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现场公开课(第509-518期)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3/12,周三);深圳(3/19,周三)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3/13,周四);深圳(3/20,周四)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3/14-3/16,周五、六、日);深圳(3/21-3/23,周五、六、日)

详情请垂询助手吴珍桢:177 2795 9069(微信同)。

雀巢需求计划:不光有数据,而且有分析

| 暂无评论

从数据开始,并不是只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指导后续的工作。这是我从雀巢的一位计划总监的报告中体会到(如图)。


先说数据。雀巢的需求计划把数据分三个层次:事务数据,计划数据,外来数据。


事务数据:这是操作层面的数据,比如围绕订单、工单、产品的进出存数据。这是ERP里最原始、最基本的数据,也可以说是我们在信息系统中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比如在ERP软件SAP中,物料的每一次移动、由谁移动、从哪个库位到哪个库位,都有清晰的记录;客户订单什么时候接到,什么时候发送等,也是典型的事务数据。提供完整的事务数据,是ERP系统的强项。


计划数据:事务数据并不能直接用来做计划,而是需要进一步整理、清洗,比如把需求历史按日、按周或按月汇总,按照产品线、产品、SKU分解,剔除其中的一次性需求等,就成为计划用的数据,供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计划数据也包括主数据,比如采购提前期,最小起订量,供应商等。计划数据的信息来源是ERP系统,但往往储存在专门的计划系统里,或者单独的数据库里。


外来数据:来自第三方,比如电商平台,销售终端等。这些外来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需求,对计划的价值更高,当然也更难获取。另外,行业性的研究,第三方的数据也算外来数据。比如在导入新产品前,有些企业会参考行业的研究数据,判断潜在市场的大小,以及可能得到的份额,来确定新产品的预测等。


从数据开始 = 数据 + 分析
来源:How Nestlé Deployed Predictive Analytics For Better Planning, by Olivier Gléron, Business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S&OP Conference, Europe, 2018. YouTube.com.


企业大了,没人知道真相;真相在数据里。当然,测不准定律下,我们可能永远没法知道真正的"真相";真相是相对的,更重要地说,是多数人认可的真相。没有共同的数据,就没有共同的真相,也就缺乏协作的基础。计划数据就扮演这样的角色。


说是"计划数据",其实不光是计划职能用的;每个管理者都在做计划,虽然他们的头衔、职能中并不一定有"计划"二字。比如生产要用计划数据,来规划未来的产能;仓储要用计划数据,来规划仓库的容量;物流要用计划数据,来计划物流费用;采购得用计划数据,制定采购计划,跟供应商谈定价格;财务也用计划数据,来模拟现金流;销售当然得用计划数据,来预测营收,及时安排促销、活动等。


对于企业来说,一大挑战是有统一的事务数据,因为那是ERP系统的原始记录;但没有统一的计划数据,每个职能都是各行其是。小企业如此,大企业也不例外。比如有个百亿级的电子产品企业,总部和各战区用不同的数据,销售、产品、计划和供应链也是各自用各自的数据,财务当然有自己的数据。数据来源、格式不同,鸡对鸭讲,很多时间就不得不花在确认数据上,效率低下,沟通起来就很困难。


比如说,销售用接到订单的日期识别需求,物流以实际发货日期识别需求,而需求计划用客户的需求日期识别需求。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客户在2月15日下订单,要100个,3月15日要,我们实际是4月1日发货的。那么,按照上述逻辑,销售把这100个的需求归到2月份,计划归到3月份,而物流归到4月份,这些职能沟通起来就很困难。
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构建统一的计划数据,形成各职能的共同语言。谁来主导?计划职能,而且是总部的计划。就如我们在一个电商做的,计划和财务协作(计划最熟悉ERP系统,财务的数据最可靠),基于客户订单层面的数据,建立共同的计划数据库,放到统一的服务器或者云端,让各个职能都来用。


这里的基本假定是,客户订单的数据是真实的,比如订单是什么时候接到的,要什么产品,要多少,什么时候要,价格是多少,什么时候发送的,因为这是跟客户收账的依据,是销售、客服、物流和财务部门都依赖的。在这样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时间、产品、地域、客户维度等切分(就如Excel中的透视表),就成为不同职能共用的数据。


