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现场公开课(第500-510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别的公司的供应商

| 评论(15)

2003年我刚到硅谷的时候,公司的一个资深技术权威告诉我,在某个技术领域,他寻遍全球,发现最好的供应商仍旧在硅谷,就在公司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这些供应商也已经是公司的供应商。我是新手上任,半信半疑,总觉得现有的供应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觉得能找到更好的供应商,不管是价格还是技术、交期。于是不断地收集样品,做测试,现场访问,断断续续三年下来,才彻底相信了这位权威的话。

小孩总觉得别人家的饭香。很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也是如此。当自己的供应商不愿一再降价的时候、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当质量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候,当生产线断料停产的时候,别的(八成也是竞争对手的)供应商就成了情人眼里的西施,恨不得马上转厂,好像这些问题随之就迎刃而解。但是不要忘了,每个供应商都会有问题(要不公司化这么多钱雇这些采购人员干什么?)。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那山不见得比这山高。

问题出现了,临阵换将,几无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维持现状,一起解决问题,先度过难关再说。这并不是说不导入新供应商,而是时机不对。未雨绸缪,在导入新供应商上,你得是提前准备。对供应管理人员来说,就是要提早、系统地考察新供应商,保证总是有潜在的供应商存在,既防现有供应商坐大,也防现有供应商出现大的供货风险。这事在现有供应商出事或没法合作时来做就太迟了。等事情都发生了,你加入生产、设计的行列,一起声讨现有供应商,那只不过是在掩盖你的不作为,更准确地说,你的失职罢了。

有一个职业采购经理人,满天下找供应商,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供应商。她说自己的供应商技术能力跟不上,价格优势也没有。问问供应商,他们却不愿意跟这个公司做生意,因为朝令夕改,令出多头:采购经理说做这,质量经理说做那;今天要朝东走,明天又要朝西走。价格谈判也是纯粹的利润转移,几轮下来这业务已经成了供应商的"鸡肋"。想想如果找了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一段时间下来不也是同样问题嘛。这让我想起刚入供应管理行业时一位资深物料经理的话:我们所作的就是把好端端的供应商给搞破产。这是针对他当时所在的公司而言,但放到别的公司,恐怕也是适用多多。

有句话,大意是你不管努力做什么,只要制度、系统不变,制度、系统的力量总会把你拉回原路 - 说白了,你所作的无非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举个例子。中国在上世纪动不动就精简机构,把很多人从政府、事业单位转入独立核算的企业,但是几年后,机构又变得跟以前一样臃肿,或者更甚。因为系统、制度性的问题没解决,例如在政府人员的特权、高待遇驱使下,人们都削尖脑袋往里钻,而政府机构也有系列的"激励"机制来多雇人,例如预算按照人头来就是最简单的一个: 你的人越多,拿到的预算就越多。再如美国的大企业,经济危机一来就大幅砍人,经济一旦回升,经理们就想尽办法来多招人,本来一个人能干完的活,就争取招两个人。为什么呢?背后的激励机制在作怪:没人会因为雇人太多而被炒了饭碗,但如果任务完成不了,不管你为公司在人员费用上节省了多少,你的饭碗就可能不保。这放在供应商管理上,就是只要你不改变你管理供应商的方法,不管你选择了什么供应商,八成都给管成同样一个下场。想想我们做的,从供应链角度讲,有多少是在增加价值呢?这就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一样:大家都很忙,但经济没增长什么。违背规律的努力其实比不作为更恶劣。

