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整合后,内置的资源在专业能力上会逐步劣质化----即便不劣质化,在一个封闭环境里,提升速度也会慢于专业的供应商,逐步失去竞争力。那成本呢,还有我们一直期待垂直整合能保证的交付和产能呢?很遗憾,这些能力也会劣化,最终这些垂直整合的资源会变得"又懒又馋",在技术和商务上都没有竞争力,且听我详细道来。
前面说过,对于重资产来说,一旦垂直整合了,需求单一,周期性、季节性、业务的正常变动的影响就更大;而专业的供应商呢,因为需求更加多元,东边不亮西边亮,整体的需求变动一般更小。为了有效应对需求变动,确保产能和交付,垂直整合的情况下就得多建富裕产能,这客观上造成产能利用率更低,单位成本更高。
这点我们有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建工厂的时候,一般都按旺季的需求建产能,而大多时间里,我们的需求是填不满工厂的。放在具体的设备商,有些设备可能用得很少,但你也得最少买一台,大部分时间停在那里积灰尘。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垂直整合并不便宜。十几年前,我在硅谷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采购,有些供应商经常来游说,说把一些下级供应商的工艺整合进来,可以给我们更好的质量管控,更快的交付(这没错,因为可以减少产品在不同供应商之间来回,节省运输时间等)。在技术行当,下级供应商存在,一般都有技术原因,如果一级供应商要垂直整合,就需要设计方的技术支持来验证、认可,这需要资源投入,自然要有回报,给我们更好的价格。那我就问,价格上能降低多少?供应商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刚开始我觉得供应商在蒙我们,好处独吞;后来想通了,垂直整合后,供应商就根本没法做得更便宜,维持原价都已经不容易了。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不理解这点,特别是那些因为"供应商报价太高"而决定垂直整合的企业,就更是失望。起初,这些企业到处询价,发现供应商报价都比自己算出来的高,就觉得供应商都在"欺负"自己,于是就自建产能,垂直整合;垂直整合后,他们很快就发现,你最糟糕的供应商,其实是你自己的生产线和子分公司:可以骂,但不能打;或者可以打,但不能打死。这也就罢了,如果独立核算的话,你还会发现,子分公司的价格并没有竞争力。
这还得了,证据确凿,就告到老总那里。老总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就是导入市场机制。理由很"充分":不能光养马,还要赛马,让子公司跟外面的供应商"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压力下,子公司就陷入双输境地:(1)如果在价格上与外面供应商匹配,那就得牺牲交付、服务来降低成本,比如挤压富裕产能,在内部客户眼里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越来越"不听话";( 2)如果要维持交付、服务和灵活性,那就得维持高价。两种情况母公司都没法接受,子公司就变得里外不是人。
当年IBM在垂直整合解体前,面临的也是类似的情况:自己的工厂、子公司成本高、速度慢,灵活性差(好处是质量更可控),没法跟外面的专业供应商竞争。这是垂直整合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明显,可以把这些转移给客户端,让他们付更高的价钱,接受更慢的交付,以抵消垂直整合带来的低效和高成本。但是,一旦产品大众化了,差异化优势没了,这就成了大问题。
另外,在自负盈亏的压力下,这些子公司也就开始"市场化",不见兔子不撒鹰,在产能建设上更加谨慎,特别是季节性、周期性产能。我在访问深圳一家公司时,他们就在抱怨,说自己的子公司拿到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外包的结果呢,又因为管理不善,没法确保交付和质量。这其实都是必然会出现的:这是个千亿级的企业,向来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宗旨,一直走的是垂直整合的路;产品成本压力大,就把子公司"市场化";市场化的结果呢,子公司的博弈措施就跟第三方供应商差不多了,也不愿意为季节性的需求建工厂、添设备、招工人了。这不,拿到业务就外包给第三方。
这时候,那些当年垂直整合的始作俑者,就开始想方设法,把业务给专业的供应商,而子公司更多地就成了跟专业供应商谈判的筹码。子公司的业务更少了,单位成本就更高了,越来越成为母公司的负担,从母公司得到的资源投入也越来越少,设备没法更新,优秀员工留不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劣质化的路。
就这样,那些走重资产,垂直整合的公司最终发现,自己的那些资产最终没有带来多少竞争优势,特别是产品大众化后,更是成了包袱,降低了投资回报率。于是,这子公司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处境尴尬,益发边缘化了,在劣质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小贴士】没脾气,也没能力的内部供应商
在我的红皮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3版)中,有个核心概念,那就是没有完美的供应商:有能力的供应商有脾气,比如技术好、质量高的供应商,一般价格高,交付慢,灵活性差;没脾气的供应商也没能力,比如那些配合度高,服务好,让干啥就干啥的供应商,一般技术、质量往往更差。我们主要就跟这两类供应商打交道(能力差、脾气大的供应商早都被我们淘汰了;能力强、脾气好的供应商,早都被我们折磨致死了)。
企业走垂直整合的路,根本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没法有效通过市场方式获取资源:有能力的供应商有脾气,不好管;没脾气的供应商也没能力,不愿用。那好,自己建产能,自己干,"内部供应商"就这么产生了,不管是自己的生产线,还是独立核算的子公司。那么,这些"内部供应商"算哪一种?没脾气,但也没能力。
没能力是因为在封闭环境下,竞争不充分、不持久,内部供应商在持续改进上就放缓,在业务能力上与专业供应商的差距拉大;需求单一,规模效益更差,单位成本更高,在成本上也没有竞争力。没脾气,因为垂直整合下,内部供应商是公司的一部分,不听话,就告到共同的老总那里去,内部供应商再不愿意,最后总是要听话的。
这就是垂直整合的结果:没脾气,也没能力,变成劣质资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