在这个电商,计划安排专门的人,每周定期把上一周的数据添加到数据库里,不同职能、总部和门店,都用这些同样的数据。从管理的角度看,每周更新,能够满足大多数职能的时效要求。当然,对于日常补货这样的活动,更新的频率要更高,比如每天,那每次要更新的数据也就更少。


共同的计划数据,不但降低了职能与职能、总部与分部的沟通成本,也减少了原始数据出错的概率,提高了决策质量。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计划人员就跟医生看病一样,先分析已经发生什么(现状),再分析可能发生的情况(预测),最后提出指导性的建议(行动方案)。这分别叫做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和建议性分析,构成"从数据开始"中的三大分析。


描述性分析:是什么,或者说已经发生了什么。比如通过折线图,来判断需求历史有没有趋势、季节性、周期性等;借助标准差、离散度、极大极小值等,判断需求历史的变动性。至于说平均值、中位值、众数等,也都是常见的指标,帮助我们理解需求量的大小。


预测性分析:可能发生什么。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数理统计模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这是数据分析的核心,是对未来的预判。其后的逻辑是需求的延续性、相关性等。比如需求呈现季节性,那就可根据过往数据,预测未来数个季度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预测性分析是基于数理统计的,比如需求在多大概率下,会落在某个区间里。


建议性分析: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建议的行动方案。打个医生的比方:描述性分析就如"望闻问切",预测性分析是预判病情的走向,而建议性分析则是开药方。描述性分析着眼"已经发生的",预测性分析着眼"可能发生的",建议性分析则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为不确定的未来指出一定确定性的行动方案。


作为计划人员,不管是哪一种数据分析,我们都应该是假设驱动,在业务指导下,为解决业务问题而分析,而不是为分析而分析。这也是计划员与分析员的一大区别:计划员一般有业务背景,从业务角度往往已经有假设,数据分析更加有针对性;而很多分析人员的IT背景很强,但没有需求预测、库存计划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历,结果是分析虽然做了很多,报表一大堆,却不解决任何问题。


【实践者问】一堆数据乱如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怎么办?


【刘宝红答】对着数据,做一系列的透视表,按照客户切分,按照地域切分,按照月份、周数切分,按照产品、SKU切分,求平均数,求标准差,统计13周或12月频次[1],做出折线图,你总会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来。企业数据不会是一团乱麻;企业数据总会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之所以觉得一团乱麻,十有八九是因为花的时间还不够。
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的话,就是只要你拷问足够久,数据总会招供的[2]。


【实践者问】那如何知道数据分析到位了?


【刘宝红答】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不管谁来挑战你,你都能自圆其说,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你就知道数据分析到位了。


【实践者问】没有准确的数据怎么办?


【刘宝红答】是的,没有准确的数据可能让我们的准确度降低几个点,但那一般不会造成灾难;拍脑袋,或者因为没有完美数据就不计划,却更可能导致大错特错。很多时候,预测的目标是避免大错特错,而不完美的数据也能接受。此外,数据不可能完美,不完美的数据也比没有强;分析不完美的数据,也比不分析数据要强。


上面文章节选自我的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第2版一书。我也有系列培训,感兴趣者请继续。[1] 13周频次就是在过去13周里,有需求的周数,在后文还会更详细解释。12月频次同理。

[2] 英语原文:"If you torture data long enough, it will confess". Ronald Coarse, Essays on Economics and Economists, 摘自Goodreads, Goodreads.com

25年1月供应链系列现场公开课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系列精品课程,2025年1月份(第500期-510期培训)正在报名。


  1.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1天)上海(1/8,周三);深圳(1/15,周三)
  2.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1天)上海(1/9,周四);深圳(1/16,周四)
  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3天)上海(1/10-1/12,周五、六、日);深圳(1/17-1/19,周五、六、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报名详情咨询请联系我的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有微博、微信(scm-blog),也在LinkedIn上,欢迎加我,随时沟通。更多联系信息见此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文章:wwwscm-blogcom

评论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024-09-03 05:37September 3, 2024 5:37 AM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你不能用一个错误来纠正另一个错误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谁制造的成本谁买单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