只顾埋头拉车,而不去思考,就成了职业经理人的悲哀。其实常识和思考更重要,而不是具体做事的能力与技巧。前者是形而上,后者是形而下。只要你按照常识办事,你的结果至少是无功也无过;违背常识,你的结果则至少有50%是功不抵过。现在回想起古代的科举,还是非常有道理:科举其实重视的是做事的常识,即事的对错;而不是从技巧上讲该怎么做事,例如这数学题该怎么解。"文为心声",你写的也体现了你所想的。科举无法系统地排除庸才(因为庸才可以是那种懂得对错但不懂具体做事的人),但能系统地排除那些"歪才"(注意是"系统",而不是排除"所有"的),即知道怎么做事但不做正确的事(例如希特勒)。社会也罢,公司也罢,都是异常复杂的系统。庸才不作为,无非是对系统没有良性推动,系统仍旧可以利用自己的平衡机制来发展;"歪才"的有作为却是破坏系统的平衡,造成的危害就大了。"中庸之道"其实和"无为而治"形影不离,贯穿了中国的大多历史,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五千年间能够屹立世界的原因之一。

凡事做之前想一想,你是在顺应规律,还是在违背常识?宁肯做庸才,也不要做"歪才"。符合常识的无为胜过违背常理的有为。放在供应商管理上,就是现着眼跟现有供应商解决问题,这包括改变采购方的制度、流程和体制。买卖双方的问题中,绝大多数都是采购方的问题。"会抱怨的怨自己,不会抱怨的怨别人",认识到自己是问题的根源需要勇气,而改变它则需要领导力。你不能从修改供应商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供应管理职业经理人中,大多数人是从供应商的角度解决问题,这些人也注定只能做职业经理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维持现状);很少数的人从采购方自身出发,从完善自己的系统、流程和制度入手,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就成了领袖。而且只有能从采购自身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袖。回想那些获得美国《采购》杂志的"采购金牌"的首席采购官,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从解决内部问题出发而系统提高了采购与供应链的水平,有多少是因为换了多少供应商而出名的呢?


free counters

25年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1月份(第500期-51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15)

好文章,很清晰地道出了社会现实。
“大家都忙,但是大家想过为什么这么忙呢?”这是我经常在部门例会上对一些只会埋头苦干,不懂方式的手下说的话。

一针见血的见解,针对Bob的文章提一下自己的感想:
1,供应商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表现为:
A,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管理,而内部管理往往是被我们忽略或者忽视的,认为所有的错误和问题都是供应商的而非是自己的;
B,之所以叫“供应链”是讲供应商的管理是一个链式的方式,是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的,而不仅仅是换个供应商那么简单;
2,供应商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供应商的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换就灵的,这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对供应商进行沟通、改良并最终把结果固化到工作流程当中,这样才能让供应商和公司保持同步运转,从而达到最好效果。

确实如此,供应商的问题是综合的,一般的出发点是寻找供应商的毛病,不从自身的流程改进!例如,如何更有有效的帮助供应商提高质量,如何有效评估供应商等!!!这也是领袖和将军的区别!

这篇稿子实在是太妙。
我们公司现状就是不断去找更低价格的供应商,甚至还没来得及评估就下单,给准时交货造成很大隐患。

对于我来说,降低压力就没有那么大。因为我们的老板是学技术出身的,他深知一分价格一分货,宁肯贵一点也不愿买便宜的劣等产品。经常鼓励我去了解产品,有可能的话去线上走走,看看哪个不重要的零件可以省。我给供应商的价格不会是最低。会有一个空间让供应商好过一点,对这一线空间的给予,我也不知道在职场上我做得对不对。比如说我了解到市场上原材料价格降了个3个点左右,我就不会马上通知供应商开会降下来。我也希望上涨这个点时,供应商不会马上跑过来要求涨价。今年降了钢管材料价格波动。别的产品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时,我的供应商们确实撑了几个月没有过来说要涨价。
但是对我的顶头上司,很少来中国的中国区采购经理,就不一样。她是学财务的,会精打细算。市场一波动,如果她知道,马上会让我做相应调整,甚至有时会要求供应商给她看原材料购买发票。

"只顾埋头拉车,而不去思考",或者思考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长远的发展,同样会迈入不断救火或不断开发新供方的怪圈。

而每一任的职业采购经理人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驱动下,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赔了自己又折损了公司资源,于是新的经理人到位,重复同样的故事......

