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现场公开课(第509-518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

供应链的推拉结合

| 暂无评论
一谈到供应链战略,就没法回避推拉结合:订单驱动的叫拉,也就是拿到客户订单后才生产;预测驱动的叫推,也就是基于需求预测来提前备货。推的好处是批量生产,批量发送;闲的时候多生产,忙的时候少生产,单位成本低。但一旦需求变了,库存风险就高。拉的好处是库存风险低,但规模效益不高,单位成本降不下来;加急赶工多,运营成本高。
看到很多文章,都是在鼓吹拉式供应链。其实,供应链没有且不应该有100%的拉,否则交付速度太慢,客户受不了;没有也不应该有100%的推,否则库存风险太高,股东受不了。每条供应链都是推拉结合:先根据需求预测推到一定地步,以获取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再由客户订单拉动,以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并降低库存风险。
究竟推到哪儿拉到哪儿,也就是推拉结合点设在什么地方,取决于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需要综合平衡交付、成本和库存风险。根据推拉结合点的不同,我们把供应链分为四类:按库存生产,按订单组装,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设计。
按库存生产模式下(也叫备货型生产),推拉结合点设在成品层面。这种方式广泛用于需求的可预见性高,库存风险较低的情况。其优势是需求一来,就有库存来满足;但挑战是一旦需求变了,库存风险就会凸显出来。在我们熟悉的家电、汽车、手机等大批量行业,按库存生产模式比较常见。

640 (70).png

不同的推拉结合下,库存和交付的风险也不同
当定制化程度高,库存风险太大时,企业就采取按订单生产。这并不是说供应链完全靠订单驱动----原材料往往是预测驱动的,也就是说,推拉结合点设在原材料层面。这里的前提是原材料有共性,库存风险可控。如果连原材料、零部件都没有共性,那就是按订单设计,在建筑、船舶、发电站等项目型需求上较为常见,供应链的交付周期长,运营成本高。
按库存生产交付体验好,但库存风险高;按订单生产的库存风险低,但交付风险高。有没有介于中间的?有,那就是按订单组装。在按订单组装模式下,推拉结合点设在半成品层面,即那些有共性的组件、模块、子系统等。客户订单一到,就按照客户需求来组装。我们经常讲的大规模定制,背后往往能看到按订单组装的影子。
从按库存生产到按订单组装、按订单生产,再到按订单设计,不管是哪种推拉结合,我们总是在做某种形式的重复生意,只是重复性体现的位置不同,要么是成品,要么是半成品、原材料,最不行也是在生产工艺层面有共性。而正是这样的共性,成为供应链的推拉结合点,也让规模效益成为可能。
相对而言,小批量行业拉式供应链较多,大批量行业的推式供应链更常见。
在小批量行业挣扎的有些职业人,总觉得大批量行业按库存生产,推式供应链好管理。其实不是。如果说推式供应链"容易"的话,那只能说是错觉。大批量行业普遍竞争白热,利润薄如刀刃,大家都过得苦哈哈的,容错率更低,计划和执行稍有不到位,形成一点呆滞库存什么的,这半年就算白忙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小批量行业的拉式供应链就容易。小批量行业的竞争虽然没那么激烈,但产品和供应链的复杂度高,周期长,响应速度慢,系统、流程往往不完善,更加需要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对执行的要求很高,所以也是过得很辛苦。同样因为复杂,小批量行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普遍更高,整体待遇也更高,至少在北美一些我熟悉的行业。
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小批量行业:小批量行业虽然辛苦,但毛利较为丰厚,成本压力一般没有大批量行业大,供需双方的关系也相对更为融洽。毕竟,供应商啥都好谈,就钱不好谈:在那些利润薄如刀刃的大批量行业,年度、季度甚至月度降价的压力下,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个大挑战。
在供应链领域,很多最佳实践都与有效定位推拉结合点有关。
例如戴尔的直销模式下,推拉结合点在零部件:零部件有共性,需求聚合效益明显,预测准确度高,库存风险低,所以用推的方式;早期的计算机配置种类多,预测准确度低,库存风险高,所以成品用拉的方式。推拉结合,共性部分推,差异化部分拉,以总成本最低的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这就是为什么直销模式能够成功。
直销模式也改变了当时计算机一路推到成品、推到门店的做法。当然,这适用于计算机的生命周期早期。等到了成熟期,推拉结合点设置在成品、门店就更合适。所以,合适的推拉结合点可能随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程度、客户的期望等因素调整。
再比如说电商,之所以影响显著,在于深刻地改变了供应链的结构。在传统的零售业,推拉结合点在门店;电商业务下,推拉结合点在大仓库,一个仓库可以服务相当大的地域环境,取代了几十几百甚至更多的实体门店。在大仓库层面,需求的聚合效应更明显,预测的准确度也更高,库存的风险也更低,库存的周转率也更高。
相反,这几年的新零售之所以挑战重重,是因为从供应链的角度,推拉结合点并没有改变,还是得维持在实体门店层面,甚至推到更加细分点;但需求端则呈现典型的电商特征,表现在改变需求的方式多,需求变化快,传统的供应链没法有效应对,导致需求与供应的不匹配问题更加严重。新零售大多是互联网出身,还在交学费,补齐实体店的供应链管理。
在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博弈,力量对比决定了推拉结合点的位置。比如司空见惯的是,销售太过强势,可能导致推拉结合点过度靠近客户,造成库存周转过低的问题;而运营过于强势时,导致正好相反的情况,同样造成整体库存周转低的问题,则并不为人所关注。
比如有个新能源企业,本来零部件有相当大的共性,但生产部门不愿建库存(设立推来结合点),导致生产补货周期长,需求端就不得不建更多的成品库存来应对。成品备了很多,物料却做零库存,这都是局部利益在作祟,牺牲了全局优化。
在公司之间,有些人为因素,导致推拉结合点设在不合适的地方,则可能造成行业性的问题。服装行业的订货会,快消品的渠道压货就是典型例子。
服装行业的传统做法是订货会,提前半年让分销商、零售商下订单,把推拉结合点设置在分销商、零售商处。而分销商、零售商的数量众多,预测颗粒度更小,而且要预测6个月以后的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很低,最终导致短缺、过剩频发。
渠道压货也类似:在业绩考核的驱动下,销售定期、不定期地向渠道压货,一路把库存压到终端,导致"货到地头死",积压严重。对于订货会和渠道压货,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就是顺应推拉结合的规律,把推拉结合点设在品牌商处,门店、渠道要多少货,就进多少货,只做短期的补货计划即可,避免在细枝末节做中长期预测。
摘自《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刘宝红著,有修改。

25年3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3月份(第509期-518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2-23 03:35February 23, 2024 3:35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线上线下多渠道:如何获取销售判断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供应商管不好,重资产成为替代方案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