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现场公开课(第500-510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目标是98%。98%的啥?

| 评论(3)

在一个绩效汇会议会上,一位总监说仓库的绩效不达标,目标为98%,现在只达到96%,而且最近三月呈下降趋势。这总监搬出一堆堆的PPT来,说这是今天早晨仓库经理才发来的改进计划,这是最近几个月已经执行完的改进措施。喋喋不休地讲了5分钟后,老总开口了:98%的啥是目标?总监诺诺,张口结舌。

这看上去有点熟悉,是吗?职业经理人统计各种各样的指标,新的、老的,动辄二三十个,结果连自己都不知道那指标是干什么的。但出于惯性,还是在统计、汇报、纠偏,做些不痛不痒的改进措施,应付一道道的检查、汇报,忙得跟蚂蚁一样。尤其是公司大了,文山会海,管理层与一线脱节、成了两层皮:汇报绩效的人没干过活,就像这位总监一样,照本宣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活的熟悉业务,但没发言权。上面整天为一些不痛不痒的指标忙,与实际业务其实没多大关系;下面没法把自己干的跟这些指标联系起来,或者就根本不在乎。

很多内部指标,如果没法跟客户指标联系起来,往往值得商榷。例如有个公司在统计补货率,即从总库到分库,百分之多少的货是在几天内发出。运营管理的副总裁问,这指标跟给客户的按时交货率有什么关系?答曰不知道。那与客户的满意度有什么关系?还是不知道。那你为什么在统计这一指标?答曰我们都做了成十年了。该指标的目标是按照历史绩效设定,如果偏离目标的话,管理者就想方设法去解释,例如迟发的货为几毛钱一个的螺丝钉,对客户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等。当然这比盲目地去加库存、调预测要好,但其实什么价值也没有。

这似乎是大公司的通病。公司围绕指标系统构建、运作,没了主人公和企业家精神,就渐渐变成了"指标公司",从上到下在做两类事:要么是宣传指标很好,形势一片大好,我们是行业领先,世界水平;要么是指标虽然偏离了目标,但没什么影响,或者是偶然因素(当然这偶然因素每月都有,而且都不相同),其实都是在开脱责任、解释过关。这些公司的共性是一般管理者远离客户,从上到下,大家活在空洞的指标里,而不是为客户真正做了什么。从上到下报喜不报忧,于是出现了大家熟悉的怪现象:一边是公司的市场份额一天比一天小,节节败退;一边公司各种指标样样过关,歌舞升平。很多欧美大公司就这样沉沦,尤其是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公司。

那如何解决呢?首先要认识到,公司大了、辉煌过了,就难免走下坡路,这跟人总是要死的一样,是自然规律,你没法违抗。所以,看到这船不可避免地要沉了,你还是不要上为好。如果已经上了,还是尽早离开。大公司也认识到大公司的问题,所以也尽量制造小公司的环境,例如不同产品线、分部独立运作,形成大公司里的小公司格局,鼓励创业家精神等。流程改进、再造也有帮助。精益生产、六西格玛提倡的以客户目标为目标也同样有帮助。这些的作用都有限,因为往往没法从根本上撼动大公司根深蒂固的安逸与自满。于是有些大公司就痛下杀手,把那些盈利少或不盈利的产品线剥离掉,把那些绩效最差的10%左右员工解雇掉等。看看这二十多年来顶尖欧美公司的挣扎和沉沦,你还真没有什么万能药。

25年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1月份(第500期-51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3)


这里还有很有趣的现象,即使公司认识到了所有的业务、流程和制度要以客户为导向,但是上游客户可以随意给下面的对象下上一堆指标,看着别人田里种的庄稼都是垃圾,自己地里的才是根正苗红。所以,强调以结果、指标为导向没有错,关键是要有一个前提,各种指标的制衡关系要理顺,至少要有些眉目,否则就是各指标之间互相厮杀,大量的管理内耗,真正增值的工作和业务却是没有持续下去。

一堆KPI,谁都说自己的有理,不同职能和部门之间KPI没有制衡和互相促进关系,或则理论上有,缺乏从上而下的推动和从下而上的理解执行,结果鸡同鸭讲,互相还埋怨对方不理解自己的苦衷。如何解决困局?执行者把问题如实反映上去,指标制定者和管理层俯下身子,倾听执行层面的问题,有效的沟通和务实的态度才能解决问题。

说句实话,我觉得中国的大公司是中国政府是一个本质,只是形式不同,一个是公司,一个是政府。大公司满足于指标,政府满足于各种经济数据。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孙义志: 说句实话,我觉得中国的大公司是中国政府是一个本质,只是形式不同,一个是公司,一个是政府。大公司满足于指标,政府满足于各种经济数据。 详细>>
  • WH: 一堆KPI,谁都说自己的有理,不同职能和部门之间KPI没有制衡和互相促进关系,或则理论上有,缺乏从上而下的推动和从下而上的理解执行,结果鸡同鸭讲,互相还埋怨对方不理解自己的苦衷。如何解决困局?执行者把问题如实反映上去,指标制定者和管理层俯下身子,倾听执行层面的问题,有效的沟通和务实的态度才能解决问题。 详细>>
  • Sam: 这里还有很有趣的现象,即使公司认识到了所有的业务、流程和制度要以客户为导向,但是上游客户可以随意给下面的对象下上一堆指标,看着别人田里种的庄稼都是垃圾,自己地里的才是根正苗红。所以,强调以结果、指标为导向没有错,关键是要有一个前提,各种指标的制衡关系要理顺,至少要有些眉目,否则就是各指标之间互相厮杀,大量的管理内耗,真正增值的工作和业务却是没有持续下去。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12-01-24 23:38January 24, 2012 11:38 P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快速换模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说客户的语言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