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现场公开课(第456-466期)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

如果考核准确度,一线销售能否做好预测

| 暂无评论

有个工业品公司,项目型需求较多,一贯靠一线销售提需求。让每个销售预测自己跟踪的项目,预测的颗粒度小,预测准确度不高,呆滞库存是个大挑战。于是该企业就开始考核预测的准确度:你预测了几个,就得用掉几个。销售跟库存挂上钩了,就迟迟不肯提需求,直到需求快落地时,数量的准确度没什么问题了,但给供应链却没有时间来响应。

他们的供应链总监找我,希望我解释给老总,不但要考核销售的数量,而且要考核他们的时间准确度。这没错,需求预测本来就是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缺一不可。做得好的有奖励,做得不好要挨板子,这位总监希望胡萝卜加大棒,彻底解决需求预测的问题。但问题是,考核销售的话,他们能否做好需求预测?

答案是有帮助,但没法解决根本问题。

图片1.png

光靠考核,一线销售还是做不好需求预测

图片出处:www.allegiance.com

之所以有帮助,是因为不考核的时候,有些销售对待需求预测极端不认真。举个例子。我问一家企业的销售,公司的规定是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一,每个一线销售都得提交未来3个月的预测,那你们什么时候做预测?答曰上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晚上,临阵抱佛脚,随便整几个数字出来凑数。还有个企业,说是销售提需求,其实是交给销售运营的几个文秘,这些人整天订机票,买文具,做卫生打杂什么的,哪是做计划的料。对于这些情况,一旦开始考核,一线销售就更认真,投入起码的资源,预测准确度的确会有改观。

还有位实践者说,他们公司是一线销售做预测,为了加强考核力度,他们把大仓库分解成很多小仓库,每个销售预测的产品独立储存,这样更好"冤有头债有主"。考核力度加强了,老总觉得有效果,因为责任机制下,销售的预测是比以前做得更好了(你能想象以前有多差)。但是,每个销售做预测,颗粒度太小,预测准确度太低,经常需要互相借货,增加了交易成本。还有,库存点太多,需求的聚合效应没了,规模效益下降,整体的库存也更高。根本原因呢,考核一线销售,还是改变不了预测的颗粒度小,预测准确度低的根本性问题。

绩效考核改变组织行为的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那就是博弈。

就这个工业品企业来说,不考核销售库存的时候,销售就在数量上冒险,及早提需求;一旦考核库存,销售就在时间上冒险,等着需求快落地才提报;一旦两者都考核,销售就两害相权取其轻。那究竟这"两害"哪个轻呢?数量的准确度影响当然更大,因为生米做成熟饭,就得销售来对付库存问题;时间准确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即便需求提交晚了,公司也不会把生意拒之门外啊,要补救的话,也是供应链在流汗啊,销售即便挨批评的话,也可以把责任推到客户身上。所以说,对这个工业品企业来说,即便考核销售提需求的及时性,还是解决不了迟迟不肯提需求的问题。

绩效考核带来的类似的博弈非常普遍。在有个电子产品企业,供应链跟销售约定,3个月的预测锁定,调整不能超出一定比例。比如现在是3月,那4月的计划就不能再动,5月可以调整10%,6月调整30%等。采购和供应链说,这是给销售的"规则",其实也是考核了。那好,为了防止短缺,销售就在提交需求的时候,系统性地放大计划,比如第三个月拔高30%;需求落地的时候,供应商看到的永远就是第三个月砍30%。这里的问题呢,还是因为层层提需求,一线销售的预测准确度太低,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销售为了保供而表现出来的博弈行为。在芯片短缺,需要制定更长期的预测时,这种博弈就更明显。

那怎么办?我们得从根本上解决预测准确度低的问题,那就是(1)在颗粒度更大的地方做预测;(2)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跨职能协作代替单一职能做预测。

细究这个工业品企业的业务,虽说是招投标是项目驱动,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产品层面上,重复性还是挺大的,不同的项目用很多共同的产品,全新开发的产品很少。这里的问题呢,是计划职能薄弱,没有在公司层面、产品层面集中预测,就单凭一线销售的判断,在项目层面分散做预测。一线销售提需求,本来是用来应对定制化产品;但让销售预测所有的产品,整体预测质量差,连标准件的预测也做不好,遑论定制件了。

考核能解决"愿不愿做"的问题,但没法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考核没法代替管理。怎么做,还是要回到"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上来。有些产品,比如标准化程度高的,可以主要依赖数据来预测;另一些产品,比如定制化程度高的,或者改变需求的行为频繁,则更依赖判断。数据、判断的比例虽然不同,但都涉及到跨职能协作。管理不到位,跨职能协作流程不健全,跨职能的行为就由单一职能完成,注定是次优化的结果,考核并不能解决问题。

5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五门精品课程,2024年5月份(第456期-466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5/18,周六);深圳(5/22,周三)
  2.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5/19,周日);深圳(5/23,周四)
  3.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上海(5/17,周五);深圳(5/24,周五)
  4.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5,周三);深圳(5/25,周六)
  5.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深圳(5/16,周四);深圳(5/26,周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1-10-07 17:33October 7, 2021 5:33 P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供应商管理:有选择,有管理;谁选择,谁管理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模块化与外包的关系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