有时候,稳定压倒一切,不变胜似频繁的变化。

大公司可能走流程。对供应商的价格控制还留有一些余地。但如果是小公司,或者是老板直接控制采购的,则供应商一般都死得很难看。

通常老板把价格压到最低,一方面可以拒绝采购人员的猫腻;另一方面,给采购人员成本控制的压力。

下面的员工,为了贯彻老板的指示,把工厂的利润也是压到最低,大不了做死这家工厂,再换另外一家工厂。赚的是老板的,亏损也是老板的。但落得个听话,执行力好,老板也欣赏。

还有一种员工,为了执行自己的采购理念,频繁的对老板说NO.结果不被提拔,甚至被老板当面警告。

一般来说频繁换工厂的公司,基本上是被工厂所抛弃的。工厂其实也不傻,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想接你的订单,满足了你的低价要求,但后来发现,做这订单可能赔本,就不积极了,到最后演变成退单。

个人觉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购要做的事,应该让成本核算走向流程化。

1)预算该产品的成本,找各工厂询价,比价,摸清市场目前的价格水平,对于过往做过的产品,做出该产品的实际成本表。用来对比即将要做的产品的成本。

2)对于执行最低采购价格策略的公司,对供应商必须详列报价时
的成本表,如果哪项成本有变动,在结算时可以作为调整的依据,以免供应商应担心亏本而影响生产的交期。

采购流程化的好处就是避免人为的拍脑袋的方式来决定价格。另外一个好处是,把采购的后台理顺了,采购订单的处理速度以及价格和工厂都得到稳定,避免产品质量和交期的波动。

呵呵,说的好,这就是SCM面临的第二的问题,无价值活动太多。

颇有道理,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换供应商呢? 其实就是不想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悲哀 - 只顾埋头干活而不知道思考,说白了就是抬不起头来。

请问刘老师,现在供应链管理前沿方向有哪些?国内关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作品也论文水平绝大多数不敢恭维,谢谢刘老师开拓了视野。

我现在就面临很大的降价压力,每年都有降价目标,开始跟供应商谈年度降价,都降完一遍,开始换供应商,如此循环往复,采购不好做啊

Bob,请教一下:工厂设施类采购怎样才能系统化,如果才能做好工程服务类的采购管理。比如说工程服务类的如工厂装修,生产线整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等。

作为采购,供应链管理者,面对供应商,应该坚守原则,全力维护公司利益,但是当面对内部客户,如质量,工程,制造部门,就应该站在供应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供应商争取更多的利益。采购要想把自己做成与其他部门有同样话语权,同样威信的部门,就要维护好自己的供应商,供应商的声誉提高,采购才能抬起头来。在国内,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外企的采购相对强势,因为有一套完善的供应商开发和管理体系,从先期的供应商评审,样品开发,到后期的交期和质量维护,采购都会参与并且起主导作用。民企的采购相对弱势,因为供应商都是设计部门确定,老板定价,采购就是跟跟订单,当然没有话语权。

一针见血,说出目前大多数的情况,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在推卸责任,而不是共同的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或者是更换人员。

