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有些供应链职业人在抱怨,说大半的时间在催货,言下之意是恨死了催货。这里想说的是,其实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催货,因为催货最容易----作为客户,你处于有利地位,要催总能催得动;而且供应商也早都被催成精了,习惯性地在交期中留有余地,就等着你催的时候给你。如果你是管理层的话,催货就更容易了:你位高权重,给供应商一个电话,鲜有供应商会放弃扮演"救火英雄"的机会。所以说,催货是最简单,也是供应链最擅长的事。
人的天性,不管是基层还是管理人员,都喜欢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整天催货了,一边抱怨连连,一边乐此不疲。毕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催货带来的成就感,掩盖了我们在计划上不作为的负罪感,也给我们在计划上不作为的借口。这话有点刻薄,所以得仔细解释解释。
让我举个不是催货,但性质很类似的例子来说明。我以前有个计划员,整天在抱怨,说数据处理害死人,占了他太多的资源。我很好奇,说公司有几十个计划员,怎么唯独你的数据处理工作就那么多?仔细探究,原来这老兄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着电脑处理数据是他的专长,而跟内外部客户打交道是他最讨厌的,尽管那是计划员的核心职责。于是,他就揽下各种数据处理工作,不管是计划、客服还是仓储物流的。整天忙着处理数据,那花在需求管理、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上的时间就很少,计划的本质工作就很糟糕。
这位计划员三天两头抱怨:你没看我整天数据都处理不完,哪有时间做计划啊。言下之意是,没有时间做计划,计划工作当然做不好了。我起初愚昧了一把,以为他真的是没时间,就从释放资源着手,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每周一次会议,把那些杂七杂八的数据处理工作一件件卸载下来,转给合适的部门、合适的人做。
这下时间是有了,但这位计划员的本质工作还是一塌糊涂,毫无起色。我这才意识到,这里的本质问题是能力,而非资源:他就根本没有能力做好计划员的本职工作,所以揽了些最擅长的数据处理工作,让自己忙着----他最"讨厌"的数据处理工作,其实是他的避风港,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催货其实是一个理。火星人都知道,大面积的催货,背后往往是需求管理不到位。管理需求意味着要跟营销、研发等制定需求的职能打交道。这些职能是供应链的内部客户,一般都是胳膊粗拳头大的主儿,很难对付,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跟他们打交道,而把精力花费在催货执行上,让那些口头上最"讨厌",实质上挺喜欢的事儿,掩盖在主业上的不作为。
还有,就是系统、流程不完善,摁下葫芦起了瓢。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很多管理者都是救火英雄出身,因为救火容易冒尖,被提升到管理岗位,所以对优化流程、改善IT系统就不予重视。他们的老总把这归咎于"思维惯性非常强大",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能力不足:这些人成为管理者,更重要的是由于业务发展太快,水涨船高推上来的;他们的舒服区其实是救火,是执行,而不是管理层的核心任务----系统和流程建设。要知道,人在做的事,其实都跟他们的能力完全匹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