制造的呢?

我在美国二十多年间,职业生涯都在半导体设备行业,客户就是英特尔、台积电这样的芯片制造商。刚开始,美国客户占老东家业务的相当比例,最新的设备往往是给IBM这样的北美客户率先开发;慢慢地,重心就开始往亚洲移,台积电、三星的名字屡屡提起;如今,在半导体设备行业营收创纪录的2022年,北美只占8.6%,在全球七大工业区中排名第六。

美国的汽车制造有完整的供应链,甚至可以说是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之一,而芯片制造呢,这些年来则根本没了基础,只能说是一年不如一年。不但缺乏人才,而且缺乏配套设施。现在软硬兼施,把台积电空降过来,投资400亿美元来做一个"形象工程",咋看都像富士康第二。

2017年,富士康宣布来威斯康辛州建厂,在威州、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掀起轩然大波。2018年正式协议签署时,特朗普还到现场剪彩。当时富士康高调宣布,计划投资高达100亿美元,给威州带来13000份工作。五年过去了,富士康的投资变为6.7亿美元,雇了不到1500人。

富士康在威州的工厂呢,据说在给谷歌制造服务器,但没有得到证实;也计划做电动车电池,但富士康在汽车行业的优势有限,只能说是计划而已。有案可查的就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造了10万只口罩捐出去。而同期的比亚迪呢,一天就能生产500万只口罩。

如果要在美国制造,产品必须要有超额利润,否则是不可能跟低成本地区竞争的。一旦技术大众化了,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制造就算走到头了。汽车、家电、芯片就是例子。而政客们口口声声宣讲的"回流"目标呢,你能找到一个有超额利润的吗?

所以,任何关于制造业回流的说法,大概只能当做政治笑话来处理----选民们喜欢听,政客们就讲给他们听,大家有意无意地把头埋在沙子里,继续在虚幻中过日子。

25年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1月份(第500期-51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3-11-22 04:21November 22, 2023 4:21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案例】新品预测:群策群力,避免大错特错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过激反应,短缺最后总是以过剩收尾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