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456-466期)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从华为说供应链运营的短板

| 评论(8)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有段话,说由于市场和研发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华为作了很多投资,比如营收的10%投入研发,雷打不动,每年40多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几万人的研发团队,数万专利,难有匹敌。但是,华为的支持职能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成为短板,反过来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任正非意识到这点,说华为要花5年左右的时间来提高这些支持职能。供应链运营,包括计划、生产、采购、物流等职能,正是任正非所讲的"支持职能"的主要构成。

供应链运营是短板,这跟我这些年来从培训、咨询中得出的结论一样。我经常问学员:公司要生存,不但要有好产品,而且要有好运营。就你们公司来说,你觉得是产品更好,还是运营更好?我期望的答案是运营更好,因为媒体上连篇累牍讲的,都是我们在技术、产品上与成熟市场的差距;而运营问题,即把质量做好、交期做短、成本做低,在我们这样一个生产大国,理所当然应该做地不错。但得到的答案都恰恰相反。起初我想这会不会是偏见,因为学员大多来自供应链运营领域,对自己职能的不足之处了解太多,看到的只是负面。但是,在后来一些针对设计、市场和高层管理的培训中,答案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有改进之处,但供应链运营更差。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正因为明白产品、技术差距大,本土企业投入巨资来加强研发与设计。二三十年来,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而供应链运营了,因为人口红利和偏低的汇率,反倒被表面的低成本所掩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时间长了,就成了短板。这就如一家老两口,太太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一副病泱泱的样子,三天两头看医生,反倒长寿;倒是从来没嚷过一声的先生,大家都觉得没事,结果突然一病不起,竟然先走了。

华为意识到供应链运营的短板。其实在本土企业里,很难找到供应链运营比华为做地更好的。从1997年到2005年,华为全面导入IBM的管理方式,集中体现在两大主要流程上,其中一和就是集成供应链(ISC),这也为华为的未来成十年打下了基础。但问题是,其供应链基础设施是围绕高利润、高成本但快速响应的通信设备构建,在过去成十年,由于华为业务的多元化,从通信设备发展到终端和芯片业务,以及企业服务业务,这种单一的供应链难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比如低利润、低成本的手机业务,以及非典型制造业的芯片业务,就不适应。而为适应这些新业务所作的种种定制,只是给供应链打上种种补丁,让整个流程和系统更复杂、更低效。这就是华为的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华为在这些年一直试图改进,比如对端对端的流程改进(还没有结束),就是这种种努力中的一部分。

相比而言,本土大部分企业在供应链运营上的差距就更大。如果你一直在建制完善的跨国企业做,你很难想象到这些企业的运营水平。比如我到一些生产企业,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有些在研发方面有一流的海外团队,产品设计水平挺高,产品出口到世界主要市场;而运营方面了,有的公司连ERP都没有,每年成百亿的生意,几十亿的采购额,主要在Excel上完成;有的虽然有ERP系统,但是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功能却没有:客户订单来了,材料清单虽然可以打开,可是没法跟材料的库存冲减,需要人工一条条来判断,以确定采购量。想想看,光由人来做ERP 做的事,那得多少人啊,准确度还不算。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但在供应链运营水平低的公司,症状却都很相像:库存堆积如山,但客户要的却没有,按时交货率连一半都不到;供应链运营忙如热锅上的蚂蚁,从计划到生产到采购,干的活儿都一样:催料;生意做了不少,但成本更高,而且越来越高----一旦业务量增幅下降或不增长,公司的成本压力就山大,盈利空间被一再挤压。这些公司无论规模大小,感觉上都处于临界状态,随时都可能爆炸。有些企业订单大幅积压,加班成常态,连办公室人员都得周末下车间,虽然明知干不了多少活,但也是鼓舞生产线的士气啊。同时,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增大,流程越来越复杂,到处是补丁,效率也越来越低,要顺利办成一件事越来越不可能。出了问题,也不知从哪里着手来解决。从上到下,从前端到后端,人人都在救火,人人都深陷"活在当下"的泥淖里而不能自拔。

