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大批量行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更依赖采购,因为产品成本的更大部分来自供应商。采购在这些行业的地位更高,也更完善。在美国,这些行业最早受到全球竞争的威胁,例如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汽车和家电就被日本打得满地找牙,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不过生于忧患,全球竞争促进了这些行业不断改进,整体提升了产业水平,采购作为一个职能也是。
August 2014 归档
这几年,我访问和培训了众多本土企业,发现在采购和供应链领域,很多企业面临同一个问题,即 "自学成才"的"三无"管理层:没有系统学过,比如以前大学里没有这专业,国内也没有相关认证;没有系统地做过,比如没有在建制完整、流程和系统同完善的大公司做过;没有总结提高过,现在却成了管理层、部门负责人,需要指导员工怎么做。
供应商分类是针对具体的采购项,(1)摸清家底----有多大的采购额、有多少供应商、钱都花到哪里去了;(2)区别对待----不同类别供应商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把管理资源投入到回报最高的地方;(3)合理化----供应商太多要整合,太少要开发新的,确保新生意流入最合适的供应商。
这是个老案例。我翻出来,因为我在案例中读到更多的东西,即管理者如何才能把重要的举措用简单的方式来沟通。
约翰•迪尔公司是世界上大型农用机械的主要生产商,年销售额在350亿美金左右(2013年数据),全球500强。该公司传统上采取分散采购,各分部、工厂的自主权相当大,有自己的采购机构,很多采购决策都由分部、工厂自己定。同样的产品,不同工厂采购不同品牌或者用不同商家,造成采购额分散,库存种类繁多,供应商太多。一句话:增加了复杂度,降低了规模效益,增加了成本。
谢谢大家的厚爱,"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在百度搜索中最近一直出现在首页。
当你百度"供应链管理"时,第一页的最上面是广告,接下来排在第三的就是"供应链管理专栏"(截图见后)。这主要得益于两点:(1)阅读量(7月份做统计,每年有230多万的点击量);(2)发表文章的数量和频率(现在有约400篇文章,仍以每周1到2篇的速度增加)。谢谢大家的厚爱。这是我的专栏,也是大家的专栏。欢迎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受益。谢谢。刘宝红,2014年8月7日与硅谷
前文说了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危害。下面我想重点介绍三种应对措施,即跨入多个行业,期待不同行业的周期相互抵消;推行外包,把随业务变化剧烈的职能委托给供应商;信息共享,即这些年北美流行的"拿信息换库存"。
在供应链上,需求的微小变化,会从零售商到制造商、供应商逐级放大,这种现象就叫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根深蒂固,是影响供应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供应链设计和管理上要特别关注。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