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456-466期)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垂直整合的重资产,最终难逃劣质化的命运

| 暂无评论

这里讲的重资产,是垂直整合了专门为自己服务的。比如你是个品牌公司,自建产能,专门制造自己的产品;你是个机械加工厂,并购了个电镀厂,专门给自己的产品做表面处理。你或许会尝试多元化,让这垂直整合的资产为更多的企业服务,但其主要客户仍旧是你自己。

就跟驯化了的动物会丧失野性一样,时间一长,垂直整合的重资产最终难逃劣质化的命运,失去竞争力。让我们先看看英特尔的例子。

【案例】英特尔进军代工业务:有制造能力,没有制造优势

在芯片制造领域,英特尔是典型的垂直整合,有自己的芯片生产设施。一个现代化的芯片大厂,投资动辄在几十亿美元,这样的大厂英特尔就有15个,固定资产之重,可想而知。英特尔60%以上的业务来自PC行业,而PC的销量自2011年达到顶峰以来[1],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英特尔的产能利用率问题就日益严峻,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成了大问题。

既然有富裕产能,何不给别人做代工呢?也就是说进入代工领域,跟台积电、三星们竞争。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但想进入代工领域,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就更大:技不如人。象台积电、三星这样的代工商,多年来跟各种各样的客户合作,吃过更多苦,受过更多罪,也练就了更强的本领,成了芯片制造领域的专家。英特尔呢,虽说也有几十年的芯片制造历史,但都是给自己制造,集中在CPU领域,客户单一,产品单一,工艺和技术也单一,一直是"近亲繁殖",其制造能力本的市场竞争力并没有想象的强。

让我们看一下英特尔的制程工艺。如表 1,这是2018年,全球主要芯片代工商的工艺水平。可以看出,不管是量产还是研发阶段,还是从研发转入量产,英特尔都处于下风,比台积电和三星落后一到两代。在半导体行业,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是三大巨头,一直走在技术的最前沿;他们都买最先进的设备,都在挑战最尖端的工艺,为什么英特尔会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呢?

表 1:主要芯片代工商的技术发展(2018年)

代工商

批量发货

正在转入量产

研发阶段

英特尔

14纳米

10纳米

三星

10纳米

7纳米

5纳米

台积电

12纳米

7纳米

5纳米

格罗方德

14纳米

12纳米

7纳米

数据来源:What Happened to Intel's Foundry Business? https://marketrealist.com/2018/07/what-happened-to-intels-foundry-business/

作为垂直整合的生产制造,长期处于非充分竞争状态,即便做得不好,内部客户也不能怎么样:没有充分而持久的竞争,就没有持续的压力和动力,改进速度就会慢于竞争对手,这是英特尔在制造工艺上落后的根本原因。此外,英特尔的制程工艺是围绕x86 CPU优化的,长期在CPU领域"近亲繁殖",没有杂交优势,在应对低成本处理器时没有成本优势,是英特尔在工艺上落后的另一个原因[2]

这就是英特尔在代工领域的现实:虽然是个技术公司,但在技术上并没有竞争力,成本就更不用谈了。在宣布进入代工领域五六年后,英特尔益发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主要的代工客户中,只有阿尔特拉(Altera)是个大客户,但没多久就被英特尔收购了;除此之外,很难找出第二个像样的代工客户来[3]

从竞争战略而言,英特尔历来走的是产品技术领先,靠差异化的产品卖个好价钱,而不是把工艺做到极致,靠生产与供应链取得成本优势。这种企业依靠产品的优势,习惯性地把生产的低效转嫁给客户。对他们的生产制造来说,是地好,而不是他们种得好----所谓的制造优势,其实是在沾了研发的光,并不是制造能力有多强。

这也是很多垂直整合的企业的共性问题:有制造能力,但没有制造优势。

有趣的是,英特尔的整体产能过剩,但局部产能却是短缺。

比如网上谣传,因为14纳米的产能不够,英特尔在四处找代工商,比如格罗方德和台积电、三星等[4]。地主家怎么也能没有余粮?英特尔当然把锅往"市场需求"的身上背,说需求超过预期。这后面,其实更主要是英特尔在新世代产能投入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低,于是在最新制程上也更加谨慎,造成高端产能短缺。

早些年,芯片的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相连紧密,垂直整合模式促进两者的交互优化,设计和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产品的毛利也高,能够承担昂贵的制造业务;这些年来,芯片业趋向成熟,芯片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越来越独立,毛利持续下跌,昂贵的垂直整合模式受到挑战,一度引以为豪的制造能力,就成了负担。