在这些企业,供应链运营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运营先是被销售扣做人质:销售啥单都接,"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管从供应链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是否值得做;"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都能接到单,你就做不出来?"迫于压力,作为供应链运营,就只能如清华大学的朱恒源教授说的,只有"死给你看"的份,不计工本地往出做。结果生意是做成了,但没赚到钱。救火成常态,逐渐地,供应链运营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个个都是急单,忙也忙不到哪里去,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于是运营就把销售扣做人质,公司初创时期的以客户为中心,逐渐被部门利益所取代,职能之间摩擦不断。这些公司规模虽然还不大,"大公司病"却一点也不轻,创始人在的时候,尚能镇得住各个山头;创始人一退休,很多企业里就山头林立,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那么,对于这些企业,供应链运营的解决方案在哪里?每家企业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问题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前端要控制产品和订单的复杂度。不是什么样的订单都应该接,不是什么样的生意都应该做。这有点抽象,让我举个例子。我到一家几亿规模的制造企业,该公司有数千个产品,每个产品又有成十个型号,其实在料号层次就有几万个最终产品。区区几亿的业务,摊到这么多的产品上,规模效益可想而知,给后端的供应链运营带来极大挑战。有些产品几年都没生产了,突然来了个小订单,接下来,却发现有些零部件供应商都不生产了。剩下的故事不讲你都知道了。有个生产电纸书的公司,与苹果的iPad、亚马逊的Kindle竞争。他们的电纸书呢,一度有37种型号,连自己人都弄不清哪个是哪个。我跟他们的老总谈起,老总说,这个你就不懂了:我得填格子啊。比如高中低档三种用户,大小两种屏幕,职业人士与学生,这就是12个格子。如果我不填,他的竞争对手就会填,言下之意是他的市场份额就受到侵蚀。我反问道,既然有些格子明知不赚钱,竞争对手来填,让他们来亏本,不是正好吗?无语。

这只是本土企业产品线高度复杂的一个缩影。还有个做汽车装饰品的公司说,我们是定制品行业,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产品,您这产品的复杂度控制是没得谈了。是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只生产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只有一个零件、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客户,不过这样的公司不存在。但是,不能因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就忽视产品的复杂度控制。而且不是由于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就不能控制复杂度。否则,为什么在同样的行业,服务同样的客户,有些公司的产品复杂度控制地好,绩效也更好;而有些公司就控制地差,绩效也更差?这些认为复杂度不可控的人,其实是单一指标驱动的代表,放在采购上就是为了采购降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放在销售商,为了增加销售额,就不考虑盈利率。他们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愿承认,产品的复杂度带来组织和流程的复杂度,也直接推动成本攀升。成熟行业,就如摩托罗拉的前首席采购官特蕾莎·梅提所说,哪个公司能很好地控制复杂度,哪个公司就更有可能生存。企业要认识到复杂度是成本的驱动器,降本要从降低产品、流程和组织的复杂度入手。

第二,后端要整合供应商,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有些企业每年只有几亿的采购额,竟然有好几百个供应商。要知道苹果两千亿美金左右的业务,主要供应商也就150多个。采购额太分散,供应商太多,采购的管理资源摊地太薄,根本管不过来,就只能放任自流,供应商绩效只能听天由命。更重要的是,采购额分散,企业的议价能力下降,而且没法引起供应商的足够重视,导致订单层面的交货、质量和服务等问题不断。这主要是供应商选择不到位的恶果。这些年,我走访几十家本土企业,发现很多企业在供应商选择上,决策都比较草率:有的奉行最低价中标,有的是设计说了算,有的整天忙于救火 ,哪个供应商能做,就让哪个供应商进来。我问他们:如果你们自己要建生产线,是不是也同样草率?答案当然是No:生产线是大事情,你得论证需求,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一轮一轮验证后,再做决定。我再问,你们知道吗,一般的产品,其成本有70%左右是来自供应商,这也意味着70%左右的生产活动是发生在供应商处,那为什么供应商选择能这么草率呢?无语。

