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重要性和紧急度,事情可以分为四类。既重要又紧急的是第一优先级,必须第一时间去处理;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属于第四优先级,能拖就拖。难就难在第二优先级,是做重要而不紧急的,还是紧急而不重要的?一般的人的日程被紧急度驱动,会先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成功的职业人士会按重要性排序,先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我理解这些,但事情紧急啊。紧急没错,不过对你来说紧急而不重要的事,一定是另一个人既重要又紧急的事。这个人很可能是你的部下,或者部下的部下,那他得首先"死"给你看。这并不是说你对那些事情不闻不问:部下该抄送的还是要抄送你,该汇报的还是要汇报,一旦发现部下搞不定,你还是要及时介入。
第二优先级做什么?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我们这些干活儿出身的人:因为能干,所以得到晋升;但也是因为能干,所以喜欢干活儿,这又成了我们进一步晋升的障碍。这话有点费解,让我来举例说明。
假如你是个采购经理,突然看到工作群里闹翻了天,几十个人上蹿下跳地催料,说生产线都停机待料了。这料有点面熟,仔细一看,不正是三年前你做采购员时管的那个料嘛,当时也给你制造过很多麻烦。你知道这个料,你知道供应商,你也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于是顺手拿起电话,一个电话就打给供应商了。
你的采购员看你这么干,当然很高兴:你的本事比他大,职位比他高,能动用的资源也比他多,更重要的事,即使你做砸了,你也不会怪罪他。不过,你们两个的角色也就此颠倒过来了:本来是走廊上碰面了,是你问他,"小王,那料追得怎么样了?"现在是他在问你了,"老板,那料追到了吗?" 这不,你就把"猴子"背在自己身上了("背猴子" 来自《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谁背上了猴子"一文,指管理者做本该下属完成的事,是时间管理之大忌)。
那么多的团队成员,每个人的"猴子"你都给背上一些,你就有得忙了。以前我负责全球计划的时候,在全球有二十几位计划员。我经常给他们讲,你们每个人如果把自己5%的事儿给我做,我就得每天工作两班;一件事情在成为我的事情前,一定要先成为你们某个人的事情。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身边。我以前在美国有个上司,高级总监,斯坦福大学的运筹学博士,精通数学,一辈子在同一个公司的计划部门,从计划经理到总监到高级总监,所有的活儿都干过,什么问题都经历过,每一片"砖头"都翻开看过,还特别喜欢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学识高,经验丰富不是缺点;乐于助人也不是,但问题是帮助什么人了。
这位老博士的团队中,全球各地光计划员、分析员就有三四十个,人人都喜欢问他问题。一旦看到问题,他就忍不住动手解决,到ERP里看看,到数据库里看看,虽说每个问题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架不住问题多啊。于是就三班倒:大清早对付欧洲(欧洲的下午),白天跟北美的团队开会,半夜对付亚洲(亚洲的白天),每天只睡4个小时。
大家都挺"佩服",老博士挺得意,传授经验,说只要你把头脑"训练"好,每天睡几个小时就足够啦。但问题是,老博士整天在对付下属的下属的下属,整天泡在具体问题中,就没时间对付我们这些经理,解决更重要的组织、流程、系统问题;也没足够的时间对付他的上司,做上司的活儿----做下属的活儿不会让你晋升,要做上司的才行。
这不怪计划员:如果计划员问他问题,他不回答,转给下面的经理,时间长了,计划员自然就不会拿那么多的问题来轰炸他;这要怪他自己喜欢干活,来者不拒,结果就深陷细节问题中不能自拔。
老博士这么做,主要是因为紧急,而不是重要。在他看来,这个小问题不解决,那个计划员就没法工作;这个料不追,生产线就可能停机待料。这不,就成了被能干"害"了的代表。
这么多年,我发现很多经理人,因为能干,反倒被能干害了,整天深陷现象中不能自拔。有一次,我到一个千亿级的电子产品公司,他们的战略寻源总监一年负责数百亿的开支,连吃晚饭的时候都在跟进料号、订单的价格谈判----这不都是些采购经理、采购专员的活嘛。而更高层面的事,比如供应商战略,本来是总监层面的重要输出,却是一塌糊涂。
还有一次,我培训一个百亿级的制造商,董事长的一位至亲担任采购老总,坐在我的眼皮底下不停地加减乘除,原来是在计算某种原料要下多大的订单。我能理解,该原料价格波动较大,是该及时下订单,但那是采购老总做的事吗?整天忙这些事,还有时间做采购老总该做的事吗?
不过后来我想通了:市场竞争激烈,该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微弱,盈利压力很大。这位至亲想着省点钱,也是能帮儿子多少就帮多少。可怜天下父母心。另外,这位至亲担任采购老总,大概也是信任的成分居多,究其专业能力嘛,大概也只能做做讨价还价,处理采购订单什么的----你所忙的,就是你的能力所在。
要知道,成功人士之所以在职业上成就更大,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聪明,工作比我们更努力,或者是名校毕业,而是因为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相应地,他们的投资回报更高,对公司的贡献更大,而公司给他们的回报也就更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