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456-466期)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原则与利害

| 评论(14)

培训中有人问,如果供应商交货迟到,但对生产线没有什么影响,应不应算迟到?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话题:讲原则,还是讲利害?

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你说周三送到,结果周四送来了,迟到就是迟到。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能与是否造成损失(利害)混淆。否则只能使指标统计变得模糊不清,指标失去其客观性。

公司这么大,物料这么多,你不可能逐个去判断,而且把一个本来很客观的指标,掺入很多主观性。这就如中国的法律,本来应该是黑白分明的事,经过人为解释,法治就变成人治,害莫大焉。如果是因为标准定得不清而不得不人为解释,那解决方案应该是细化标准。管理者在制定细则时怕麻烦,只制定一些纲要性的东西,自己图方便,可不要忘了,不制定细则并不意味着那些具体的情况不会出现。实践中该出现的都会出现,执行层就不得不去人为解释,出现各种不同的细则版本,也为人为操纵指标提供了温床。
林语堂有句话,说国人只讲利害,不讲是非(原则)。这话说得有点刻薄,但细想想,其实说到点子上了。发扬光大到极端,就是我们一度的国策"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这世上其实是有些绝对的对、错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对、错都是绝对的)。逆子三天两头打他妈,这就是绝对的错、是非问题,我们的敌人,只要是人,都会发对。那我们就支持?其实还真是:一些独裁者把自己的老百姓往死里整,地球上凡是有发言权的国家都在声讨,就我们把那当人家的内政,不干涉。不干涉,自然就不反对了。别忘了政府是公仆、老百姓是父母。我们不反对这些逆子把自己的父母往死里整,骨子里是因为这些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利害。国人的道德沦丧,都是从政府开始。当然,也别认为这只是政府行为。拿这个标尺来判断自己的一言一行,看看你自己有多少时候在同样拿利害来代替原则。
说得有点远。为什么在这里上纲上线呢?因为讲原则还是讲利害涉及到做人的准则,会影响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论是职业上还是社区活动中。且听我解释。人的职业生涯分三个阶段。刚出校门,初入职场,你去应聘,人家会问你有什么能力、将来能做什么,我们推销的是潜力;工作了几年后,应聘的时候人家就会问,你做过什么,绩效如何,我们推销的是经验;到了第三个阶段,我们想更上层楼,领导更大的团队的时候,公司关注更多的其实是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推销的是人品、修养和声誉。这是因为这个阶段要求的是领导力,而领导力的一大块就是模范作用。不讲原则、只讲利害,你在人格上就不可能成为模范,也注定了在第三阶段走不远。
以前的"举孝廉",其实就是看人品。能力相对容易提高,人品则否。科举文章,一边看文采(逻辑思维),一边看思想。尽管说的并不一定是要做的,但从说的(写的)还是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水平。皇帝选拔的人,自然是第三层次的人,是领袖。而他重点考核人品、人格,也自有他的道理。当然,等科举做到八股就变味了,不过与今天的应试教育相比,就培养的领袖来说,也不见得更差。

free counters

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五门精品课程,2024年5月份(第456期-466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2.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3.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4.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5.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14)

韩非说治理国家不外乎“法、术、势”,重点强调制度在领导岗位上的重要思想,厉害关系已经制定在原则当中,所以不管任何情况之下,原则第一。

在这里,原则和利害好像是一对矛盾,能否重新设计游戏规则,避免非0即1的选择。

倒数两段写的太好了,于我真是拨云见日,每天都会光顾Bob的博客,只是平时太懒了,总是潜水。期待Bob的文章啊---

说的好!该讲原则的时候讲原则,该讲厉害的时候讲厉害,该讲人情的时候讲人情~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我觉得才是真正要修炼的吧!

