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456-466期)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时间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

| 暂无评论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历史需求,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多期的需求。这是时间序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每期的历史需求权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叫简单移动平均(一般简称为移动平均);当权重不同的时候,我们就叫加权移动平均。在加权移动平均中,需求历史越近,权重一般越大,也就是说更重视最新的信息,但所有的权重加起来等于1。

正如名字所示,移动平均法通过平均多个数值,消除需求波动中的随机因素。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没有季节性、周期性的情况下,相当不错。这种情况下,实际需求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如果前一段时间高,后一段时间就可能低,通过取平均值,高低互相抵消,我们得到更加平稳、更加准确的预测,也让需求预测更平滑,提高供应链的执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移动平均法预测的是下期,也就是下一步的预测。那下下期,以及更远的预测呢?我们假定跟下期一样----移动平均适用于需求相对平稳,没有趋势、季节性的情况。如果需求呈现趋势,且需求波动不大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用二次移动平均(也叫二项移动,即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移动平均)[1],或者用后面要讲到的霍尔特指数平滑法。如果需求呈现季节性和趋势,可以用季节性模型,比如后面提到的霍尔特--温特模型,也是指数平滑法的一种。
根据需求历史的期数不同,移动平均又分为二期、三期、四期移动平均等。比如8周移动平均是利用最近8周的需求历史,平均后得出下一周的预测。期数越多,预测越平缓,但对需求变动的响应速度(灵敏度)越慢;期数越少,预测越灵敏,风险是放大"杂音",制造更多的运营成本。
那么,究竟多少期算合适?很多人都是凭经验,比如有的用8周,有的用13周什么的。同一个公司,不同人用的期数也可能不同。选择合适的期数,也是移动平均法的择优,对提高预测准确度至关重要。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如表 1,第2行是某产品1到13周的需求,用来复盘预测第14到26周的需求。第5行是用2周移动平均法,比如平均第12和13周的实际需求,来预测第14周的需求;平均第13周和14周的实际需求,来预测第15周的需求,依次类推。相应地,跟每一周的实际需求比较,就得到这一周的预测误差,平方后就得到第6行的方差,在最后一列得到第14到26周的平均方差,用来判断预测的准确度(均方差的概念我们稍后还会解释)。
640 (80).png
 
表 1:移动平均法的择优
看得出,这是在用不同期数的移动平均法来复盘14到26周的预测,通过均方差来评判哪种方法的准确度更高。比如就2周移动平均而言,从14到26周的13周间,我们得到13个预测,计算出13个误差,其均方差为150.7;而6周的移动平均法呢,均方差为128.9,后者比前者低17%,表明6周比2周移动平均更准确----你现在就知道,光靠选择更合适的移动期数,我们就可以显著提高预测准确度,而且完全可以由计划职能来完成,不需要投入多少资源,当然不需要销售来协助了。
判断一种预测方法的好坏,最终要看预测的准确度指标,比如这里的均方差----均方差越小,预测的准确度越高,表明这个预测方法越好。对这个产品而言,6周移动平均法的准确度最高,这从图 1中右边的曲线也能看出。
预测准确度取决于预测模型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如图 1的右边准确度曲线,从2周到4周到6周移动平均,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在逐渐下降,但更接近实际需求的变化,所以预测准确度逐渐上升;从6周到8周到13周移动平均,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继续下降,但与实际需求的变动性渐行渐远,所以预测准确度又开始逐渐下降。如果不做这样的分析,光靠看左边的图,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实际需求看上去变动很大,2周移动平均看上去更匹配,其实这是错觉。
640 (81).png
图1:移动平均法的择优
或许有人问,为什么是2周、4周、6周等移动平均,而不是3周、5周、7周?理论上,你可以选择任何期数的移动平均,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更习惯于2周等于半个月,4周是1个月,8周是2个月,13周是3个月(1个季度)等。这也更有利于跨职能沟通。当然,在这个例子中,5周、7周移动平均或许比6周更准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验证。
【实践者问】对于预测准确度,有些公式是准确率=1-ABS(实际-预测)/预测数量,而这里的计算方式却用实际数量做分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刘宝红答】在我看来,预测的目的是预判将来实际要发生,尽量让预测靠近实际。所以,判断准确与否,应该跟实际发生的比较。有些公司拿预测值做分母,某种程度上是把预测当做行政命令,分配任务,或者自下而上地承诺,让预测就成了目标,驱使大家"说到做到"。这也让预测过程更加"政治化",加剧了预测过程中的组织博弈。

 

[1] 对于二次移动平均法,可参考《统计预测和决策》(第5版),P84。徐国祥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五门精品课程,2024年5月份(第456期-466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2.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3.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4.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5.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2-06 03:46February 6, 2024 3:46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销售目标当需求预测,你的麻烦就大了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增长至上,企业普遍陷入"响应陷阱"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