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整个硅谷还在经济泡沫破灭的阴影下,生存的压力胜过一切,降低成本成为很多公司的第一要务,价格谈判是供应商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笔者详细地分析了给各供应商的采购额、历史价格、当前盈利状况后,也正式发出了要求降价的信件。意想不到的是,最大的供应商当即宣布破产。
原来该供应商已经亏本多年,累计亏本超过一百万美元。以前担心客户知道情况就淘汰他们,所以一直隐瞒事实,虚报盈利。正是基于他们的虚假盈利数据,笔者决定要求全面降价。当时的最佳目的是获得全面降价,把该供应商列为优先供应商;次佳目的是达到最佳目的的同时,答应淘汰另一个(或多个)供应商,把那些业务也给这个供应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想到这个供应商会宣布破产。这个供应商与公司一起成长,成为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已有二十余年,质量好,盈利好,设施先进(当然都是通过与笔者公司的生意建的),属于有"油水"可榨的供应商。公司对该供应商也很了解,但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已经亏本几年,苦苦撑着,只为等待经济好转。这降价要求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教训之一是如何监控供应商的经营、盈利状况。很多公司,甚至年采购额超过十亿美金的大公司,也不一定系统地监控这一点。困难是没法得到准确的数据。如果供应商是私立企业,他们有权不透漏财务报表给你,即使给你,你也难以判断其真实度,因为这些报表一般都没经过第三方审核;如果是上市公司,公司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整个公司的总体效益,并不代表与你做生意的那个分部的成果,所以即使是整个公司盈利,某个分部也可能因亏本而被关停并转。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监控要比不监控好,不管是向供应商定期索取财物报表,还是利用Dun and Bradstreet(D&B)提供的报表。因为这至少反映公司的关注度,提高供应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
教训之二是要有应急方案,即万一某个供应商遭遇天灾人祸,例如火灾、地震、罢工、抢劫等,公司应如何使影响最小。公司要有应急方案,供应商也应该有。对供应管理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要对供应商群了如指掌,例如产能、价格、质量、灵活性等。这些都属于公司风险管理的范畴。当然有人会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现在计划地不管有多好,等到事情发生时,会有多少用得上?没错。但计划就如预演,即使不完美,但至少会促使人们了解细节,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套用西方管理上的一句话,就是if 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如果你疏于计划,那你是在计划失败)。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尽管没有刻意计划供应商破产的可能,但笔者还是详细地分析了各供应商的能力、特长,所以一旦主要供应商宣布破产,主要零件在几个礼拜内就转移到别的供应商处,公司没遭受任何损失。
有趣的是,降价谈判往往是在"祸不单行"的时候进行,例如经济不景气、采购额下降、产量下降等。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这时侯往往规模效益下降,成本反倒有可能上升。公司要生存,供应商也要生存,如何平衡两者,有个度的问题。
刘老师,你好!
无意中发现你的blog,感觉获益匪浅。我刚从事供应管理工作3个月,以前是做技术的,太需要专业知识了。谢谢!
但是对上面这个问题感觉还是比较棘手,我们公司在行业内在规模技术方面都比较有优势,很多供应商都是通过先进入我们公司再打入其它同行的,也就是说跟我们的合作时间比较长,降价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个别供应商再打开局面后与我们合作的意愿不大,甚至与限制向我们的供货量。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主要供应商发生以外,真是没的救了(很多物料是要认证的,周期要以年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