采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什么叫“需求满足”?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供应,这里的“时间”是经过抽象化后的时间,不是生产线进度的具体时间。
我对流通行业的供应链比较熟悉,对于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不太了解。制造企业中的迟到货,但是没有耽误生产线的生产,但这毫无疑问已经构成迟到。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到流通企业的运营场景中,“生产线”就对应流通企业的前台零售门店或者销售的网站,如果后台采购的商品不能及时到货,很可能已经导致顾客的流失,即“生产线”的延迟或者不正常运作。
“延迟到货”,从需求者的角度来讲,已经形成“迟到”,至于需求者是否推迟需求,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十分认同Bob的观点--坚持原则第一。
我是做采购项目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延误了,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项目计划都会受影响,公司的营运以及满足客户方面都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供应商管理和沟通中,我往往强调的是时间和质量排第一的:即确保协商承诺的时间(这是时间是供应商根据工艺确定的合理时间)和质量需要100%检验合格(我们是少批量的,确保全检)。
这个原则我是丝毫不放松的。
刚开始时,供应商总会有拖延,或者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公司项目运营生产这边也总是抱怨项目进度。因此,我就和供应商一起分析拿出方案解决,参与他们的制备过程,详细了解工艺过程及分析时间,确定合理交货期。后面,我会提前1~2周归纳物料清单给供应商,提醒他们承诺的交货期(Order Confirmation),并及时给他们质量方面的反馈。就这样慢慢的差不多半年时间,他们就适应了我们的节奏,也更好的了解了我们的需求,各方面的表现自然也好起来了。
这应该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想古人的智慧应该都是实践悟得的,对于今天来说,也有借鉴。

大家都知道Root Cause,都知道5 Why,既然供应商送货迟到也不影响生产,有没有去考虑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库存高了?是计划变了?还是客户需求时间改了?迟到就是迟到这没有错,但更别忘记了去分析根本原因,否则即使有一系列KPI去判定供应商没有达成指标,但如果不影响“利害”,最终还是隔靴搔痒,会被忽略过去,Technical Root Cause (为什么迟到)和Systematic Root Cause (为什么迟到也没影响),孰轻孰重,大家应该都明白。

其实我的工作和采购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也刚参加了公司组织的Root Cause,5 Why培训。真心觉得bob老师这里所说的都对我很有启发,这里连评论也都很值得学习。我隔段时间就会来这里看看。因为不懂,一直不发言,只是刚发现这里时,留过言感谢老师的分享,然后就一直能收到老师的分享信息。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坚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刘先生的文章是既讲术、又论道,只有论道的培训师,才能让人感觉到收益匪浅。

林语堂说,国人只讲利害,不讲是非(原则)。往往碰到棘手的情情,当时很紧张,做出灵活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据利害关系做出反应,事后却不做根本性地反思和改善。忽略了原则性的是非判断,总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讲原则还是讲利害,涉到做人的准则。BOB所言极是。

“只讲利害, 不讲原则”,这次我们的留学生在美国的“强奸案”, 不就是个例子吗?国内的“私了”,不都是这样吗?多少年来的积习,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来还是改不了的,呜呼!

Yes and NO. 如果是精益生产,那么供应商迟到,但又没有影响生产,这是不是可以反观你的库存水平计划的过高?因此,理想情况下的lean production中不会有这种顾虑,因为只要是延迟交货,那就是实实在在的late了。个人实例是,偶尔性的不耽误生产的迟到可以接受。太多人为因素牵涉其中,与供应商的关系也是一种博弈,而真正的原则与利害是不冲突的,因为我的原则就是保证生产。如果你的原则只是想要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那你是否应该先考虑你的计划是否完善,不容许差错?像我之前提到的精益生产那样?如果不是的话,那采购方是否也应向供应商保证绝不催货?因为你的lead time无论提前或迟到,都是原则。

