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11月现场公开课(第491-500期)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11/1,周五);深圳(11/8,周五)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上、下上海(10/30-10/31,周三、周四);深圳(11/9-11/10,周六、周日)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上、下上海(11/2-11/3,周六、周日);深圳(11/6-11/7,周三、周四)

详情请垂询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

采购降本、成本规避和采购返利

| 暂无评论

供应商啥都好谈,就钱不好谈。但谁也没办法不谈成本,就如北美的一位首席采购官所言,采购绩效的70%来自成本。这里我们来谈三类主要的成本指标,包括采购降本、成本规避和采购返利。

我们先看采购降本。说是降本,其实更多时候是降价。常见的有年度降价指标,以采购价差的形式统计,亦即外资企业熟悉的PPV。采购价差道理上很简单:原来每件100元,现在95元,省下5元,就是5%的降价。但实际操作中,这一统计要复杂、困难地多。

最难的就是基准价如何定。如果用以前的实际采购价,那究竟该采用什么时候的价?是最后一次采购的价,还是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没有采购历史的新产品呢?如果是市场价,哪个市场的价,什么时候的市场价?如果是全球采购的话,用哪个地区的采购价?

前些年,CAPS Research在全球召开数轮圆桌会议,与会者大都是《财富》世界500强的首席采购官、副总裁、总监,谈的主题不是如何节支,而是如何统计节支。这也反映了大企业的挑战:干好活儿不容易,但要证明干得好可就更难了。采购体系、流程、政策等方面的官僚机制,很多都是围绕"证明干得好",也就是绩效统计而构建的。没有完美的统计方法,关键是统计口径要一致,才会有可比性。

采购的三大成本指标

是个指标,就有被操纵的可能。年度降本方面,常见的就是对供应商初始报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如以前我的一个老同事抱怨的,别人100元的东西120元买进,然后每年5个点的降价,年年有奖金拿;他一刀就砍到96元,接下来的年度降价就成了问题。这都是绩效考核的副作用,不难理解。对于职业人来说,我们还是要做正确的事,而你我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年度降价以外,采购降本还有成本规避:公司的采购价虽然没降下来,但也没有升上去,而同期市场价上升5%。从财务统计的口径看,这不算节支,但你知道,这对企业也很重要。我们把自己做成供应商的大客户,一大目标就是行业性短缺时,我们不是第一批被抬价、被短料的客户。这给我们更大的回旋余地,可以让竞争对手率先由于采购成本上升而降低毛利;或者因此率先涨价,让更多的客户来到我们这边。

如果说采购降本是"攻势"的话,成本规避就是"守势",不算功劳,也算苦劳。其挑战是统计更困难,更难以客观量化。

比如说市场价很难跟具体产品对等起来,除非我们买的就是大宗原材料什么的,有自己的价格指数。即便是标准产品,绝大多数的采购项都有定制的成分,很难跟那些市场价格指数直接挂钩,还不要说那些我们设计,让供应商按图定制的产品。

再比如供应商要涨价10%,采购砍成4%,意味着6%的成本规避?新产品供应商报价100元,采购砍到80元,意味着20元的成本规避?这里面有数字游戏的成分,容易助长博弈。供应商深知这点,也利用这一点漫天要价,来"配合"采购做个好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财务部门往往对成本规避很不感冒。

但不可否认,成本规避仍然是采购的一大贡献。让我们拿在NBA打篮球打个比方。

湖人有个天才中锋叫戴维斯(因为浓眉大眼,国内球迷送外号"浓眉哥"),他在禁区一站,没人敢冲到篮下,虽然没有拿到具体的盖帽、篮板球统计,但谁也不能忽视其价值(这有点像"成本规避")。相反,活塞以前有个中锋叫德拉蒙德(因为看上去有点神神叨叨,国内球迷送外号"庄神"),此人喜欢把投手放到篮下,虽然抢到了很多篮板球,盖了很多帽,各项统计很好看,却也让对手把更多的球就投进了。这也是为什么以后庄神拿底薪,都快找不到活儿干了;浓眉哥拿超级顶薪,成为NBA的75大巨星之一。