不过退回来一步讲,这些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虽说草率,还算有,而供应商的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里,就根本不存在。不信,随便找个公司,问去年在最大的供应商身上花了多少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该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是多少,质量绩效如何,看有几个公司能回答出来。有些公司的供应商的绩效管理虽说有,也大都是事后管理,被动反应:供应商出了问题,内部客户把采购叫来,批了一顿;采购把供应商叫来,责骂几句,做点表面工作,糊弄一下了事。结果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项目、或者不同的时间一再发生。供应商选择不到位,不合适的供应商选进了公司;后续绩效管理跟不上,供应商层面的问题没解决,都注定订单层面的问题忙不完。整天忙于订单层面的问题,就没有时间来做供应商层面的事,比如为新产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及管理供应商的整体绩效,从而导致订单层面的问题更多,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细究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意识到公司70%左右的增值活动发生在供应商那里,从而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商选择、管理体系,也自然没有配备足够的资源。我给两个客户的董事长解释了这些,他们明白了,当场就拍板配置更有资质的人来管理供应商,算是开了个好头。

第三,中间要抓卓越运营,完善计划部门和计划流程,通过更好的计划来更好地推动执行。我经常问一些企业,你们是强于计划还是强于执行?答案无一例外,都是强于执行。这其实是本土企业的共性。如果对比北美和本土企业,你会发现北美的企业家层次比较薄弱,因为大多企业都是由职业经理人运作,在企业家精神上,这些人跟本土这些从街头混起的创始人相比,自然是没法相提并论;在执行层,北美的员工也与本土基层员工在吃苦耐劳、执行力上不能相比。但在计划层面,也就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的主要职责方面,北美企业优势明显。他们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层次,其核心能力就是计划,即把公司的战略、愿景转化为可行的计划,并在执行中不断反馈、改进计划。这是北美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一大优势。对本土企业来说,这正好是短板,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没有产生什么计划人才(就如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民主、也不共和一样),改革开发二三十年来,虽说三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企业也培养了一些,但需求太大,还是供不应求。结果是本土企业普遍计划水平不高,全靠执行来弥补。我们做供应链的都明白,计划是供应链运营的驱动器。生产、采购和物流的执行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水平。计划不到位,执行要弥补的代价很高。在这些公司,计划薄弱,连接各主要职能的销售与运营计划(S&OP)流程就基本不存在。限于篇幅,这里不予深入。

在很多本土企业,重执行而轻计划的文化比较盛行,计划部门本身往往很薄弱,系统、流程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计划方法单一,没法满足业务的需要。比如有个几百亿的大型设备生产企业,对所有的产品都是按预测生产。由于有些产品预测困难,一方面造成大批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又是短缺。其实在产品配置复杂、需求变动大、批量较小的行业,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做计划。比如在我的一位朋友领导的咨询团队帮助下,这个公司把产品分为三类:(1)需求稳定,批量较大的,采用按预测来生产;(2)需求较稳定,批量较大的,在零部件层面按照预测来采购,在成品层面有客户订单驱动;(3)需求变动大、批量很小的,完全依赖客户订单驱动,而且尽量把需求向第一、第二类引导。经过这一系列并不算复杂的运作,该公司的库存大幅下降,给客户的按时交货率也大幅上升。相反,有一个小公司,所有的产品都由客户订单驱动。这看上去很好,其实很多人不理解订单驱动下的供应链成本:订单驱动,单件生产,生产成本高,采购成本也高,而且交期紧,赶工加急,费用惊人。其解决方案也是用上述三种分法。遗憾的是,该公司就没有计划职能。你能想象到,其供应链运营能有多低效。

