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到一家企业,发现上上下下都在忙着开二供,找替代料。原因很简单:关键元器件短缺,再加上业务的井喷式成长,导致芯片、二极管、显示屏普遍短缺。但是,由于技术原因,该企业的2000多个关键料号中,独家供货的占比90%多,这二供可有得开啦。
毋庸置疑,有些料号的确需要找替代。比如原来为了快速出货,工程师就在某宝上随便上找个供应商,没法满足量产时的交付和质量。但更多的呢,则是企业管理能力不足,一有成本、质量、交付问题,没有能力跟现有供应商解决,就习惯性地打更换供应商、找替代料的主意。
开二供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设计要重新验证,质量要重新评估,有的还需要客户首肯,不但要耗费大量资源,而且会制造很多混乱。案例企业的业务连连翻倍,新生意都忙不过来,现在要把原来已经做过的事重新来过,大家都是叫苦连天,积极性不高。这都注定过不了多久,"二供运动"就会烟消云散,无疾而终。
这让我联想到我的老东家,一个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半导体设备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单点寻源,每个料号只由一个供应商做。这个行业的周期性非常强,一旦生意好起来,供应商的产能爬坡挑战重重,交期、质量问题频发。采购拿不到货,生产线无米下锅,销售整天被三星、台积电、英特尔这样的大客户追着打。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就把设计拖出来背锅:设计只验证了一家供应商,我们要开二供。
设计发话了,要开二供,可以啊,我们先坐下来谈谈,看要雇多少工程师,需要多少客户来批准,销售、生产和采购需要多少资源来支持。几千几万个关键料号,对资源的要求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不可避免地,这数字就报到老总层面,球也顺便踢给老总。
老总一看,这数字太大,你们再看看,识别那些真正重要的,缩短需要二供的名单。得,球又踢回去了。这样来回扯皮N次,业务增长的势头也慢下来了,供应商的产能也跟上来了,最终就不了了之,直到下一个高峰期重新来过。
我在半导体设备行业十多年,见过开二供成功的料号大概不超过两把手指头。那是个毫无道德底线的供应商,今天把次品退回去,隔两周就又送来了,企图蒙混过关。用尽各种措施,还是劣根性难改,那就只能开二供,花了四五年,把生意转移了。除此之外,所有的"二供运动"都成为公司政治的一部分,死马当活马医,拿着一个不是解决方案的解决方案来互相踢皮球。
作为采购,我们不能动不动就拿二供作为解决方案;我们得通过重选择来争取首发命准,重管理来持续改善绩效,从而更好地控制供应风险。
【实践者说】对飞机制造业来说,供应商管理主要就是机载设备供应商管理,花费80%以上精力去管理的就是动力、航电等机载设备供应商,波音、空客都是如此。如果这些机载供应商可二供,那就是颠覆性的问题,飞机就得换型号了,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真正的(飞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中,选择二供就是个伪命题。----王百锋,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品处处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