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现场公开课(第509-518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

你不能过份依赖市场来管供应商

| 评论(4)

在供应商管理上,很多本土企业的误区是过分依赖市场竞争。市场经济,依赖市场竞争没错。但过犹不及,当它成为工具箱里的唯一一把锤子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比如采购价格降不下来了,好啊,那就再导入一个供应商,给增加竞争。比如2+1甚至成为一些公司的政策,即一个料号,两个供应商在做,第三个供应商也已经资格化好了,一旦公司没法从那两个供应商得到想要得到的,第三个供应商就入场了。有的公司甚至推行3+1的政策。这都是些大公司,动辄百亿级的营收,动辄几十亿、成百亿的采购额,是行业或者地区举足轻重。

这些公司的逻辑如下:我们拿不到更多降价是因为议价能力不强,议价能力不强是因为供方市场竞争不充分,供方市场竞争不充分是因为供应商太少。不过仔细想想,在存在一定的竞争的情况下,比如已经有两三家供应商在供货,我们拿不到更多的降价往往是由于三个原因:(1)议价能力不足,因为我们的业务占供应商的总业务比例太低;(2)供应商没法把成本做得更低,比如没有规模效益;(3)供应商有的降,但我们没有能力,要不到应该得到的降价。就前两个原因来说,导入更多的供应商只能让我们占供应商的业务比例更低,导致议价能力更低;除非是量非常大,已经超过供应商的规模效益临界点,导入的供应商越多,规模效益越低,供应链的成本反倒上升。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导入更多的供应商虽说有好处,也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你的管理能力不足,没法拿到应该拿到的,那是内功问题,解决方案在于提高管理能力,比如雇更优秀的员工,导入更多的供应商是个更昂贵的解决方案。

所以,导入更多的供应商以增加竞争,借助市场竞争来降本上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有的供应商出于市场宣传、打入大客户等目的,往往以低盈利、不盈利甚至亏本的方式打入,给采购方更好的价格,这让导入更多供应商的做法在表面上看是有成效的。但长远以来,更多的情况下却让问题变得更糟糕:为了让新供应商满意,你必须得给他们更多的业务,这让原来的供应商所得的份额更小,你对那些供应商的议价权就更小;如果让新供应商充当你的工具,只是一次性地借新供应商压服老供应商,但新供应商得不到更多的生意,无利可图,后续绩效就是问题。从供应商层面看,企业即使在料号层次一时得到了想要的,但却以供应商层面的优化为代价,突出的问题就是供应商数量膨胀、整体供应商绩效下降。

这在那些产品大众化严重的行业尤其明显。在那些行业,整个行业的利润薄如剃刀,供方市场的竞争其实已经很充分,采购导入更多市场竞争的作为,其实都是在挤压供应商的最后一块银元。导入更多的供应商,僧多粥少,优质供应商就逐渐退出:要么是自己选择退出,要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价格原因被劣质供应商淘汰----优质供应商往往不是价格最低的。如果供应商都差不多,为了盈利,大家就只有在质量、服务上做手脚,导致整个供应商群的绩效更差。两种结果都一样:价格是降下来了,但质量和供应商绩效也跟着降。多轮降价后,供应商负担不起研发和客服,就成了光杆司令的小老板,外加一帮民工:接电话的是老板、接订单的是老板、送货的是老板、要账的还是老板。我们都在讲产业升级,靠这样的供应商行吗?

过分依赖市场竞争,其实是谈判降价上走到极端。根本原因呢,是因为企业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够,所以不得不依赖外力。这就像妈妈们没办法对付孩子了,就用狼来了吓唬孩子一样。管理能力不足,自己得不到应得的,就只有导入更多的竞争;管理能力不足,就没法推动流程优化、设计优化等高阶段降本。我这些年访问了很多本土企业,有的企业都是几十亿、百亿级的规模了,管理供应商的员工平均工龄也就两三年。这些员工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对外没法有效管理供应商,得到公司应得的;对内管理设计和生产等内部客户,通过理顺需求来理顺供应。能做的就只有借助市场竞争,导入一个又一个的供应商来。公司的降本压力大,采购没能力推动更高层次的降本,就只有在谈判降价上走到极端,由双赢变单赢,最后是双输。

逆向竞标,或者叫反向拍卖、网上逆向拍卖,可以说是借助市场竞争的极端。这种方法是针对具体的采购项,邀请多个供应商通过网络竞标,供应商能实时知道自己的报价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的相对位置。逆向竞标制造了异常透明的小市场,对于通用性强、需求规范明确、供应商多的产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取得最好的价格,另一方面也缩短了谈判过程。但是,有些公司出于降本压力,在主要的生产材料上都频繁启动逆向竞标。比如有个千亿级的制造商,每半年就跟供应商来次逆向竞标。几轮下来,供应商的利润已被榨干,陷入整体崩溃的边缘。

单纯地依赖市场竞争来管理供应商,是推动更高层次供应链降本的大障碍,也是没法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提高供应商绩效的一大根源。这种方式注定买卖双方是短期关系。在短期关系下,与供应商的协作就注定难以深化。就拿供应商的早期介入设计,如果供应商知道自己可能在下一轮的竞标中淘汰出局,它能尽力投入自己所有,帮助采购方优化设计,把成本设计下来?特别是把自己的知识产权投入,看着它在第二轮竞标中落入竞争对手的手中?离开了深度协作,流程优化、设计优化等高阶段降本就几无可能。

