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现场公开课(第509-518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

电子商务:推动跟供应商的电子连接

| 暂无评论

距离开课还有 14 天

供应链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个的采购订单完成,比如生成采购订单,发送给供应商,确认交期、单价、数量,提前或者延后交付等,都耗费了操作层面员工的大量精力。

跟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呢,一方面提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具,简化手工操作;另一方面固化、标准化订单层面的操作流程,并提供反馈数据,以判断组织和流程是否执行到位。

就拿订单的交付日期来说,供应商的订单交付日期是最终承诺的关键一环,因为我们要在其基础上,加上后续的加工、组装、包装、运输等时间,给客户承诺最终的交付日期。但在我熟悉的绝大多数企业里,具体的采购订单交付日期却没法获知,信息系统里有的只是基于标准交期的交付日期:离开电子商务,我们很难搜集供应商在每个订单的实际承诺,最后承诺给客户。

离开电子商务,很难建立基于承诺的交付体系

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基于承诺的交付体系。

假定客户的订单进来了,说5月1日要货----这是他们的需求日期。基于需求日期倒推,供应商就得在4月1日交货,因为后续加工、配送还需要30天。但根据供应商的正常交期,采购订单的交货日期将会是4月15日,那就意味着最终给客户的交付日期是5月15日。

客户说,5月15日的交期不能接受,请改进。于是压力层层传递,到供应商那里,要他们改进交期。供应商说,打死我们也没法4月1日交货,因为物理定律没法违背,比如车工要x天,铣工要y天,然后要热处理z天----我们最快的交付日期是4月8日,意味着给客户的交付日期成为5月8日。

客户端不喜欢5月8日的交付,但比5月15日要好,经过层层谈判,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 4月8日就成了供应商的承诺日期,来评判采购订单是否按时;5月8日就成了采购方对客户的承诺日期,来评判客户订单是否按时交付,这都是基于承诺的日期。

这是个闭环的订单交付周期,看得出,从最初的需求日期,到最终的承诺日期,中间有很多事要做,比如交付日期的来回谈判、确认。如果没有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企业就得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跟供应商谈判,以改进交付日期。一两个订单这么做或许OK,但想想看,每天几十几百个订单,那么大的工作量,要做这么细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没有电子商务支持时,大部分企业就只能采取"两张皮"的运作模式:需求方按照需求日期,供应方按照标准的供应日期,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关闭,大家都如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祈求万事大吉。

在有些供应链,从客户到供应商,再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各个环节都这么一笔糊涂账,倒也罢了。恭喜您,就算这么糊弄过去了。但总有些"较真"的客户,或者说卓越运营水平较高的客户,需求日期过了,货还没到,一个愤怒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愤怒的不光是"迟到",更多的是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迟到?那新的交付日期是多少?

这不,上面描述的过程就得又走一遍,而且因为是客户投诉,三天两头就得汇报进展,结果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救,套用英语里的一句常用话,就是damage control。

需求日期和供应日期没有达成共识,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关闭,绩效统计上就屡屡出现"鸡对鸭讲"的情况:需求方,比如销售和计划,按照需求日期来统计按时交货率,供应链的"按时"交货率就很难看;供应方,比如产线和采购,按照标准交期来评判按时与否,所以"按时"交货率就很高。双方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其实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以需求日期为基准,对供应链不公平("昨天下订单,今天就要货,三个星期的正常交期,怎么能压缩成1天呢?");以标准交期为基准,对内外客户不公平("这世上没有理想状态,如果客户每次都给我们足够交期的话,那要你们采购做什么?")。

离开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点",供需双方就没有共同的基准。这个基准呢,就是供应商针对每个订单来回要约、承诺,再要约、再承诺,最终妥协而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承诺日期。没有电子商务的支持,手工操作量惊人,订单层面的承诺日期很难及时获取、录入ERP,更谈不上需求变化后的再要约、再承诺,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基于承诺的交付管理。

跟供应商的电子商务是如何运作的

让我们举个例子,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一个制造商是如何跟供应商对接,管理采购订单的。这是个自主开发的网上平台,采购订单相关的信息和活动都放在上面:

1. 采购订单大部分由ERP自动生成,通过ERP放到电子商务平台;

o只有少许是手工生成,比如间接采购、工程师的杂七杂八的需求等。

2. 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承诺交期、数量和单价,自动写入ERP系统;

o如果需求与供应匹配,这就形成供应商承诺,没有人工介入;

o如果需求与供应不匹配,比如交期过长,电子商务系统提醒采购员;

o采购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再度要约,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再度承诺,配以电话、Email等其他沟通方式,直到双方达成一致。

3. 需求的日期、数量变了,ERP里的提前、推后或取消信号自动通过电子商务传递给供应商,提醒供应商重新承诺;

