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采购品类来说,供应商选择就是制定合格供应商清单。合格清单把供应商的"口子"收起来,以后的新产品、新项目主要跟"口子"里的供应商合作,集中采购额,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但是,"口子"收起来了,就面临着灵活性的问题:"口子"外的供应商想进来怎么办,内部客户发现更好的供应商怎么办?
你一旦"收口子"了,有些被排除在外的供应商就来找你,给你更好的价格和承诺。你能不能把它们放进来?不能。否则对别的供应商也不公平,也助长了这些供应商藏着掖着的习气。如果你真的对我们的业务感兴趣,那好,我们会定期更新合格清单,到时候把铅笔削得尖尖的,一步到位报给我们最好的条款,并把我们评估中识别的短板补齐。
再说内部客户"发现"了更好的供应商。设计人员经常来找采购,说这是新技术、新工艺,合格清单上的供应商不能满足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得把这个新供应商纳入。且慢,我们开发新产品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总是要经过项目立项,概念验证,技术验证等过程,至少也有几个月了。这个过程中,你当然已经在跟供应商打交道,为什么在我们制定合格清单的时候只字不提,而一直等到图纸出来了,明天就要打样,才告诉我要导入新供应商?
这时候,采购越是"灵活",就越是助长设计人员的随意性;采购越是"灵活",采购早期介入设计就越不现实。反过来,如果采购坚持供应商战略,坚持原则,不在合格清单上的供应商不得采用,设计就会更加有计划性,在新产品开发早期就让采购介入,帮助做好供应商的前期评估、选择,识别和补齐供应商的短板,成为我们的合格供应商,这样一旦有了新产品,我们就可以用这个供应商。
要知道,在很多企业,特别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供应商选择其实是由设计人员做,采购往往被视作障碍,因为一旦采购介入,就会更多地考虑量产、质量等一系列问题,约束甚至挑战设计人员的选择。在这些企业,设计从某种程度上天然抗拒采购。所以,有些设计人员就有意无意,偷偷跟供应商合作,等生米做成熟饭,才让采购与质量介入,"补齐手续",而很多不合适的供应商也就是这样导入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也太不灵活了吧,特别是对于新产品开发。要知道,我们的问题向来是太灵活,灵活到没原则,其实就成了缺乏计划性的代名词,也让供应商寻源准入形同虚设。这不,时间长了,合格清单就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寻源工作本来是给供应商"收口子"的,但在"灵活性"的驱动下,这"口子"就根本没法收起来。
这就得有个战略,选定合适的供应商,在定期调整供应商清单前,你不能随便让新供应商进来。这有助于抵挡各种诱惑。那些诱惑的共性呢,就是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局部利益牺牲全局利益,是战略的天然杀手。
【实践者问】供应商合格清单建好了,多长时间调整一次?
【刘宝红答】这取决于业务情况。在一些建制完善的企业,会有定期的中高层会议,比如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回顾每个品类的寻源战略,调整合格清单等。负责特定品类的采购经理要做相应的分析,汇报给在座的跨职能团队,比如采购的老总,质量、技术的负责人,为什么要做调整,如何调整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