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课程正在报名
案例企业有着强大的粉丝团体,一直走的是粉丝经济,虽然在向品牌经济过渡,但粉丝经济还是营收的重要构成。为了最大化粉丝收益,案例企业就不断推出新品,基本上是每周都有新品上市。该企业走的是中高端、差异化路线,快时尚,品种多,批量小,首批推出一般也就几百到几千件。多种少量让预测更难做,要么过剩,要么短缺,在案例企业得到充分体现。
这不,有一款新品在4月份推出,几天就卖完了三四千件,紧赶慢赶地返单,等第二批到货时,都已经6月份了,爆款带来的"热气"也快消散完了。有爆款,自然就有滞销。比如有个产品,为了走量降成本,首批进货几千件,结果只卖掉几百件,投入巨大的资源促销也不管用,一旦过季,就只能等到第二年,呆滞风险就很高。
需求不确定性很大,首批订货风险大,需求预测的压力就很大。预测风险高,没人愿意承担,最终就只能是老板拍板。
老板做预测,自然有老板做预测的原因:他是最有经验、最有权威的那个人,而且最能承担预测失败的后果。但是,随着业务连续翻番,新产品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多,老板越来越忙,离消费者和一线运营越来越远,能花在需求预测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就只能拍脑袋做预测,其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希望大boss理解科学的办法和拍脑袋的差别,特别是一个或者是二个人的拍脑袋",案例企业的一位同事如是说。
老板当然理解科学决策和拍脑袋的差别。天底下没有一个老板会说,科学决策很糟糕,让我来拍脑袋。但问题是,当我们缺乏有效的机制,没法有效整合跨职能的智慧和信息,一帮人没法有效决策的时候,老板不靠自己拍脑袋,还能靠什么?所以,这里的问题不是改变老板的行为,而是找到更好的方法论来整理数据,整合跨职能的判断,做出更准确的预测来。当集体的决策能力提高了,老板自然就不用拍脑袋了。
这方法论就是德尔菲专家判断法。当数据非常有限,未知因素非常多,决策的不确定性非常高的时候,德尔菲法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
新品预测试点项目准备
对于案例企业,我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产品来做试点,以导入德尔菲专家判断法。该产品正好处于开发后期,需要确定首批订货量。该产品也是案例企业重点开发对象,能够得到专家们(跨职能团队)的重视。
找好了产品,我们围绕这个产品,进一步确定了该新品预测的的专家团队,包括以下岗位:
-
产品经理。该企业采取集成产品开发(IPD),由产品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对产品全权负责,在新品上市中扮演关键角色,包括新品的需求预测。 -
设计师。该职位具体负责该产品的设计,熟悉产品的定位,比如是基础款,还是大众款,以及特定设计对需求的影响,比如颜色、辅料的选择等。 -
店铺经理。该职位负责主要网店的销售,熟悉消费者的需求模式,有能力对不同产品做出横向比较,也熟悉上新促销计划等。 -
数据工程师。实际上的计划经理。该职位负责数据化,熟悉各种产品的需求历史,能从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帮助需求预测。 -
研发负责人。研发负责人特别熟悉产品,了解用户。她在微信群、QQ等社区小组里非常活跃,熟悉用户需求,对用户认知挺多。 -
销售负责人。虽然直接参加新产品开发较少,但经验丰富,熟悉客服团队的反馈,能帮助做多个产品的横向比较。 -
供应链负责人。熟悉产品的成本、最小起订量、供应商的阶梯报价等。也熟悉关键原材料的共用性和货期,能够从供应端帮助需求预测。 -
总经理。创始人不可替代,尤其在还处于小而美但快速发展阶段的案例企业。总经理深度介入产品开发、企业运营、定价决策等,经验丰富,历来在新品的需求预测上扮演关键角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