4. 供应商重新承诺;

o需求和供应不匹配,提醒采购员介入,进入要约--承诺--再要约--再承诺--直到最终达成一致的流程。

5. 供应商无法兑现承诺,提前通过电子商务通知采购,建议新的交付日期;

o采购方认可的话,新的交付日期成为承诺日期。

o采购方不认可的话,维持原来的承诺日期,供应商要么努力达成原来的交付日期,要么迟到,影响到其按时交货率。

o不管采购方认可与否,供应商新的交付日期都会通过电子商务写入ERP,以便更新下一级的承诺和最终的客户交付日期,供客服更新客户,管理交付。

6. 供应商发货后,出货通知通过电子商务发送给采购方;

7. 库房到货验收,到期自动付款,完成整个采购订单周期。

看得出,在这个案例中,电子商务大大节省了要约--承诺--再要约--再承诺的工作量,让采购人员聚焦例外----凡是供应与需求匹配的,采购人员根本不用介入;只有供应没法满足需求的,采购人员才会介入。没有这样的电子商务,其实是把每一种情况都当做例外来处理:工作量太大,人工根本没法操作,导致需求与供应没法闭环----供应的口子是开着的,缺乏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结果呢,供应端没法得到供应商的准确承诺,客服端就没法给客户准确的承诺;即便是给出承诺,也没法有效确保达成。

供应商绩效管理离不开电子商务

有了电子商务,客观的供应商的交付绩效管理也才能成为可能,比如说按时交货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是"客观",是基于内部客户、采购和供应商三方达成共识的"承诺日期"。要知道,不管是基于需求日期的"按时"交货率,还是基于正常交期的"按时"交货率,都没法达成三方共识,因而不具约束力;而这些所谓的"按时"交货率呢,更多地都成为相互攻讦或自我保护的工具,在改善绩效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再比如说,很多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供应商的灵活度。但这灵活度怎么统计呢?最简单、最直观的莫过于是采购方的需求变了,供应商有多少次能够满足新的变化,这在电子商务系统里有记录。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统计来回需要多少次的要约--承诺--再要约--再承诺,才能达成共识。如果一个供应商平均需要3.2次,而它的竞争对手只要1.7次的话,你不用是个MBA,都可以判断哪个供应商容易合作了。你把同行的统计数据给供应商看,相信会比你在那里抱怨强10倍。统计什么,就得到什么。看到了同行的数据,相信供应商会更有动力来改进。

当然,一旦开始按照承诺日期统计,供应商就开始藏着掖着,本来3天能交付的订单,承诺5天,给自己留更多的余地。在绩效统计的驱动下,采购对这样的承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是绩效考核的副作用,毕竟,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也是采购的按时交货率。作为需求方,比如销售、计划,在供应商承诺没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启动申诉机制,反映到更高管理层,通过组织措施获得更好的承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比不同供应商的承诺表现,驱动采购和供应商来改进。

比如A和B都是机加件供应商,他们的需求、供应都有一定的可比性,就首次承诺满足率来说(即第一次承诺就能满足需求),A是65%,B是25%,你马上就知道谁在藏着掖着了。这样,把供应商B叫来,把对比数据给他们看,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B自然会有动力来改进。同理,虽然A的首次承诺满足率高,但最后的兑现率却很低,那也糟糕,把可比供应商的承诺兑现率拿出来,给A看,驱动A来说到做到。

再比如说,对于达成的承诺的质量,也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来统计:供应商A的平均承诺是正常交期的70%,说明供应商A平均比正常交期快30%;如果供应商B只比正常交期快10%的话,这样的信息也可以驱动供应商B来改进。当然,有人会说,如果"正常交期"有问题怎么办?对于相同的门类,相同的料号,不同供应商报价时承诺的交期还是有可比性的。在电子商务功能健全的企业,这些数据都可以拿出来做分析,来确定"正常交期"。

供应商管理本质上就是两个承诺的管理:拿到承诺,兑现承诺。但不统计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法管理。与公司的ERP系统一道,电子商务系统帮助我们统计绩效,让管理和改进供应商指标成为可能。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除了价格以外,就根本没有交付、质量等第二个能客观统计的供应商指标,电子商务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进一步讲,所谓的科学管理呢,就是基于数据的管理。离开了公司内部的ERP系统和连接供应商的电子商务,企业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自然就谈不上科学管理。管理粗放的企业之所以粗放,一大特征就是没有数据;越是粗放的企业,信息系统就越薄弱,数据也就越少,就只能凭经验,对"能人"的依赖度高。而那些"能人"的经验呢,鲜有例外,都是交了很多学费试错的结果。

25年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1月份(第500期-51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8-13 02:01August 13, 2024 2:01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可承诺逻辑:串起供应链的那条线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物美价廉,还是一分钱一分货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