结语

当然,企业的供应链运营包罗万象,还有很多切入点可以改善其供应链运作。但从高层次看来,前端控制复杂度,后端管好供应商,中间加强计划功能,建立销售与运营计划(S&OP),可以有效改进供应链运营。如果你看华为当年实施的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流程,根本上还是为解决这三大块的问题。尽管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和规模的几何数级增大,其集成供应链也是补丁接补丁,成了华为进一步发展的短板。这问题何尝只是华为的呢?对更多的本土企业来说,这问题其实更大。不同之处在于,华为认识到了,很多公司还在研发和市场主导下,继续向单臂巨人的方向发展。离了供应链运营这条腿,哪个企业都站不稳。

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五门精品课程,2024年5月份(第456期-466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2.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3.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4.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5.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8)

这篇文章真是写的特好了!

好,条理分明,通俗易懂!我们的计划主要依靠销售预测,但偏离了方向,完全一刀切,确实应该像文中谈到的分三类来操作。

你说的生产电纸书的公司是汉王吗?哈哈哈哈

刘老师, 读到你的这篇文章让我把最近看到的一个新闻联系在了一起(http://www.cbo.cn/bencandy.php?fid=4&aid=27327), 特想您你请教。
宝洁一直以在日化及相邻行业成功购买多品牌而著称, 也成就了它在日化护肤行业的 地位。然而读完这篇新闻后(介绍宝洁现在的困境的), 让我有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像宝洁今天的这个情况, 它的并购动作需要被诟病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不需要的,它并没有向离自己很远的行业扩展(例如, 房地产业。。), 它是在自己的日化及相邻行业推进(在这个行业内向各种细分市场进军,如, 护发,护肤,。。),来推出好的 “产品”, 占领巩固各个市场, 来加强自己的霸主地位。 可能问题是出在了它的并购并没有选对对象或产品投放组合不合理, 导致并没有推出好的“产品”呢。您觉得呢? 另外一个可能会不会是,像您提到的, 它的过去供应链基础设施慢慢的跟不上了不同业务的需求?(但您文中举得是华为的例子, 它从通信设备发展到现在有了手机的业务, 所以, 供应链基础设施会跟不上。 但如果它是在日化及邻近行业扩展,也 会出现基础设施跟不上吗?很难说, 但是,按这篇文章的介绍, 它们841亿的营业额,只有11.3亿的净利润, 这个太低了。应该供应链也有些问题吧? )。所以, 我的整个感觉是一方面它们的并购在识别好的品牌产品方面, 可能在最近的一些年里, 出现了些问题。 另一方面, 他们的供应链也可能会有问题)。您能帮助分析下吗? 感谢赐教。

本土企业,尤其是国企,随便抓一个应该都是典型。

刘老师,你好。
前阵子拜读了您的著作,受益匪浅。您的BLOG我也一直关注。
谈到华为的供应链管理,目前华为也让我去参加他们供应链部门的面试(需求分析/项目经理)。我本身是做汽车生产管理和物流这块的。目前是给中日合资车企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物流包括拉动式物流,JIT,SPS物流等)。
在职业发展上有些困惑,是继续做解决方案公司做咨询,还是进入华为这种企业做供应链管理,目前有点纠结。
而且对于华为这类型公司的管理不太熟悉,虽然明白很多方式是大同小异的,也不清楚在汽车行业的经验能在华为活用多少。
能在百忙中给些意见么?


