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07 归档

【案例】柯达(上海)重组

| 评论(4)

前面谈到供应链重组方面的一些基本准则,那就是no size fits all(要因地制宜),集中管理、分散管理各有利弊。

国内组织流程再造方面有一个案例,就是柯达(上海)在1997年的再造。该公司原来采用的是部门负责制,例如质量、采购、物料、计划、生产等各成体系,汇报给公司执行经理。问题是各部门的协调困难,没人对最终产品负责。于是公司决定针对不同产品线设立产品线经理,负责该产品的生产、计划、采购等所有事务。原来的部门经理不再存在。详细案例参见柯达(电子)重组流程。

下线产品的供应商管理

| 评论(3)

有朋友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临下线,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下降,后续供货不能保证,怎么办?

这确实非常棘手。笔者所在公司就面临这个问题。例如公司生产的一些老设备要定期更换芯片,但芯片制造商不再生产这些老式芯片,于是那些老设备就面临没法运行的问题。有趣的是,芯片制造商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笔者所在的公司给他们提供芯片制造设备)。于是我们就取笑客户自己断了自己的路。

但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职业发展 (二)

| 评论(7)

很多读者问,干了几年供应管理后,该继续干下去了还是去深造,要不要去考个注册证书?这些决策都影响到今后的发展,我尽我所知给予答复。

职业发展

| 评论(9)

读者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在职业发展上有疑惑。这很正常,也说明这些朋友在认真思考未来。

我的"硅谷客"专栏谈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请访问。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如下:

供应链重组

| 评论(1)

有读者问,供应链重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产品系列划分,设定产品经理,负责此产品类的整个供应链的职能;另一种,也是目前应用更多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即设定物流管理部门负责,包括计划的整合、采购的整合、配送的整合等,来达到高效的物流运作。 两种方式究竟该用哪种?

有读者提到这个专栏与读者的互动性应更高一点。我想案例分析是一个不错的互动方式。我也相信读者中藏龙卧虎,请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下面的案例相信是很多公司面临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客户又要求继续降价,各种交货、付款条件更苛刻。怎么办?

供应管理人员是什么?

| 评论(5)

一位读者提到,作为供应管理人员,自己有时要管上亿的工厂,有时又要到供应商那里去跟单,搞得自己都不知到自己是谁。这问题问得好。我们究竟是谁?

有朋友问,我们公司的现状是采购量小,交货期短,所以经常有供应商不能按时交货,请问如何才能提高供应商的准时交货呢?

Blanket Order, Purchase Card and More

| 评论(3)

有读者问Blanket Order、Purchase Card等的含义。这些都是采购中支付供应商的方法,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考试的一个知识点。

Blanket Order(暂译为总订单)也叫Frame Order,是先开一个订单,规定大致用途,然后逐次用,逐次减少资金额,到用完为主。例如工程师给测试公司一个这样的订单,以后每次的测试费用都由该订单来支付。这种订单的好处是手续简便,开一次就行。对没法预先知道需求量、需求范围的采购(例如测试、服务等),比较适用。缺点是很难跟踪钱花到哪里去了。笔者的工程师与供应商时有争执,根本原因就是帐对不上。对财务控制来说,这种订单也很难控制。

4月8日中国供应链俱乐部活动[上海]

| 评论(3)

我收到中国供应链俱乐部的活动通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加。

邀请内容如下:

The club is very excite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ideas and network with Shanghai professional colleagues. 采购专业人士的俱乐部,活动以小组讨论为主,充分鼓励参与互动,共同分享精彩话题与经验交流。

第9次上海主题是:"Managing your career as a Purchasing/Supply Chain professional. "

几年前,整个硅谷还在经济泡沫破灭的阴影下,生存的压力胜过一切,降低成本成为很多公司的第一要务,价格谈判是供应商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笔者详细地分析了给各供应商的采购额、历史价格、当前盈利状况后,也正式发出了要求降价的信件。意想不到的是,最大的供应商当即宣布破产。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最近评论

  • zhangwu: 刚才说到的按照产品线分散管理,对于一个产品线众多的公司来看,有较大的弊病;不利于采购种类的集中,会造成同种物料规格过多,或者需要订购的物料,仅仅因为设计尺寸需求仅仅相差2cm而重新订制一个。 十分可以考虑一个产品线或者是几个产品线派驻一名物料技术经理作为研发和采购的接口? 详细>>
  • roy: 谢谢! 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最近我进入了BOC和AP这样的公司,作为制气行业企业,他们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用了一种共同的方式,工作人员解释叫做“business on line”,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是在关联企业内部打破了法人实体的组织架构,而是采用采购、设备、财务等职能从总部、到亚太区、到某个国家一直到一个具体企业的相应上述部门经理至上而下的管理。想请介绍一番这样的组织结构设置适合怎样的企业,在管理上有和优缺点。 详细>>
  • 刘宝红: Roy提到的两个问题很切中要害。设立了产品经理,并不是说取消了相应的计划、采购等职能部门,而是“小而全”,每一个产品线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由总经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现在细分到产品线经理。协调范围相对较小,所以协调效果较好。至于是否还设采购经理、质量经理等就不得而知。但这些职能部门在各个产品线下总应该有个头。 问题2是分散管理一直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有组织机构的地方就有的问题。统一规划、组织协调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灵方妙单。资源重叠、规模效益减小也是促使公司走向集中管理的重要因素。当然,集中管理带来的“船大难掉头”、服务水平下降等也很头痛。所以,还是一句老话:No size fits all。 详细>>
  • roy: 首先说明我不是一个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人员,我只是在看完您的文章之后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若提法有谬误还请指正。 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在介绍产品线管理的案例,在这里我想请教两个问题:1、设立了产品线经理之后,取消了计划,采购、生产制造、质量和服务等各部门经理,但产品线内部是否也应设立上述岗位。若设置上述岗位后是否仍然会和未改变时一样,或者本身仍然会出现如未改变之前的协调困难的情况?2、公司的生产设备和资金等公共资源由多个产品线分配使用,是否会存大家设法多占资源的情况,如何解决? 详细>>

关于此归档

这里是March 2007的所有日记,它们按照时间从新到老排序。

上一篇日记February 2007

下一篇日记April 2007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