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服务一巨无霸企业,晚上吃饭,不知怎么就聊到了软件开发。采购老总说,他们的软件供应商干的是两遍的活,拿的是一遍的钱,没法活了。忙问为什么,他说需求定义不到位,内部用户就让供应商开发软件;开发好后一看,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就重来----你说软件供应商怎么能赚钱呢?
采购老总这么说,要么是证明内部用户傻,不知道他们要什么;要么是证明供应商傻,稀里糊涂就干活。唯独不提采购自己----作为"局外人"和"裁判",采购自然是占据道德高地,不会错了。
采购真的是裁判吗?不是。采购在对接需求和供应,对内部用户来说,采购代表供应商,凡是供应商做砸了的,都是采购做砸了;对供应商来说,采购代表公司,凡是内部客户做砸了的,也是采购做砸了。内部用户做得好,供应商表现好,采购理所当然地把功劳据为己有;那内部客户做砸了,或者供应商绩效不好,采购首先也得挨板子。
采购不承担实质性责任,就缺少动力做"好人",主动管理需求,对接需求与供应;也就缺少动力做"坏人",主动暴露问题,督促供需双方改善。于是,采购就成了"瞎子算命两头堵":内部用户来问责,采购就把责任推到供应商(同时也找些内部用户的问题,证明他们也有错);供应商的合理正当利益得不到保护,采购就把责任往内部用户身上推。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采购不愿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不光内部用户看不起,连供应商也轻视你。采购不增加价值,内部用户和供应商就想方设法绕过采购,造成各种后续问题。贡献有限,采购就得不到重视,因而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投入;没有压力,采购也就没有动力来提升;能力不足,贡献寥寥,采购职能就被益发边缘化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