谢谢刘老师的解答。我是Hugo。


今天主要是冒昧请教刘老师一个问题。


目前H客户(汽车主机厂)想共享供应商及物流商中间仓库的库存时(CPFR),遇到供应商及物流商的抵触。主要是因为供应商及物流商是同时对多个主机厂提供服务的,即使导入H客户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及物流商而言,只能管理针对H客户的那部分库存,因为部分零件通用,较难区分库存属于哪个客户,而且即使能够管理对供应商的意义也不大(因为只管部分库存),所以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不知道刘老师是否有经验或者案例可以共享。先谢谢。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Hugo_Zhang: 谢谢刘老师的解答。我是Hugo。 今天主要是冒昧请教刘老师一个问题。 目前H客户(汽车主机厂)想共享供应商及物流商中间仓库的库存时(CPFR),遇到供应商及物流商的抵触。主要是因为供应商及物流商是同时对多个主机厂提供服务的,即使导入H客户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及物流商而言,只能管理针对H客户的那部分库存,因为部分零件通用,较难区分库存属于哪个客户,而且即使能够管理对供应商的意义也不大(因为只管部分库存),所以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不知道刘老师是否有经验或者案例可以共享。先谢谢。 详细>>
  • 刘宝红: Hugo, 就看你是到华为的哪一块。如果是电信设备的话,那是小批量环境,跟你在汽车行业的大批量有很大不同。不过小批量在我看来更挑战、也更有前途,跨入的话也不错。另外就是企业文化。谢谢。 详细>>
  • Hugo_Zhang: 刘老师,你好。 前阵子拜读了您的著作,受益匪浅。您的BLOG我也一直关注。 谈到华为的供应链管理,目前华为也让我去参加他们供应链部门的面试(需求分析/项目经理)。我本身是做汽车生产管理和物流这块的。目前是给中日合资车企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物流包括拉动式物流,JIT,SPS物流等)。 在职业发展上有些困惑,是继续做解决方案公司做咨询,还是进入华为这种企业做供应链管理,目前有点纠结。 而且对于华为这类型公司的管理不太熟悉,虽然明白很多方式是大同小异的,也不清楚在汽车行业的经验能在华为活用多少。 能在百忙中给些意见么? 详细>>
  • 罗斯特: 本土企业,尤其是国企,随便抓一个应该都是典型。 详细>>
  • Philip: 刘老师, 读到你的这篇文章让我把最近看到的一个新闻联系在了一起(http://www.cbo.cn/bencandy.php?fid=4&aid=27327), 特想您你请教。 宝洁一直以在日化及相邻行业成功购买多品牌而著称, 也成就了它在日化护肤行业的 地位。然而读完这篇新闻后(介绍宝洁现在的困境的), 让我有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像宝洁今天的这个情况, 它的并购动作需要被诟病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不需要的,它并没有向离自己很远的行业扩展(例如, 房地产业。。), 它是在自己的日化及相邻行业推进(在这个行业内向各种细分市场进军,如, 护发,护肤,。。),来推出好的 “产品”, 占领巩固各个市场, 来加强自己的霸主地位。 可能问题是出在了它的并购并没有选对对象或产品投放组合不合理, 导致并没有推出好的“产品”呢。您觉得呢? 另外一个可能会不会是,像您提到的, 它的过去供应链基础设施慢慢的跟不上了不同业务的需求?(但您文中举得是华为的例子, 它从通信设备发展到现在有了手机的业务, 所以, 供应链基础设施会跟不上。 但如果它是在日化及邻近行业扩展,也 会出现基础设施跟不上吗?很难说, 但是,按这篇文章的介绍, 它们841亿的营业额,只有11.3亿的净利润, 这个太低了。应该供应链也有些问题吧? )。所以, 我的整个感觉是一方面它们的并购在识别好的品牌产品方面, 可能在最近的一些年里, 出现了些问题。 另一方面, 他们的供应链也可能会有问题)。您能帮助分析下吗? 感谢赐教。 详细>>
  • sean: 你说的生产电纸书的公司是汉王吗?哈哈哈哈 详细>>
  • Gaoji xu: 好,条理分明,通俗易懂!我们的计划主要依靠销售预测,但偏离了方向,完全一刀切,确实应该像文中谈到的分三类来操作。 详细>>
  • James Hsu: 这篇文章真是写的特好了!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14-06-09 07:07June 9, 2014 7:07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从苹果和本田说下级供应商管理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从英语里最恐怖的9个字说通用汽车的采购降本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