作为英特尔的老对头,AMD从2008年就开始剥离生产制造,其芯片制造成为格罗方德的主要构成。IBM也是,费了老大的劲儿,最后倒贴15亿美元,才把芯片制造剥离给格罗方德。英特尔还在坚持垂直整合的路,但随着行业的成熟,毛利在持续下跌,而最新工艺的晶圆厂要求的投资更大,都影响了英特尔在生产制造上的投入,势必导致制造能力的进一步劣质化。

英特尔的例子或许有点大,离我们太远了,让我们看一个小点的例子。

2003年,我刚到硅谷工作的时候,老东家有自己的清洗业务:买了台设备,雇了几个人,把那些零部件上的油腻、灰尘清洗干净。这设备刚买来的时候,是行业挺先进的,但几年以后,已经相当老旧,公司也是"小车不倒使劲推",没意愿投资新设备。这几个员工刚雇来的时候,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清洗还有点专业度;但一直守着那台设备,零件从这一头放进去,从那一头出来,没有任何挑战,也没有机会跟同行交流,在仓库的角落里落寞地过日子,专业能力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就这样,从设备到人员,清洗能力就不可避免地劣质化了。

后来,清洗业务外包给附近的一家专业供应商:设备给了供应商,这几个人也归供应商了。这供应商有几个博士,专长化学、分析什么的,定期检验清洗效果,发现经常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以前老东家自己清洗的时候,只看过程,不看结果,虽说有个规范,那几个操作人员其实根本没有能力做这样的检验。于是,这个专业清洗供应商维修了设备,调整了清洗配方,整个清洗过程控制更加到位,清洗的质量、按时交付、损坏率等一系列指标都大幅改善。而那几个员工呢,清洗完我们的零件后,还可以去清洗别人的零件,规模效益更好了;身处一帮专业人员之中,他们的技能也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我们再看个IT领域的例子。

有个日本公司,几千人的规模,有自己的软件开发部门,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自己开发。ERP虽然用的是微软的Dynamics,但那是多年前的老版本,这些年做了很多定制,补丁一个接一个地打。定制到什么程度呢?连新版本的ERP都没法上,因为以前定制的功能可能没法实现,所以至今还在用非常老的版本。规模相当大的公司,几百个人的IT团队,整个信息化水平却相当低。

这后面也能看到垂直整合后,内置资源的劣质化问题。这些软件开发人员,公司刚建立起来的时候,跟外面的专业人员差不多,因为有很多就是来自专门的软件公司。但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公司,封闭环境里的时间长了,这些人的知识、技能都会落后。他们知道自己知道的,比如那些老软件的每个bug都烂熟于胸;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比如有些功能在专业软件中已经标准化了,他们还在一门心思地自己开发。

我的老东家以前就有这么一帮IT人员。他们大多在公司一二十年了,一直在维护ERP软件SAP,开发各种定制化功能。这是些非常资深的员工,年资久,收入比我们这些年轻的经理都高,但我发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很不开心。想想看,多年如一日地对付那些相同的老问题,今天解决了,几天后又出来了,一直在打补丁,换做你,你能高兴吗?那为什么不走人,换个更有趣的工作?别忘了,这是硅谷,世界信息技术的中心,有趣的事儿还少吗?

很简单:换不了。这些人长期在封闭环境里工作,能力提升跟不上业界发展,早已劣质化,被淘汰了。他们找新工作,就跟你把10年前的老设备拖出去卖,能卖出什么好价钱呢?这就如那些垂直整合的制造能力一样,经过长期磨合,跟公司的产品啮合度很高,但需求变了,就没法有效适应。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没人愿意去动这些资深的IT人员----毕竟,他们在维护那些老旧的信息系统;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这些人一旦被裁员,就很难找到同样报酬的工作了。

现在你也许能理解,虽说你们也有自己的仓储、物流人员,或者精益生产的工程师,却还在请第三方顾问,来帮你们优化仓储空间,改善物流运输,推动产线的精益化运作了。这些专业能力,一旦通过垂直整合的方式内置了,就开始了劣质化之路。当然,我能理解为什么企业要内置这些资源----这些我们后续还会谈到。但作为决策者,我们得理解,垂直整合就如你买了辆新车,进门的那一刻起,就在急速贬值。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美国那些管理能力强的企业,越来越多地轻资产,通过市场方式,依赖专业的供应商来解决问题了。当然,这就又回到如何选择、管理供应商上了,我们这里暂且不谈。



[1] Total unit shipments of personal computers (PCs)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9,www.statista.com

[3] 2015年,英特尔以167亿美元的代价,收购阿尔特拉(Altera),这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

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五门精品课程,2024年5月份(第456期-466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2.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3.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4.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5.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0-02-27 15:30February 27, 2020 3:30 P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丰田和福特:不是双城的双城记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某某行业的供应链怎么管理?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