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现场公开课(第500-510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有呼吸机,还是没有?

| 暂无评论

新冠疫情没开始多久,美国就算是掉进坑里了,新冠确诊病人很快超过40万了(2020年4月7日)。特朗普可以说是焦头烂额,每隔几天就得在白宫讲话,面对媒体咄咄逼人的问题。


政客们的讲话,当然是形势一片大好,比如针对医疗器材的短缺,供应正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前些天的热点是检验试剂,这几天就变成了呼吸机。每每讲完,总有记者"不识时务"地问,(您说有这么多),那为什么医生和护士们都在说没有?纽约等州的州长也不时发表言论,说的都是联邦政府短缺,找的都是联邦政府的麻烦。

这时候特朗普就变得非常焦躁护短,让记者举出人名来,究竟是谁在说短缺。记者当然举不出来:他们要么是小道消息,要么从社交媒体上看到;即便是某个人给他们讲的,他们也没有傻到在全世界面前讲出来,那以后谁还敢给他们爆料?既然你说不出具体的人,那我也没法解决你的问题,特朗普的逻辑就这么简单粗暴。就这样,特朗普扳回一城,双方打成了平手。

每每看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要发笑,不由地想起当年做计划的岁月:老东家的总部在硅谷,就如美国的联邦政府;在全球主要的工业国家、地区都有分公司,就如各个州。一有短缺,总部跟分公司之间就开始扯皮,总部说整体供应能够满足,分公司却在连连告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总量平衡是供应充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其二,组织之间的博弈,让糟糕的短缺变得更糟糕。这后面有很多组织行为问题,让我来详细解释。

总量平衡,并不意味着供应充分

联邦政府相当于总仓,要买到足够多的医疗器械给各州,各州下发给各县,然后再到具体的医院(或许细节上会有差异,但美国大致就是这样的供应链结构)。总仓层面一定要实现总进与总出平衡,否则大河没水小河肯定会干。但问题是,大河有水了,并不意味着每条小河就有水:总仓进了合适的产品、合适的数量,但放到错误的分仓,进了错误的"小河",结果有些分仓过剩,有些分仓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是供应链最糟糕但经常出现的情况。过剩的分仓当然不会"自我检举",但短缺的分仓肯定会叫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整体供应很充分,你满耳朵听到的却都是短缺

那些分仓的"过剩",后面也有计划逻辑上的原因。分仓建库存,是基于对未来需求的预测,结合补货周期和安全库存,设个"再订货点"(尽管不一定这么叫),一旦低于再订货点,就要求补货。就拿纽约为例,每天有上万病人确诊,假定5%的人会住院,那就是500个住院的人;住院者中,假定10%需要呼吸机,这就得出对呼吸机的预测,每天是50个。再假定每次发出补货请求,联邦政府要5天才能送来货。于是,补货周期内的平均需求就是250个,这再订货点就至少应该是250个。当然,纽约州长的需求有不确定性,特朗普的供应也有不确定性,那就放一定的安全库存,比如3天的量150个,把再订货点拔高到400个。这安全库存呢,很多时候是"过剩"的,特别是服务水平要求很高,安全库存设置地很高的情况下。

联邦政府在计划的时候,往往是按照总进总出匹配,比如预计全国每周要用10000个,那每周就生产10000个;但这10000个分配到各州县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当做安全库存,这就注定各州县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之所以在这里加引号,因为在特朗普和马斯克这些人看来,放到安全库存里的都不算需求;但做供应链的人都知道,那些安全库存不填满,你是没法正常运作的。这时候需求提得早的,嗓门吼得大的州,就把现有的库存给卷走,而其余的州就得跟短缺打交道。

这里还不用说纽约州这样的地方,面对人间地狱般的惶恐,各级政府和医疗系统怕拿不到货,那就层层拔高预测,拔高安全库存,加大要货量。这都是典型的抢货行为,你这么做,是因为你看到别人这么做;看到你这么做,别人也就这么做;人人都这么做,就成了恐慌,结果就是总体需求大幅放大,形成需求的"牛鞭效应"。

组织博弈,让糟糕的短缺变得更糟糕

一般的分配系统是先来先得,这看上去最"公平",客观上却助长了抢货行为,让大家一窝蜂地提需求,排队等候。那该怎么办?要不统一给打个折,比如各方的需求总和是100,手头的库存只有70个,那我们不管先来后到,凡是排队的,都给打个七折,最公平?错。这种打折虽然解决了大家"连夜排队"的情况,但助长了"浮夸风",结果是大家更加拔高需求,希望借此多分一杯羹。

这是典型的组织行为问题: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家就互相博弈。比如总部不知道分公司究竟什么时候要用,用多少,那分公司就在时间、数量上跟你博弈,希望尽早、尽多地拿到尽可能多的货,结果造成局部过剩,加剧了本来就糟糕的短缺。

我们的分配不能基于不对称的信息,而是要用对称的信息,比如实际发生了的需求量。具体地说,就是截取短缺发生前一段时间的需求历史,看每个分公司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那个比例分配手头的库存。这样,就降低了各个子公司、分仓一窝蜂地提需求,一股劲地拔高需求的积极性。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纽约成了重灾区,对呼吸机的需求肯定会更大,需求历史不具有代表性。那可以参照确诊了的住院人数来分配。当然这可能造成各州县虚报确诊人数,但这个造假相对困难,因为是从很多医院、县市的医疗系统汇总上来的,大家是可以交叉验证的。这里的基本思路还是一样:尽量让信息变对称,减小博弈的可能性

还有,人们对短缺的定义不一样,也造成沟通上的问题。对总部来说,分公司手头库存不为零,就不算短缺。但对分公司来说,一旦在库库存低于再订货点,在途库存没法在期望的时间内到达,就是短缺,他们才不会傻到手头一个都没了,才开始催货。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分公司是对的,这样才能确保供应链不会中断。这也直接决定了马斯克的计划是空话:这位"钢铁侠"在推特上说,特斯拉的呼吸机是免费的,连运费都免,但前提是你不能把我的呼吸机拿去放在库存里面。钢铁侠的初衷是好的,但医院要是等到手头一个没有了再向特斯拉要货,那病人还不都死光了。

要知道,即便在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整个供应链还是有很多库存的。比如我在做全球计划时发现,对于那些销量较大的产品,一旦总部和分公司的总库存低于8周,就会处于短缺状态,你会看到各个分公司的计划员在催货;一旦跌到6周,就是严重短缺,各个分公司的经理、总监就开始催货,总部的总监级别的人就开始应对(这只是针对特定企业的特定值,请不要盲目参考)。那6周、8周的货都在干什么?要么是放在错误的地方,要么在充当安全库存。

那时的呼吸机就是这种状况:服务水平要求非常高----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每个医院都得放相当多的安全库存;组织博弈和计划逻辑下,相当多的呼吸机被放到不合适的州、县和医院去了,要重新分配几无可能;需求还在大幅增加,你从每天的确诊病例、死亡的人数就可看出。

这样的短缺和混乱至少还会持续,直到供应完全超过需求,每个医院、每级仓库都放得盆满钵满的时候----这注定会发生的,因为所有的短缺,最后都是以过剩结束,你从国内的口罩供应就可看出。一位实践者说,新冠刚开始的时候,口罩成了热门货,一片难求。现在xx网上9块钱50个的口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一片难求沦落到大甩卖,也就区区几个月时间。

25年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1月份(第500期-51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7-21 06:17July 21, 2024 6:17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22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关键供应商要重选择、重管理、轻淘汰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