采购返利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量时,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折扣。对购卖双方来说,这个条款让大家都有动力来增加采购额。生意做得多,返利也多;生意做得少,返利就少,这对双方都容易接受,特别是业务波动较大,采购量难以预测的时候。作为采购方,不要局限于现有的采购量,应尽可能在合同里写入返利条款。

最后再谈一下付款条件。这其实也是采购成本指标的一部分。

这包括账期和提前付款折扣。账期指货到后多长时间付款,也是供求力量对比的写照。在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采购方议价能力强,账期就非常长,比如在家电行业,有些企业是3+6:三个月付款,而且付的不是现金,是6个月的承兑汇票,其实是总共9个月的账期。在议价能力比较弱的行业,比如餐饮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能够影响供方市场的企业较少,账期就比较短,甚至现款交易。

付款账期长,一般都是财务要求的。难道财务不知道,供应商的规模一般更小,资金成本更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得我们买单,支付更高的采购价?当然知道,财务可以说是企业里最了解这一点的。那为什么还做这傻事?有两个原因。其一,企业的现金流确实困难,不得不这么做;其二,竞争对手在延长账期,我们不这么做吃亏。

有些企业的规模相当大,现金流异常充分(上市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上能看到),但给供应商的账期还是9个月。问为什么,答曰因为竞争对手在这么做。都说竞争让人向善,其实很多时候,大企业都是争着比谁做恶更多。竞争对手在做傻事,不能成为我们跟着做傻事的理由。你的账期短,供应商当然会知道,你成为供应商更愿意做生意的客户,它们给你的报价、服务中也会反映出来,优质资源也会向你倾斜。

这么做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业巨头。凭借采购规模,这些巨头拿到了它们想要的价格,当然是行业的最低价格;也拿到了想要的账期,当然是行业的最长账期,但就是拿不到想要的交付和服务。

比如到了旺季,或者供方市场产能短缺时,有好几个行业巨头的采购诉苦,说供应商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不够。这有什么稀奇吗?凭着你的价格策略和商务条款,你已经非常"成功"地把自己做成了供应商的低盈利客户:如果你是供应商,最后一点产能是给高盈利客户,赚5%的利,还是给低盈利客户,赚2%的利?是给账期30天的优质客户,还是270天的劣质客户?

付款条件中的提前付款折扣,是如果供应商想提前拿到货款,要付给采购方一定的折扣。例如货到10天付款,给采购方2%的折扣;货到20天付款,给采购方1%的折扣等。当企业现金充足时,提前付款给供应商,拿到折扣也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这对供应商也有好处:供应商的规模一般较小,融资成本高,给采购方适当的折扣,也往往比从银行贷款利息要低(这可能要算供应链金融的雏形了)。

这后面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100元,跟三年后100元的价值是不同的。供应商需要算这笔账,采购人员也要会算。这会帮助采购与财务更好地沟通。比如在北美,有些供应商现金流紧张时,会主动申请提前付款,并给出一定的折扣。采购人员要根据现金的机会成本,来评估供应商提出的付款折扣是否合适。

顺便提及,在供应链领域,货币的时间价值还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自制还是外包决策中,自制需要建工厂、买设备,这些固定资产需要多年折旧,我们要计算净现值,来与外包策略比较。当年我到硅谷面试,其中就有一个问题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是因为老东家正在推动轻资产战略,需要采购经理来全面衡量自制和外包的总成本。

10-1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4年10-11月份(第491期-50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11/1,周五);深圳(11/8,周五)
  2.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上、下上海(10/30-10/31,周三、周四);深圳(11/9-11/10,周六、周日)
  3.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上、下上海(11/2-11/3,周六、周日);深圳(11/6-11/7,周三、周四)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8-07 06:49August 7, 2024 6:49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为什么MRP跑不起来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按日,按周还是按月汇总需求历史?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