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作为苹果的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与CEO斯卡利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不可调和。董事会选择支持斯卡利,乔布斯愤而离开苹果。今天,在能看到的文章中,几乎都是异口同声替乔布斯叫屈。其实乔布斯也没什么委屈的,看看他的"成绩单"就知道了:自苹果上市5年以来,纳斯达克大盘上涨了43%,而苹果的股价则下跌了45%(如图 1)。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是股东回报,乔布斯没法给股东回报,董事会不向着他,让他走人再是正常不过了的。
图 1:苹果股价远不及大盘表现,1985年前的乔布斯在商业上是失败的
数据来源:www.google.com/finance
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创建了NeXT,开发出一款计算机,性能的好坏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产品成本太高,售价高达6500美元(相当于2020年的14200美元),根本就没卖掉几台。这只是乔布斯"流放"生涯的缩影:在整个"流放"的12年里,乔布斯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反倒把原来在苹果股票上赚的倒贴进去了,只能说是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失败。
乔布斯在商业上的失败,一大原因是供应链运营跟不上。要知道,苹果历来是技术驱动,一直走在技术的最前沿,有相当不错的产品;乔布斯是个顶尖的营销专家,他能很好地定义、引导需求,有效地驱动研发来做出好产品,卖个好价钱。但是,光有好产品、好营销还不够,还得有一流的供应链运营把成本做下来,交付做上去。
乔布斯在供应链的短板,或者说苹果在供应链的短板,一直没有能够补齐,直到他遇到了库克,也是他的继任者。
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后,一大举措就是把库克从康柏计算机挖过来。库克是个供应链专家,在IBM、康柏历练多年,深知如何管理供应链,把成本做下来、速度做上去。以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乔布斯聚焦产品和市场,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好产品,个个都注定在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库克专攻运营,打造了世界一流的供应链,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度地复制这些产品。苹果的股价便一骑绝尘,苹果也变成了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
库克加盟前,苹果的供应链可以说是一地鸡毛,效率低下。看看他们的主打产品计算机就知道了:供应商在亚洲,组装厂在爱尔兰;每到年头节下,千呼万唤从亚洲催料,空运到欧洲;加急赶工组装成品,再加急空运到亚洲销售。难怪苹果不赚钱----钱都给了航空公司。
库克加盟后不久,就着手关闭了美国和欧洲的工厂,把生产组装外包给富士康。这时候,零部件供应在亚洲,生产制造在亚洲,主要的消费市场也在亚洲,整个供应链更紧凑,供应链的效率更高,整体库存就更低。
库克刚到苹果时,相比研发(产品管理)和营销(需求管理),苹果的供应链有两个特点:(1)供应链的团队力量很薄弱;(2)跟研发与营销的集成度很低(如图 2的左下方)。简单地说,当时的供应链就是个打杂的机构:研发选定供应商,供应链去砍价;销售拿到订单,供应链去催货。
图 2:苹果供应链的演进之路
来源:SCM World Apple and Amazon: Lessons for the Rest of Us Report, November 2012
打铁先得自身硬。库克的一大举措是加强供应链的团队建设,包括招聘更多的专业人士。比如2003年前后,我正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商学院,校友中的中国学生,就有四五个被苹果招去(当时学校每年的供应链MBA也就三四十人)。这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扩充了供应链的团队,也促进了供应链与研发、营销的集成,比如早期介入产品开发,促进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供应链设计的同步进行;紧密对接市场、销售,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度,驱动供应链及早响应。
2005年前后,得益于更加充分的资源和能力建设,苹果供应链的那个圆圈更大了,而且跟两个内部客户的集成也更紧密了。伴随着iPod、iPhone和iPad的成功导入,苹果走上快速增长的道路,苹果的供应链职能也在快速发展,团队的力量越来越强,跟研发与营销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于是,苹果也就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苹果:不但有好产品,而且有好运营,供应链成为苹果成功的一大支柱。
人人都知道,苹果是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苹果的成功是产品的成功;但并不是人人都注意到,苹果也成了供应链管理最好的公司,连续多年在Gartner的全球供应链25强上位居榜首。所以,就苹果的复兴来看,表面上是乔布斯的励志故事,其实是个完美的供应链案例,凸显了供应链对公司的价值。
苹果和乔布斯的历史再次证明,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好产品加上好供应链,才可能造就伟大的企业。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说苹果的今天要归功于供应链。作为一个技术企业,如果没有好产品,光靠供应链是不可能取得并维持领先地位的,也就是说供应链不是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黑莓、诺基亚就是典型的例子:黑莓在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排行榜上一度占据第4位,诺基亚更是供应链经典中的经典,但产品创新跟不上,两者在手机行业很快就成了历史。
我们说这些,是想阐明供应链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构成,特别是经济下行,企业面临"增长陷阱",需要在成本控制、资产回报上很快有所改善的时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