企业想法制造完全的市场竞争,其假定是市场竞争不完全,就没有办法管理供应商。其实这是误解,一个很大的误解。不完全竞争是人类社会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有别于动物界之处:我们只有一个配偶,先生不听话,太太们也不能说多找一个,导入竞争;大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即使有多个孩子,孩子不听话,解决方案也不是把孩子给"淘汰"了,赶出家门。太太们总有办法,让先生们做她们想叫做的事;父母们总有足够多的方法,让孩子们做应该做的事。

那企业为什么这么依赖市场来管理供应商呢?除了前面说的没有能力外,更主要的是不愿意寻求更好的做法:市场压力大,很多企业都活在当下,谈判降价投入少,见效快,就成了企业降本的捷径而被滥用。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转嫁给别人罢了,而且在转嫁过程中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其短期利益是以长期利益为代价、料号层次的优化是以供应商层面的不优化为代价。

25年3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3月份(第509期-518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4)

深有同感,在供应商管理上,不能过分依赖市场竞争。导入更多的供应商增加竞争以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使采购方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但谁又能保证新引入的供应商一定能在低价格上获得采购方的资格认证呢? 事物的两面性,当得出负面的结果时,谁又来计算采购方从技术、生产、采购、物流等部门所付出的时间、人力成本呢?我认为在和现有供应商议价时不能简单地用其他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的价格或采购量来压低价格,而是先从技术层面和供应商从设计、原材料、生产等环节仔细认真讨论一下可能的降价方案,帮助供应商一起拿出解决方法。这样,供应商才可能会心悦诚服地和你共同去实现目标,当然有可能真的是降无可降,这时就转为区域化采购的问题了。

近来开始注重采购知识的学习.刘先生此文主要讨论了料号层次和供应层面的关系和区别优势,刘先生对料号层次上依靠市场竞争来降价的办法是不支持的,而推荐大家着重于供应商层面的优化建设上.我没有什么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觉得刘先生讲得非常好.举个实例:比如我们公司某项目有一产品需购买,数量1台,价值2万左右.此产品是国外品牌,中国区只有一个总代理,其它的是分销或贸易.当收到此产品的需求时,我找了总代询价,也找了分销或贸易询价,当然总代报的价格是最好的.但当我们要实际下单采购时总代突然说报错价格,重新报价后比有些贸易还报得高.对此我知道那个业务员开始并不是真正的报错价,对于平常一直合作的客户肯定就是那个价格或更低,而对我们没合作过的公司或没有深层次合作的就得不到这样的优惠价,我很奇怪我们公司之前的项目也有用到不少此品牌的产品,但是为什么就没和总代合作过呢?除了之前同事在采购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外,公司领导在采购管理这一块也需要加强.假设跟总代这边搞好供应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总代在这此产品相关项目的最佳技术方案支持,并且产品价格也会是最好的.我想这就是优化料号层次不优化供应商层面的代价了.也就是供应商绩效的问题了.

是的,是的,是这么个意思,正在学习刘先生的大作,今后请刘先生前辈多指教.谢谢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do deng: 是的,是的,是这么个意思,正在学习刘先生的大作,今后请刘先生前辈多指教.谢谢 详细>>
  • 刘宝红: 也不是不支持料号层次靠市场竞争来降价。是不支持漫天撒网式的市场竞价。应该有供应商短名单,让短名单上的供应商展开竞争。 详细>>
  • kendo deng: 近来开始注重采购知识的学习.刘先生此文主要讨论了料号层次和供应层面的关系和区别优势,刘先生对料号层次上依靠市场竞争来降价的办法是不支持的,而推荐大家着重于供应商层面的优化建设上.我没有什么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觉得刘先生讲得非常好.举个实例:比如我们公司某项目有一产品需购买,数量1台,价值2万左右.此产品是国外品牌,中国区只有一个总代理,其它的是分销或贸易.当收到此产品的需求时,我找了总代询价,也找了分销或贸易询价,当然总代报的价格是最好的.但当我们要实际下单采购时总代突然说报错价格,重新报价后比有些贸易还报得高.对此我知道那个业务员开始并不是真正的报错价,对于平常一直合作的客户肯定就是那个价格或更低,而对我们没合作过的公司或没有深层次合作的就得不到这样的优惠价,我很奇怪我们公司之前的项目也有用到不少此品牌的产品,但是为什么就没和总代合作过呢?除了之前同事在采购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外,公司领导在采购管理这一块也需要加强.假设跟总代这边搞好供应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总代在这此产品相关项目的最佳技术方案支持,并且产品价格也会是最好的.我想这就是优化料号层次不优化供应商层面的代价了.也就是供应商绩效的问题了. 详细>>
  • 伯恩: 深有同感,在供应商管理上,不能过分依赖市场竞争。导入更多的供应商增加竞争以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使采购方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但谁又能保证新引入的供应商一定能在低价格上获得采购方的资格认证呢? 事物的两面性,当得出负面的结果时,谁又来计算采购方从技术、生产、采购、物流等部门所付出的时间、人力成本呢?我认为在和现有供应商议价时不能简单地用其他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的价格或采购量来压低价格,而是先从技术层面和供应商从设计、原材料、生产等环节仔细认真讨论一下可能的降价方案,帮助供应商一起拿出解决方法。这样,供应商才可能会心悦诚服地和你共同去实现目标,当然有可能真的是降无可降,这时就转为区域化采购的问题了。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15-03-28 08:40March 28, 2015 8:40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计划部门不能是新兵训练营和老弱病残养老地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计划不能沉溺于琐事而堕落为执行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