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职业经理人,新近加入一个制造商,负责该企业的供应商管理部。说是"部",其实就他一个人。前任走了,他接手还没多久,老板在制定新的一年工作计划,要他出一个供应商管理方案。这个企业有几千家供应商,过去一年里,有业务的就有1000多家。虽说年度采购额超过10亿,但分摊给那么多的供应商,采购额分散,管控难度高,管理资源太分散,是这个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这位经理人说,他要制定政策,指导各分公司、事业部的供应商引入和管理。我问他,你熟悉主要的采购项吗?答曰不熟悉。那熟悉主要的供应商吗?答曰也不熟悉。各分公司、事业部的业务呢,就自然不熟悉了----他刚到公司没多久。一问三不知,没关系,可以学啊。不过整个供应商管理部就他一个人,那么多的事业部,那么多的供应商,那么多的物料,跟谁学,要学到什么时候才能学会?
一问三不知,制定的管理制度自然是瞎折腾。我花了半个小时,在电话上解释给他,这事儿得分两步走:第一,围绕采购项建立品类管理,找专人负责专门的品类;第二是围绕具体的品类,理解业务需要,整合需求,制定供应商策略,选好、管好供应商,改进供应绩效,比如年度降本、质量和按时交货率等。
这个公司没有品类管理,除了大宗原材料外,各分公司、事业部的采购量都没有集中,这注定品类策略、供应商策略先天不足。离开了品类管理、供应商策略,供应商管理政策注定没法落地----制定者不熟悉情况,自然是盲人骑瞎马,制定不出合适的政策来;各分公司、事业部的执行者呢,当然知道"供应商管理部"的根底,对他们的规章制度置之不理。这供应商管理部呢,也就成了"人畜无害"的摆设。
这也是很多企业的共性。他们对供应商管理的思路,跟质量管理中的"检查制"没有两样:干活儿的人干活,质量由"专人"来管;干活儿的人不负责质量,质量是检查出来的。这是最低层次的质量管理。你知道,质量是没法靠"质检人员"检查出来的,供应商也没法靠"供应商管理部"管好。我到过一些公司,越是粗放,越可能设那些所谓的"供应商管理部",就那么一两个人,做些杂七杂八的报表,制定些不痛不痒的政策,而且经常放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采购人员,典型的人畜无害。
这位供管部经理问,他的管理方案写好了,我可以给帮忙看看吗?我的答复很简单:No。像他的情况,这样的管理方案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会制造什么麻烦----政令不出供管部;即便出去了,也没人执行,我才不会花时间帮他看呢。
深有同感,只有做供应链本身的去管理供应商才能做好供应链管理。
质量部门是做不好的。
公司现在就是质量管理部门管供应商。虽然说是管理,但其实完全没有到管理的层次,只是把信息搜集起来。采购部虽然是直接对接的,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有时候也是束手束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