以下两段非常精辟:
不管努力做什么,只要制度、系统不变,制度、系统的力量总会把你拉回原路。
只顾埋头拉车,而不去思考,就成了职业经理人的悲哀。其实常识和思考更重要,而不是具体做事的能力与技巧。前者是形而上,后者是形而下。只要你按照常识办事,你的结果至少是无功也无过;违背常识,你的结果则至少有50%是功不抵过。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韩毅: 以下两段非常精辟: 不管努力做什么,只要制度、系统不变,制度、系统的力量总会把你拉回原路。 只顾埋头拉车,而不去思考,就成了职业经理人的悲哀。其实常识和思考更重要,而不是具体做事的能力与技巧。前者是形而上,后者是形而下。只要你按照常识办事,你的结果至少是无功也无过;违背常识,你的结果则至少有50%是功不抵过。 详细>>
  • 姜林: 一针见血,说出目前大多数的情况,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在推卸责任,而不是共同的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或者是更换人员。 详细>>
  • Billy: 作为采购,供应链管理者,面对供应商,应该坚守原则,全力维护公司利益,但是当面对内部客户,如质量,工程,制造部门,就应该站在供应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供应商争取更多的利益。采购要想把自己做成与其他部门有同样话语权,同样威信的部门,就要维护好自己的供应商,供应商的声誉提高,采购才能抬起头来。在国内,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外企的采购相对强势,因为有一套完善的供应商开发和管理体系,从先期的供应商评审,样品开发,到后期的交期和质量维护,采购都会参与并且起主导作用。民企的采购相对弱势,因为供应商都是设计部门确定,老板定价,采购就是跟跟订单,当然没有话语权。 详细>>
  • Gx: Bob,请教一下:工厂设施类采购怎样才能系统化,如果才能做好工程服务类的采购管理。比如说工程服务类的如工厂装修,生产线整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等。 详细>>
  • Yancey: 我现在就面临很大的降价压力,每年都有降价目标,开始跟供应商谈年度降价,都降完一遍,开始换供应商,如此循环往复,采购不好做啊 详细>>
  • Johnson: 请问刘老师,现在供应链管理前沿方向有哪些?国内关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作品也论文水平绝大多数不敢恭维,谢谢刘老师开拓了视野。 详细>>
  • 程晓华: 颇有道理,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换供应商呢? 其实就是不想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悲哀 - 只顾埋头干活而不知道思考,说白了就是抬不起头来。 详细>>
  • 李伟超: 呵呵,说的好,这就是SCM面临的第二的问题,无价值活动太多。 详细>>
  • Fever4you: 大公司可能走流程。对供应商的价格控制还留有一些余地。但如果是小公司,或者是老板直接控制采购的,则供应商一般都死得很难看。 通常老板把价格压到最低,一方面可以拒绝采购人员的猫腻;另一方面,给采购人员成本控制的压力。 下面的员工,为了贯彻老板的指示,把工厂的利润也是压到最低,大不了做死这家工厂,再换另外一家工厂。赚的是老板的,亏损也是老板的。但落得个听话,执行力好,老板也欣赏。 还有一种员工,为了执行自己的采购理念,频繁的对老板说NO.结果不被提拔,甚至被老板当面警告。 一般来说频繁换工厂的公司,基本上是被工厂所抛弃的。工厂其实也不傻,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想接你的订单,满足了你的低价要求,但后来发现,做这订单可能赔本,就不积极了,到最后演变成退单。 个人觉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购要做的事,应该让成本核算走向流程化。 1)预算该产品的成本,找各工厂询价,比价,摸清市场目前的价格水平,对于过往做过的产品,做出该产品的实际成本表。用来对比即将要做的产品的成本。 2)对于执行最低采购价格策略的公司,对供应商必须详列报价时 的成本表,如果哪项成本有变动,在结算时可以作为调整的依据,以免供应商应担心亏本而影响生产的交期。 采购流程化的好处就是避免人为的拍脑袋的方式来决定价格。另外一个好处是,把采购的后台理顺了,采购订单的处理速度以及价格和工厂都得到稳定,避免产品质量和交期的波动。 详细>>
  • Balon: "只顾埋头拉车,而不去思考",或者思考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长远的发展,同样会迈入不断救火或不断开发新供方的怪圈。 而每一任的职业采购经理人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驱动下,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赔了自己又折损了公司资源,于是新的经理人到位,重复同样的故事...... 有时候,稳定压倒一切,不变胜似频繁的变化。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10-08-15 00:42August 15, 2010 12:42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IPO:人才先行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钝才、歪才和Integrity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