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货率?这几年在计划类培训中,这是学员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简单地说,有货率就是需求来了,不管是来自客户还是生产线,有多大的概率我们手头有货,能够立即满足需求。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叫的名称也不同,比如现货率,库存达成率,服务水平等。那有人会问,我们不是现货供应,又该怎么定义有货率?不是现货,我们一般会用按时交付来度量,比如95%在1周内交付,98%在两周内交付。这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有货率,即接到需求后,1周内的有货率是95%,2周内的有货率是98%,概念上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人问,他们是电商,没库存的话就没法接单(这是由京东、亚马逊这样的平台决定的),没法接单就不知道没有满足需求。简单地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那也好,我们可以直接统计手头有没有库存,来大致计算有货率。比如每天运行库存报表,如果某个产品的净库存为零,即可假定当天没法满足需求。比如某个产品在过去的30天里,有3天没有货,那就可以认为这个产品的有货率是90%。这有近似的成分,因为有时候没货的时候也没需求,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缺货。
知道了有货率,那什么是合适的有货率了?有货率目标取决于多个因素:
其一,客户的期望。客户究竟希望有货率多高?对于生产工人用的手套,等几天或许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备件缺失,几千万元一条的产线停机待料,那可是件杀头的大事。我在负责全球备件计划时,半导体芯片厂商的期望是,在4个小时内(台湾等地甚至要求2小时),这样的关键备件在95%的情况下,要送到客户的门口(有的关键客户甚至更高,目标是98%)。你知道,这意味着你得在客户附近放一堆的库存,用高库存来取得高有货率。
其二,同行的表现。这点自然不用解释。不过有趣的是,在财务指标的驱动下,有的企业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标杆,说竞争对手只能做到92%,我们的目标为什么要定在95%?这看上去没错,不过你知道我们的市场份额为什么比竞争对手高吗?这跟我们的服务水平有关。有货率就跟你的工资,只能升不能降。数字专家们往往不懂这点。当一个企业开始向下标杆的时候,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其三,企业的能力。有货率是企业的组织、流程和系统能力的体现,需要投资人员、库存和产能,有相应的成本。比如说目标设定为95%,而历史绩效在92%,那这3%的差距,我们要么得提高能力来关闭,要么得投入更多的库存。我们的能力很难在短期内提高,那就意味着投入更多的资源,面临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挑战。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该由谁来设定有货率目标?不是供应链职能,因为他们不了解营收;也不是销售,因为他们不了解成本。我们知道,有货率太低,我们的风险是损失营收;有货率太高,我们在承担库存和运营成本风险。当这两方面风险的期望值相等时,这就是合理的有货率目标。所以,有货率目标的设定是销售和供应链的联合行为:销售能够评估营收风险,供应链能够评估成本风险,再结合客户的期望和竞争对手的表现,才能设定最合理的有货率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