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14 归档

采购在小批量行业的崛起

| 评论(8)

传统上,大批量行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更依赖采购,因为产品成本的更大部分来自供应商。采购在这些行业的地位更高,也更完善。在美国,这些行业最早受到全球竞争的威胁,例如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汽车和家电就被日本打得满地找牙,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不过生于忧患,全球竞争促进了这些行业不断改进,整体提升了产业水平,采购作为一个职能也是。

"三无"人员和"自学成才"

| 评论(3)

这几年,我访问和培训了众多本土企业,发现在采购和供应链领域,很多企业面临同一个问题,即 "自学成才"的"三无"管理层:没有系统学过,比如以前大学里没有这专业,国内也没有相关认证;没有系统地做过,比如没有在建制完整、流程和系统同完善的大公司做过;没有总结提高过,现在却成了管理层、部门负责人,需要指导员工怎么做。

供应商分类:区别对待,重点管理

| 评论(5)

供应商分类是针对具体的采购项,(1)摸清家底----有多大的采购额、有多少供应商、钱都花到哪里去了;(2)区别对待----不同类别供应商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把管理资源投入到回报最高的地方;(3)合理化----供应商太多要整合,太少要开发新的,确保新生意流入最合适的供应商。

【案例】迪尔的424种手套

| 评论(15)

这是个老案例。我翻出来,因为我在案例中读到更多的东西,即管理者如何才能把重要的举措用简单的方式来沟通。

约翰•迪尔公司是世界上大型农用机械的主要生产商,年销售额在350亿美金左右(2013年数据),全球500强。该公司传统上采取分散采购,各分部、工厂的自主权相当大,有自己的采购机构,很多采购决策都由分部、工厂自己定。同样的产品,不同工厂采购不同品牌或者用不同商家,造成采购额分散,库存种类繁多,供应商太多。一句话:增加了复杂度,降低了规模效益,增加了成本。

"供应链管理专栏"在百度首页

| 评论(3)

谢谢大家的厚爱,"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在百度搜索中最近一直出现在首页。

当你百度"供应链管理"时,第一页的最上面是广告,接下来排在第三的就是"供应链管理专栏"(截图见后)。这主要得益于两点:(1)阅读量(7月份做统计,每年有230多万的点击量);(2)发表文章的数量和频率(现在有约400篇文章,仍以每周1到2篇的速度增加)。谢谢大家的厚爱。这是我的专栏,也是大家的专栏。欢迎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受益。谢谢。刘宝红,2014年8月7日与硅谷

前文说了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危害。下面我想重点介绍三种应对措施,即跨入多个行业,期待不同行业的周期相互抵消;推行外包,把随业务变化剧烈的职能委托给供应商;信息共享,即这些年北美流行的"拿信息换库存"。

控制牛鞭效应,控制供应链的波动

| 暂无评论

在供应链上,需求的微小变化,会从零售商到制造商、供应商逐级放大,这种现象就叫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根深蒂固,是影响供应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供应链设计和管理上要特别关注。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Hannah: 谢谢刘老师的分享! 详细>>
  • 刘宝红: Kevin, 是的,有些看上去很“高科技”的行业,其实技术的生命周期很长,半导体设备即是,飞机制造行业也是。比如今天天上飞的飞机,很多都三四十年了。有约束的行业,比如半导体行业的“严格拷贝”政策,其实对供应商也是保护措施,因为一旦资格化了,就很难改变供应商。小批量行业很不错,希望您喜欢。 详细>>
  • KevinHuang: 我现在就职的就是小批量工厂,服务于AMAT,LAM research. 刚好最近也在跟客户一起做COST DOWN的项目,这个真的是有相当的挑战性,跟消费电子,汽车等太不一样了。量小,时间跨度大(光是送样,测试,承认,预估大概要0.5-1年的的时间),沟通复杂(都是国际性公司,得跟好几个国家的人打交道)等等。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如果我们从生命周期下手,其用量也还是可以的。因为半导体行业,一旦承认了,不会随便变更,而其生命周期又比较长,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详细>>
  • Alexander: 这样的行业,对采购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尤其采购要能灵活运用物料的专业知识来化繁为简, 在多品种里面找到物料的共性和规律,根据这些规律使少批量变成多批量来集中采购。 详细>>
  • sky: 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总会有些特殊行业的批量很少。 我年初从一家EMS企业跳槽到一家国内知名医疗设备公司,管理的采购量一下子从天上到了地下, 各种管理思维及供应商价格分析都要重新评估, 个人感觉量少量多其实本质还是没变,采购的核心工作依然是相对合理的价格,相对优秀的品质,相对优秀的服务。 重要的是管理心态的转变,不转变撞墙都会撞翻天去。 详细>>
  • 吴梦琪: 目前我工作的公司是个典型的小批量公司。确实很锻炼人,这1年半我学到的东西比过去3年都多。眼界也更开阔,因此我要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 不过难是真难,供应商那里分量不足,内部客户又异常强大。变革,各种利益交错复杂;不变革,陈旧的流程预示着供应链将来的低效臃肿。“变革是死,不变革也是死”,商鞅变法是何其勇敢! 跬步千里,但求无愧我心! 详细>>
  • Alan Xue: 从我自身的经验角度出发,大批量行业的采购, 更多的是人依靠公司,这类公司往往规模巨大, 流程完善,一个人在里面起的作用主要是推动公司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前进,很少有人能在这类公司发起革命性的变化,当然这也有例外情况,比如一些大型公司在关键的变革阶段,也有外来骑士对它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推进公司演变的,这毕竟只是少数。 小批量的公司,往往是公司依靠人,它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帮助它完善流程,去改变以前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做法,去帮助公司改善成本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类公司对采购的要求其实更苛刻,因为它实在很难给你一个过渡期,实习期,要的是你很快能出效益,但这类公司对人的锻炼往往更大,别人干不好的活你去了能干好,搞不好的供应商关系你能改善甚至提高,这往往比在大批量公司能更快的体现你的价值, 也能让你的表现更快的进入决策层的视线。 这么些年通过对采购人员的招聘我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小批量公司去大批量公司的人员,往往比从大批量公司去小批量公司的采购人员能更快的适应新的公司,能更快的产生价值,这可能和两者所处的不同的竞争环境有关系吧。 详细>>
  • 安俊龙: 任何事情都有个成长过程,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从最开始的迫于战争的要求而开始发展,慢慢拓展到民用领域。由最开始的少品种大批量的行业拓展到现在的小批量行业,说明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扩展和成熟。而这也势必要改善现在多品种小批量采购的成本过高、操作复杂、没有规模效率等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希望西方这些大公司可以提供一些案例给我们参考和借鉴。 详细>>

关于此归档

这里是August 2014的所有日记,它们按照时间从新到老排序。

上一篇日记July 2014

下一篇日记September 2014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