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456-466期)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时尚行业为例

| 评论(2)

这几年,库存成了服装鞋包行业的老大难。一方面,消费者需要的企业没有,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消费者不要,库存大量积压。有媒体夸张地说,三年不生产,衣服也卖不完。知名企业如美邦、李宁、特步、安踏、匹克,时不时爆出库存高企的问题来。三一重工生产的设备积压,是因为4万亿的刺激方案结束了,需求陷入低谷;衣服人人都穿,不管女人们的衣橱有多大,款式有多少,每天都在为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发愁,服装业怎么就积压下这么多的库存来呢?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服装业经营水平倒退,比以前差了,而是因为业务扩张太快、需求过度多元化,传统的低成本导向的供应链没法满足业务的要求。这似乎是很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例如十几年前的家电行业,库存就是个大问题,长虹彩电不得不注销几十亿元的库存,也是因为在全国、全球扩张的战略下,生产与供应链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的原因。但是,经过成十年的"补课",家电行业一方面有效管理需求,从无节制的"跑马圈地"转向相对节制的扩张与增长;另一方面,行业的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库存问题虽然不时蹦出来,但主要是公司个例,而不是像服装行业这样的行业灾难。

对服装行业来说,尤其是时装业,企业们都意识到多样化选择的重要性,不少服装公司都向ZARA看齐,甚至豪言每年推出10000种款式。但是,虽说他们的口号是"快时尚",他们的生产与供应链系统却并不快,仍旧停留在规模经济时代,响应速度慢、响应周期长,结果是短缺与积压并存。貌似两个不同的问题,根源却是一样:产品采用的是差异化战略,而供应链却不是响应型的供应链,两者并不匹配。

优衣库的CEO柳井正说地好:"总体而言,时装行业(的本质)不是持续改进或者生产完美无瑕的面料,而是追逐趋势",需要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来支持。对于ZARA、H&M等广为称道的行业标杆来说,其优势与其说是产品设计,不如说是高度响应的供应链,使得企业能够快速跟进最新潮流。控制服装的品种、放缓扩张的速度,可以缓解供应链的压力,但要真正解决问题,则需要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上着手。

几个月前我去宁波,专程拜访太平鸟女装部的总经理陈红朝先生。陈先生儒雅斯文,言谈富有哲理。他讲了这么句话,大意是(女装)品种这么多,都是源自女士们每天早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管衣橱有多大、衣服有多少,每个人都觉得不知穿什么才好。言下之意这是行业特点,企业可以有选择地服务一些需求,放弃另一些,比如有些公司侧重中性服装,有些覆盖某个特定的年龄段;但不管进入哪个领域,款式、颜色、尺寸、面料、季节的各种组合,注定了需求的多样化。潮流的不确定性,注定了计划不如变化,需要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来弥补。当然了,从运营的角度来讲,一种面料、一种颜色、一个尺寸的服装最好做,库存也最好控制,但这样的公司也就关门了。

所以,服装行业,特别是时装业,表面的问题是需求的多样化,深层次的问题是生产与供应链缺少灵活性,没法快速响应变化了的需求,其解决方案是在适当控制产品多样化的前提下,系统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快速响应取决于下述三个方面,相应地,企业也应该三管齐下:

其一,标准化的基本设计ZARA虽说有上万种款式,但其基本设计却远没那么多,差异化主要表现在颜色等方面。拿毛衣为例:ZARA会生产相当数量的白毛衣(基本设计),一旦发现某种颜色的畅销,就让供应商很快染成这种颜色,通过快速的补货系统,两三个星期就发放到全球的门店。这就如在餐饮业,有人喜欢干煸豆角,有人喜欢腊肉炒豆角,但基本要素都是豆角:预先摘好、洗净、摆好,客人一点,几分钟就上菜。从种豆子到收割到摆放在超市,虽说整个周期是三四个月,但对于饭店来说是没影响。再比如说在重型卡车、大型巴士行业,每个客户的需求都可能不同,但在经营良好的公司,基本车型,特别是车盘底座,都有标准化设计,把差异化控制到最低,才能把交货周期降下来,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提上去,这些企业就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很多服装企业在挣扎,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款式多,缺少共同的"车盘底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很早就差异化,导致差异化了的过程库存太高,丧失灵活性,是供应链丧失快速反应能力的罪魁祸首。

