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现场公开课(第509-518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

信息化:闭环交付体系的"高速公路"

| 暂无评论

你乘飞机,随时能知道已经飞了多久,还要走多久,晚点还是提前;下了飞机,在有些航站楼,每走一段路,会看到牌子上写着到行李转盘还有多久;到了行李转盘,显示屏上写着还有多久第一件行李就会出现;拿了行李,滴滴打车,你能清楚地知道,车子还要走多久。至于说你的快递、外卖,现在走到什么地方,啥时候能到,早都实现了信息化,一切尽在掌控中。

但是,客户订单来了,我们什么时候交付,现在产品在哪里,加工、运输到哪个地步,早到还是迟到,一切却如黑洞。让我们看一个熟悉的场景:

分公司在支持客户,想知道总部的货什么时候才能到本地。总部在向供应商催货,供应商在向下一级供应商催货。一个接一个的邮件,微信,电话,每个环节都花了大量的人力。往往一个料催下来,几十个Email,抄送几十个人,大多在ERP外操作,而且Email里的信息与ERP里的经常对不上。公司内部如此,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系统就更难对接。结果呢,整个公司,上至总部,下至当地客服中心,都没法给客户个确切的交货时间。

这问题不是理论上有多难:不管是库存、生产还是运输,单个问题都好解决。问题是这么多环节掺杂在一起,离开了信息系统的支持,就很难准确地知道外购件什么时候到、到多少,产品什么时候出、出多少,以及发送给哪个配送中心、发多少、什么时候发。没法围绕客户的订单,有效集成生产、采购、供应商、配送等多个环节,给客户一个可靠的承诺,并且大概率地兑现,是集成供应链的一大挑战,而信息化是解决方案的关键构成。

供应链相关的信息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也就是通过层层漏斗,筛选和管理需求,以订单或预测的方式形成需求,驱动供应链;其二,ERP,这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内核,承上启下,对接需求和供应;其三,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实现跟供应商的电子连接。

需求由CRM到ERP,再通过SRM传递给供应商;交付承诺从供应商经由SRM传递到ERP,再通过CRM承诺给客户,都是建立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的。

640 (83).png

信息化,实现闭环的交付体系

图片来源:Vectorstock

而这条"高速公路"呢,要么是某些环节根本缺失,比如没有SRM;要么是功能不健全,比如ERP里的MRP没法自动跑;要么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三大环节没法有效集成。不管什么原因,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支离破碎,没法承担闭环交付的载体。

首当其冲的是ERP。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内核,没法跑物料需求计划(MRP)是ERP的普遍挑战。简单地说,MRP是需求录入了,系统自动层层打开物料清单(BOM),计算净需求,驱动生产和采购。BOM不准确,主数据不准确,库存账实不符,都是粗放管理下企业的普遍问题,也是MRP没法自动运行的几大根源。这后面的细节非常多,可以说凡是能出问题的,都会出问题,在我的《供应链的三道防线》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

MRP没法运行,供应承诺逻辑就运行不了,这是ERP的另一个常见问题。ERP中有一个术语,叫ATP,翻译过来就是供应承诺,是闭环交付的关键。其运作机制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理解这有点太技术,或者说太细节,但这是闭环系统的关键,不解剖"麻雀",是不能得知全貌的。

假定需求是100个,现货有30个,那么就可以承诺30个马上发货。其余70个呢,假定50个的原材料库存齐全,生产周期是10天,那么承诺就是10天后可发货。最后的20个呢,需要加上采购原材料的两周时间,承诺交期就是24天。这些承诺默认的是系统里的标准交期,如果供方要调整的话,就会层层调整,计算出新的交付承诺。这就是简单的供应承诺ATP逻辑。

MRP没法自动跑,需求就没法自动传递下去;ATP逻辑不健全,供应也是没法层层承诺上来,昂贵的ERP就成了摆设。缺了承上启下的ERP系统,企业信息"高速公路"的腰就断了。再加上CRM、SRM缺失,或者功能不健全,"软件不行小二上",用阿里的一位供应链职业人的话,那就得人工干预。那么多的产品、零部件,那么多的环节,需求日期在变,供应日期也在变,不管有多少"小二",也是不可能精准维护的。

结果呢,客户需求进来了,供应链很难及时承诺交货日期。即便承诺了,兑现率也很低。供应端充满了不确定,需求端就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管理,导致陷入恶性循环:(1)销售投入需求管理的时间就更少,导致需求理不顺,供应的问题就更多;(2)供应链花太多的时间来确认交期,更新进度,而不是在改善计划、选好管好供应商。

这些问题大都体现在订单层面。订单层面的事,上层不介入,所以不了解详情(虽然知道运营层面的人整天在忙,对着计算机干很多活,但不知道在干什么,也没兴趣知道);基层知道情况,但人微言轻,而且容易陷入细节,迷失在现象里,没法有效表述问题。于是,订单层面的问题就成了必要之恶,而基层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对,机会成本惊人。

在我熟悉的有些公司中,规模动辄都是几十亿、几百亿,有些连基本的ERP都没有,计划是在Excel上做;跟供应商的SRM就别提了,几亿、几十亿的采购额,几千、几万个料号,都在手工下订单。需求一录入系统,就如进了无底洞,得不到具体的交期;即便经过N个电话、邮件,拿到一个交期,能否兑现还是另一个问题。供应承诺不闭环,供应的口子开着;供应不确定性大,客户服务水平低;从前到后,太多的资源用于管理供应,一地鸡毛。

谈到这些真是让人绝望。那么大的公司,要把这些做到位可不容易。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华为导入IBM的集成供应链流程,以及围绕集成供应链流程实施信息化,就是把各个职能更好地整合到一起。这为华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公司从百亿级跨入千亿级。华为推进的数字化转型,其核心是解决协同和闭环交付问题。比如实时、多点、线上协同,交付全程在线可视,一键看进展,风险主动预警等(参见《华为数据之道》一书)。

但是,真正的闭环交付体系的形成,却是多年以后的事了。在2017年的新年致辞中,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交付流程基本贯通",也足以体现交付流程闭环的挑战之艰巨,除了业务流程之外,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大挑战。

这些年,工业4.0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其实企业的最大挑战呢,仍旧在工业2.0的水平,即基本的MRP能否运转,库存数据是否准确,端对端的承诺逻辑是否建立了,这都是集成供应链的基础。当然,重复性的问题是没法在产生问题的层面解决,而是要在高出一两个层次的层面解决----希望工业4.0能够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从而真正解决2.0的问题。

我讲这些,并不是想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信息化是个非常大的领域,不是我的专长。我想说的是,信息化任重道远,跟组织、流程一道,是供应链能力的关键构成,也是把供应链跟销售集成起来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问题更难对付,所以一拖再拖,成了集成供应链的短板。这是个管理问题,因为能力建设是管理层,特别是中高层的主要职责之一,却由执行层买单。

摘自《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刘宝红著,有修改。

25年3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3月份(第509期-518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3-18 00:24March 18, 2024 12:24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计划中的"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新品的滚动计划:平衡时效性和准确度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