只讲利害,不讲原则
和有所不为是矛盾但不统一的理论

个人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精益生产下需要原则,不是精益生产下同样需要原则,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你多几次让他们不按时交货总有一天就会变成常态,这个风险就得自己承担,偶尔的出现延迟也必须跟供应商强调会对我生产和后期的运营有多大的风险。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tiger: 个人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精益生产下需要原则,不是精益生产下同样需要原则,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你多几次让他们不按时交货总有一天就会变成常态,这个风险就得自己承担,偶尔的出现延迟也必须跟供应商强调会对我生产和后期的运营有多大的风险。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 详细>>
  • dorothy: 只讲利害,不讲原则 和有所不为是矛盾但不统一的理论 详细>>
  • Wen: Yes and NO. 如果是精益生产,那么供应商迟到,但又没有影响生产,这是不是可以反观你的库存水平计划的过高?因此,理想情况下的lean production中不会有这种顾虑,因为只要是延迟交货,那就是实实在在的late了。个人实例是,偶尔性的不耽误生产的迟到可以接受。太多人为因素牵涉其中,与供应商的关系也是一种博弈,而真正的原则与利害是不冲突的,因为我的原则就是保证生产。如果你的原则只是想要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那你是否应该先考虑你的计划是否完善,不容许差错?像我之前提到的精益生产那样?如果不是的话,那采购方是否也应向供应商保证绝不催货?因为你的lead time无论提前或迟到,都是原则。 详细>>
  • kevin Dai: “只讲利害, 不讲原则”,这次我们的留学生在美国的“强奸案”, 不就是个例子吗?国内的“私了”,不都是这样吗?多少年来的积习,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来还是改不了的,呜呼! 详细>>
  • david.tangmw: 林语堂说,国人只讲利害,不讲是非(原则)。往往碰到棘手的情情,当时很紧张,做出灵活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据利害关系做出反应,事后却不做根本性地反思和改善。忽略了原则性的是非判断,总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讲原则还是讲利害,涉到做人的准则。BOB所言极是。 详细>>
  • axu: 刘先生的文章是既讲术、又论道,只有论道的培训师,才能让人感觉到收益匪浅。 详细>>
  • Winter: 其实我的工作和采购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也刚参加了公司组织的Root Cause,5 Why培训。真心觉得bob老师这里所说的都对我很有启发,这里连评论也都很值得学习。我隔段时间就会来这里看看。因为不懂,一直不发言,只是刚发现这里时,留过言感谢老师的分享,然后就一直能收到老师的分享信息。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坚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详细>>
  • Alan Xue: 大家都知道Root Cause,都知道5 Why,既然供应商送货迟到也不影响生产,有没有去考虑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库存高了?是计划变了?还是客户需求时间改了?迟到就是迟到这没有错,但更别忘记了去分析根本原因,否则即使有一系列KPI去判定供应商没有达成指标,但如果不影响“利害”,最终还是隔靴搔痒,会被忽略过去,Technical Root Cause (为什么迟到)和Systematic Root Cause (为什么迟到也没影响),孰轻孰重,大家应该都明白。 详细>>
  • Henry: 十分认同Bob的观点--坚持原则第一。 我是做采购项目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延误了,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项目计划都会受影响,公司的营运以及满足客户方面都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供应商管理和沟通中,我往往强调的是时间和质量排第一的:即确保协商承诺的时间(这是时间是供应商根据工艺确定的合理时间)和质量需要100%检验合格(我们是少批量的,确保全检)。 这个原则我是丝毫不放松的。 刚开始时,供应商总会有拖延,或者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公司项目运营生产这边也总是抱怨项目进度。因此,我就和供应商一起分析拿出方案解决,参与他们的制备过程,详细了解工艺过程及分析时间,确定合理交货期。后面,我会提前1~2周归纳物料清单给供应商,提醒他们承诺的交货期(Order Confirmation),并及时给他们质量方面的反馈。就这样慢慢的差不多半年时间,他们就适应了我们的节奏,也更好的了解了我们的需求,各方面的表现自然也好起来了。 这应该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想古人的智慧应该都是实践悟得的,对于今天来说,也有借鉴。 详细>>
  • rachel: 采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什么叫“需求满足”?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供应,这里的“时间”是经过抽象化后的时间,不是生产线进度的具体时间。 我对流通行业的供应链比较熟悉,对于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不太了解。制造企业中的迟到货,但是没有耽误生产线的生产,但这毫无疑问已经构成迟到。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到流通企业的运营场景中,“生产线”就对应流通企业的前台零售门店或者销售的网站,如果后台采购的商品不能及时到货,很可能已经导致顾客的流失,即“生产线”的延迟或者不正常运作。 “延迟到货”,从需求者的角度来讲,已经形成“迟到”,至于需求者是否推迟需求,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12-03-23 23:54March 23, 2012 11:54 P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能谈的都谈下来了,明年怎么办?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从汉王和苹果说产品线的复杂度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