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我是国内一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在国内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感到很困惑。综合企业对我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发现企业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很高,但是具体的技能企业却很难表述,我想请教,在美国职业教育是如何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的?
MBA方面,美国教学主要是案例和商业基础课。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而且公司对MBA的期望也不是具体的操作技能,不大存在学校培养与公司需要脱节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的MBA,有些大公司有职位轮换,大致在两年内轮换四个职位,让MBA熟悉公司不同部门的运作,并提高操作能力。
大学教育方面,也很难说美国有什么灵丹妙药。大学本身就不是培养操作技能的地方。美国大学不同的是,教材都很新,学校教的是最新的管理、技术。如果看看笔者提到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那些主要教材,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有很多两三年就更新一版(当然这里面有出版商的经营策略因素:因为教材很贵,教材印刷质量又很高,学生买二手书的很多,出版商更新教材,以前的二手书就不适用了,于是大家就购买新书)。
国内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认识上的差距,一方面是企业的期望太高,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质量问题。
企业的问题是急功近利,空手套白狼,不愿培训新手。这有市场竞争的原因。但不要忘了,不管怎么教,学校是教不出企业中才能学到的具体技能;不管在学校学得有多好,毕业生都需要到企业中去补企业的基本技能课。而企业也有相应的培养责任。当然,在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企业也替代不了学校。社会分工产生的企业与学校,还是有其道理的。
学校的问题八成还是教的问题(笔者已经离开国内大学多年,如果情况改变了,见谅)。有些教师的工业界经历很少,那就只能教纯理论的东西。在美国,很多工科、商科的教师都跟工业界有来往,例如帮公司做课题,对工业界的理解较深。此外,美国大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有博士学位,对工科、商科来说,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也往往是与工业界接触的过程,因为很多论文要解决工业界的问题,采访公司里的人等。当然,美国公司的好处是很多公司认为支持研究机构的研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所以愿意投资此类研究,尽管有些研究看上去离现实操作有十万八千里(非常理论)。
上面这些都是笔者的个人见解。问题很宽,没有一个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学校和工业界的长期努力。
在美国企业与学校之间是良性互动,而在国内,二者却不能很好地合作,互惠互利,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相左.不过,近来有一些学校与名企合作办学,不知实际效果如何.
我觉得物流和供应链教育的关键还是教师本人在Industry的经验.在中国,很多教物流课程的老师都是外贸、运输行业出身,对企业的物流运作知之甚少,课堂教学完全按理论系统来,学生体会不到实际的经验.像刘老师说的那样,美国企业愿意出资赞助学校的研究,甚至向他们购买报告以解决问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看到这个谈论题目,非常感兴趣,我本身也是一个高校的老师,本身也就是教授《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有很多疑惑,如何能把课程讲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非常想做到的,可是有时也觉得很困难,所以希望能得到刘老师和各位朋友的指点,如何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也不是单纯的枯燥理论。谢谢了,各位前辈!
從以往當學生的角度是多講案例﹐能理論結合實際﹔
從現有工作角度講應多和國際貨代﹑大型企業接觸﹐了解其實際作業流程及常見問題。建立校企合辦也是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