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会说,我知道有个计划要比没有强,但不确定性那么大,问题那么复杂,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让我先讲个京津唐高速公路的故事。这条高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成的,部分资金来自世行贷款。这个项目很大,施工等级高,施工环境复杂,再加上当时经验不足,管理粗放,挑战重重。其中一项就是计划很不到位,工期不可控,世行就派一位专家来帮助。
这位女士一到,没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是跟每个相关的负责人谈,让他们评估自己负责的部分,需要多久能完工,什么时候完工。她一一记下来,整合到一起,就成了项目计划。然后,没有然后:大家按时把各自的活儿做完了,工期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是我在读大学时听到的故事,快30年了,有些细节可能不准确。当时的想法是,这就是专家干的活儿?大家心目中的专家是权威,振臂一呼,救大众于水火之中。这位世行专家做的一点儿也没有专家相嘛。找人谈话,记下来,整合到一起,这活儿有什么难?
三十年过去了,我逐渐意识到,这后面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让我们从无到有做个好计划。
其一,写下来。万事开头难,千头万绪,一旦开始写下来,思绪就会慢慢理清,你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复杂。比如面对困难问题,一帮人在激烈地讨论,说着说着就漫无边际,甚至在有些细节上钻牛角尖。这时候一旦有人走到白板前,把大家说的写下来,大家就更聚焦,一个计划也就慢慢成型。
写下来,总结、整合已有的信息,把我们能想清楚的写下来,成为后续改进完善的基础,也是给不确定性中注入确定性。很多时候看上去没法计划,实际上是没有尝试去计划。不写下来,各相关方你看我,我看你,难免无限博弈,也让整个过程更加不可控,更难预计。
放到京津唐高速的例子中,这位女士逐个谈话,把各相关方的承诺写下来----计划其实也是让大家做出承诺。通过承诺,让大家更加愿意落实计划。要知道,一个好的计划不光是计划出来的,而且是执行出来的。
其二,分而治之。一个大项目无从下手,但分解成多个小项目就好对付多了。比如一座大楼的造价要多少,你当然不知道,但分解成每一层,每一层有多少柱子、多少梁,多厚的混凝土板,多少管线,几个电梯,多少楼梯,你会发现这问题不再那么挑战了。再比如一个新产品的预测很难做,但分解到线上线下、主要的渠道、主要的客户,再分解到促销、正常销售,就会更容易。
这就是费米估算法的基本思路,即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小的、可知结果的部分。如果还不能得出结果,那就继续再拆解,直到所有部分都变成常识,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将一个未知结果的问题清晰化。每个单项的估算准确度虽然可能很低,但整合起来的准确度却相当高。
举个自己的例子。一日晚饭后,女儿让我猜,她今年在Spotify上总共听了多少分钟的音乐。Spotify是个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也是女儿的最爱,经常在上面听韩国流行乐(是的,叫K-POP,我家的硅谷女孩也是哈韩族)。我当然不知道她听了多少时间,但我知道如何去猜:每年52周,每周7天,其中2个周末会听得多,5个工作日少点(上学时没法听)。假定工作日每天2个小时,周末4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是56160分钟。
女儿查看Spotify里的实际统计,截止11月底是47269分钟。换算成12个月,我的估计比实际值只高出9%。这下可把女儿给镇住了。作为爸爸,这显然有助于重塑形象:过来人都知道,赢得青春期孩子的尊敬,可真不容易啊。掩饰着得意,装作轻描淡写的样子:爸爸都写过两本计划方面的书啦,算这点账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有其父必有其女。有一次,女儿看到我的培训学员清单,就活学活用,开始盘算:一次培训这么多人,每人学费多少,一年培训多少次,所以能赚多少钱......我是个作者,但写作没法谋生,就兼职做点培训谋生,钱当然是赚不了多少,但被女儿估算得那么准,还是让人颇为吃惊:这么小就开始盘算爸爸的钱啦。
估算得这么准,这自然有侥幸的成分,但我对费米估算法的方法论深信无疑:不管多难的问题,一旦分解后,就更容易解决。曼哈顿工程如此,阿婆罗计划如此,你要装修房子的预算、工期也是这样。分解到足够细,细项的误差也就关系不大了:有的地方高估,有的地方低估;有的地方准,有的地方不准;有的地方很准,有的地方很不准,最后都神秘地抵消。这也是费米估算法的精髓所在,冥冥中的力量,真的说不清道不明。
其三,尽量具体。分解后,每个细项的计划要力求具体,可量化,可实现。
比如星期天早晨起床,你问孩子今天干什么。孩子说,我把家庭作业都做完,再做些课外练习。那家庭作业都有什么?语文、数学、英语(这是更加具体)。各自都有多少道题,你计划什么时候做完呢?这是跟时间挂起钩来,督促孩子更加细化计划。孩子说早晨。早晨是个很大的概念,那你继续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做数学的话,数学多少道题?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是进一步细化。没有细节,孩子可能高估冒算,制定的计划不切实际,自然也不会实现。
具体量化之外,还要考虑可行性。要知道,计划要切实可行,不能是长官意志。脱离执行能力的计划不是好计划。有时候,我们为了更好实现目标,往往在计划的时候"高要价",让相关方做超出能力的承诺。这增加了不确定性,也助长了博弈:别人看到承诺者注定完不成,就猜测什么时候能完成,并盘算自己该怎么办,让整体计划变得更加不确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