其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这取决于供应链上信息流的通畅。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之间环环相扣,信息流是把这些环节串起来的粘合剂。信息不通畅,供应链的透明度就下降,各环节之间就产生缝隙,只能由库存来填平。拿销售与运营为例,信息共享不充分,透明度欠佳,就增加供应链运营的不确定性,而供应链的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库存(库存的一大功能就是应对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沿着供应链传递,并且逐级放大,离信息源越远,变动就越大,相应地就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产生出一堆堆的库存来。常言道,拿信息换库存,是通过共享信息来提高透明度,从而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这样一旦需求变化了,企业就可以更快地消耗掉不合适的库存、建立合适的库存。在很多服装企业,供应链运营就如黑洞,产品、需求、供应信息孤岛化严重,信息流不通畅,起不到供应链的神经系统的作用,注定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就慢。究其原因,除了不愿共享信息(关系问题)外,就是缺少合适的IT方案(技术问题)。在ZARA、H&M等顶尖的服装企业里,供应链信息系统无不成为竞争利器,就在于它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降低了供应链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响应度。

其三,管好供应商,提高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对大多服装品牌商来说,生产外包,离开了供应商,供应链的响应度就无从谈起。拿ZARA来说,服装的基本款式由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内部供应商(生产部)做成,以降低单位成本;差异化部分(染色)则由外部小供应商完成,以增加灵活度。这些供应商与ZARA有长期合作关系,熟悉ZARA的要求,规模小,速度快,能够很快完成染色工作,是ZARA快速响应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内外结合,保证了ZARA的低成本与高速度。对于很多本土服装企业来说,供应商管理很薄弱,甚至根本不存在,没法保证供应商的绩效。例如一个服装企业的采购总监说,他们的战略供应商是个大问题,价格高、交期长、灵活度差,爱理不理。细问下,才知道他们与这些供应商既没有合作协议,也没有定期沟通,专人负责供应商关系就更谈不上,唯一存在的就是订单交易,说白了就是完全依靠市场来管理供应商,典型的"靠天吃饭"。平常没联系,一联系就是催货,搞得供应商连电话都不愿接。结果呢,供应商选择、新产品开发、产能爬坡等供应商层面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给订单层留下无穷无尽的问题,采购和供应商都在"活在当下"的泥淖里打滚,救火成了常态,供应商的总体绩效大受影响,成了供应链的薄弱一环。或许有人会说,服装行业产品周期短,节奏快,哪有时间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绩效,以提高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缩短响应时间等。这其实是误区。磨刀不误砍柴功。越是此类挑战大的行业,越应该加强供应商管理。

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五门精品课程,2024年5月份(第456期-466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2.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3.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4.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5.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2)

服装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其遇到的问题比较典型——积压与短缺并存。下游销售额上不来,上游成本下不去。企业过得很艰难。
一是标准化的基本设计。很多品类相差不大,订单一来,进行一下后期加工,即可出厂,灵活高效。
二是提升信息交流效率。采购要积极沟通上下游,不断修正需求,而不是单纯的用库存来防范不确定性。
三是管好供应商,确保合作伙伴的快速响应。区别产品类型,在寻求外部供应商以降低成本的同时,保留必要的内部供应商以规避风险。

第三条极难。同样的供应商面对国内客户和国外大客户时,对应的标准流程等等都是不同的。相应的软件系统也是客户要求搭建的。别的客户根本无法搭便车。特别是对应的团队更是用一些非精英人员。这样就注定国内客户收到的礼遇差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秦鹏: 第三条极难。同样的供应商面对国内客户和国外大客户时,对应的标准流程等等都是不同的。相应的软件系统也是客户要求搭建的。别的客户根本无法搭便车。特别是对应的团队更是用一些非精英人员。这样就注定国内客户收到的礼遇差 详细>>
  • 田伟淳: 服装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其遇到的问题比较典型——积压与短缺并存。下游销售额上不来,上游成本下不去。企业过得很艰难。 一是标准化的基本设计。很多品类相差不大,订单一来,进行一下后期加工,即可出厂,灵活高效。 二是提升信息交流效率。采购要积极沟通上下游,不断修正需求,而不是单纯的用库存来防范不确定性。 三是管好供应商,确保合作伙伴的快速响应。区别产品类型,在寻求外部供应商以降低成本的同时,保留必要的内部供应商以规避风险。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18-04-17 16:33April 17, 2018 4:33 P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你不能因为低价淘到过宝,就跟"便宜无好货"杠上了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供应链:我们离集成管理还有多远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