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培训正在报名
考不考核预测准确度,考核哪个职能,如何考核,历来是需求预测的一个热点话题。
我的倾向是对预测准确度本身可以不考核,但不能不统计。根本原因呢,预测准确度是个过程指标,其本身并没有实质意义:企业做预测的目的不是准不准,而是为更好地对接需求与供应,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控制库存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可以说,预测的准确度本身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运营成本,我们可以通过后三者来衡量需求预测的质量。
这也符合绩效考核的设计准则:企业的指标可以有千千万万,但大部分是过程指标,如果都考核的话,要花掉很多资源;考核不当的话,容易让人们聚焦"做事正确",而不是"做正确的事"。我在美国上市企业工作十来年,对此深有体会。
对于上市企业,华尔街的期望是说到做到。比如你说预期每股盈利5美分,上下浮动0.2美分,那就得在4.8到5.2美分之间,达不到自然是不能接受,超出也不能接受:华尔街对藏着掖着深恶痛绝,他们追求的是No Surprise(不能有意外),好的坏的意外都是意外。对企业来说,盈利预测就如射箭,最后射中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射中你说你要射中的东西。
我能理解投资者为什么这样要求,但这也让企业就花了太多的资源,来确保说到做到;如果把这些资源花在干活上,投资回报会更高。就拿预测准确度来说,有些公司考核销售的预测准确度,结果一到季末,销售就拼命往渠道里压库存,人为造成需求波动,供应链一直处于上坡下坡状态,导致产能利用低,库存周转慢。
真正要考核的那些关键考核指标(KPI),要与客户、股东的直接诉求有直接关系。比如说,客户按时拿不到货(按时交货率,或者说服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呆滞库存太多,运营成本太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所以这些指标与客户、股东的诉求直接关联,应该成为绩效考核的KPI。
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会影响上述几个KPI,但对客户和企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原来给这个月的需求预测是100个,但是直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需求一个都没来,你的预测准确度是0;不过没关系,下个月1号来了个订单,把那100个产品都给卷走了,你的客户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你的库存也降下来了,客户、股东皆大欢喜,你当然也高兴。
但是,不考核并不意味着不统计。毕竟,不统计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法管理和改进。我们还是建议企业统计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分析偏差,采取纠偏措施。
有趣的是,人们不愿意统计预测准确度,原因之一是不愿意为预测的结果负责。他们看到的是"不统计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法追责,却以"不知道就没法管理"为代价,失去了总结提高的机会。这跟公司政治也有关:预测事关大局,准确度低可以说是人人有份,于是大家就有意无意,都把头埋在沙子里,不愿面对现实,企图掩耳盗铃,蒙混过关。时间长了,这就成了组织惰性:大家都知道是个问题,刚开始是没有能力来应对,慢慢就成了没有意愿,低下的预测准确度就成了必要之恶。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我更倾向于通过考核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呆滞库存等结果性指标,来倒逼预测准确度的提升,也就是通过考核结果来督促改进过程。毕竟,客户买我们的产品,股东买我们的股票,没有一个是因为我们的预测准确度高,而是因为我们的客户服务水平、资产周转效率高。
【实践者问】我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做塑料管材的工厂就职。他告诉我,他们会统计销售需求预测的准确度。我不知道是否他们会分析偏差,采取纠正措施等,但他们采取的一个措施是,会优先给销售需求预测准确度高的销售员的客户发货。我原来一直觉得这个方法也不错的,但看了你文章后,我有些困惑这到底是不是个好办法了?
虽然我大体上理解了你的"统计但不考核"的观点, 但是该工厂的这个做法不是也能将压力传导到销售员那里,进而促进他们做出纠偏措施嘛?对于你文末提到的种种考核的弊端,我在想任何指标不都会有副作用吗?那么是否我们仍然可以考核销售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但可以给予不同的权重来处理呢?即给予库存、交货率等高权重, 而给予准确率以低权重。让销售员在一对矛盾的指标中,自己做取舍,来平衡呢?
【刘宝红答】优先给预测准确度高的销售员发货,会正面激励销售员更用心做预测。但是,这改变不了一线销售提需求,预测准确度低的根本问题,比如预测颗粒度小,责任机制缺失等,我有好几文章谈这些。
给予权重是种考量。但是,销售有很多指标,比如营收、毛利、回款、客户满意度等,林林总总一长串。现在加上一个预测准确度,比如占绩效考核的5%,会如何改变他们的行为呢?我跟一位销售总监电话会议,问预测准确度占销售的绩效考核比例,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是多少,你能期望一般的销售知道多少呢?不知道的话,他们能在乎吗?毕竟,你听说过几个销售因为预测不准被开掉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