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信息化,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让计算机帮我们做决策,亦即智能化。但智能化的前提是自动化:离开自动化,数据就难以稳定地产生和获取,也很难释放人力资源来做好决策。所以说,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先要自动化,然后才是智能化。
自动化主要针对重复性的操作,减少人工操作,而由计算机来做。就拿采购订单的自动化来说,需求录入后,ERP自动生成采购订单,通过电子商务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承诺交期、数量、单价,自动写入ERP;入货验收时,到货数量、扫码的时间自动记录在ERP里。
就这样,每个节点的数据都自动收集,我们可以相当精准地计算供应商交期,评估按时交货率等。如果手工做的话,那么多的订单,没有一个公司有足够的资源,精准、及时收集那么多环节的数据。
有些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之低,可以说是难以置信。例如有个几百亿营收的大公司,仓储管理还用手工台账,公司从来弄不清有多少库存。还有个老字号的本土企业,被一欧洲企业收购后,新老板们发现会用Excel的员工也没几个,账都手工记在本子上。
经常有人要我推荐计划软件,这是在谋求智能化。鉴于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我的建议是先自动化,比如建立基本的信息平台,拉通需求和供应,实现端对端的订单自动化,搜集更可靠的数据,也把计划人员的资源释放出来,即便用Excel也可以做不错的计划。
这些年来,北美企业的信息化焦点逐渐从更快地做事转向更好地决策,亦即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过渡。这跟过去几十年里他们在自动化上取得的重大进展有关。本土企业的挑战呢,看上去是智能化不足,其实要从解决数据问题开始,也就是完成自动化工作。这几年流行的大数据、商业分析、商业智能,都有个基本假定,就是自动化层面的短板已经补齐,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个假设显然不成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