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商管理来说,指标系统是传递公司期望、对供应商进行持续管理、持续提高的一个重要工具。例如按时供货率要达到95%,次品率要低于3000 PPM(parts per million, 百万件中的次品率)、询价要在3天内回复等。一个经典的管理名言是:you get what you measure(你统计什么将得到什么)。换过来说,you measure what you want to get(如果你想得到什么,那就统计什么)。
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供应商指标也应该放在一个相对环境中看:不但要与该供应商的过去比、目标比,还要与同类供应商比。例如供应商甲提价5%。如果别的供应商都提价10%,原材料上升15%等,那供应商甲还算好的。在例如一个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从99%下降到80%。是好还是坏?仔细一看,原来这个供应商刚完成公司兼并,整个公司还处于整合阶段,而其他供应商在类似的情况下按时交货率只有60%。再就是要特别注意"黎明前的黑暗":一些大的、针对长远绩效的举措,在刚开始实施时,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指标下降。例如供应商实施新的物料管理系统、质量系统等,由于"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的缘故,员工的效率会降低,然后在几个礼拜、几个月内会慢慢提升。
另外,要"阅读"指标背后的东西。这就如买卖股票时侯,你参照股价,但你更注重公司基本面(Fundamentals)。供应商管理指标也一样。只有认识到指标后面的东西,指标系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当然,如果你要提升供应商的指标,也不能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也应考虑那些基本面的东西。
前两天读Spend Matters网站上的一篇文章(www.spendmatters.com),说的也是这回事。
指标系统(Metrics System)
标题的括号不一致
左括号中文
右括号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