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23 归档

VMI:如何计划,如何管理?

| 暂无评论

VMI是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缩写,英语的全称是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最早在零售行业出现(传统上,那个行业习惯于把供应商称为Vendor,更正式的叫法是Supplier),由沃尔玛和宝洁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导入。我们这里把VMI当做一个专题讨论,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VMI应用广泛,但由于计划和管理不善,VMI又造成了诸多问题,不光是给供应商造成损失,也严重影响到采购方。

约束

| 暂无评论

小孩想着长大,因为在他们看来,长大意味着可以做想做的事;读书的想着早日毕业,出发点也差不多;职场人士希望晋升,位高权重,想来自由度会大增。其实这些都未必,甚至正好相反。

渠道压货,人为加剧需求的不确定性

| 暂无评论

在有些行业,压货行为非常普遍,人为加剧了需求的变动性。

新品计划由谁做?

| 暂无评论

一提到新品计划,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可计划性太低,这就自然而然地把它推到销售、产品端,由那些职能兼职,变成拍脑袋为主了。其实不然,就如我们前面详细阐述过的,即便是用专家判断法做新品的初始预测,也得严格遵守"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的计划流程,数据分析至始至终贯穿期间,主导整个专家判断流程。

重资产的剥离:请神容易送神难

| 暂无评论

对于垂直整合的重资产来说,最光鲜的就是建成投产的那一天。如果不是核心竞争力,就一日日地贬值,劣质化,没多久就变成了一堆烂菜。要么继续保留在自己手里,彻底烂掉;要么倒手,一站一站地,如同击鼓传花,不断地剥离分解重组。

企业想做大。做大后不但自身有了规模效益,而且在供应链上有更大的话语权。但是,有些企业从"小白兔"变成了"大狮子"后,却延续"小白兔"的一些做法,比如对供应商淘汰为主的粗放管理,造成诸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过激反应,短缺最后总是以过剩收尾

| 暂无评论

前面多次讲过,行业性短缺状态下,过激反应,大幅拔高安全库存和需求预测,不但解决不了短缺问题,反而造成后续的过剩问题,应了"所有的短缺,最后都是以过剩结束"。特别是集体决策下,人们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往往超出企业的承受力度;同样是"集体"决策,库存的责任不明确,补救措施就不及时,把本来可以减轻的风险没有减轻。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水中月

| 暂无评论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强硬派议员们希望的"去中国化",跟全球制造的28.3%绝缘,显然是低估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度。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强硬派议员们中断与中国正常贸易关系的提案,先后几次都被否决。

案例企业有着强大的粉丝团体,一直走的是粉丝经济,虽然在向品牌经济过渡,但粉丝经济还是营收的重要构成。为了最大化粉丝收益,案例企业就不断推出新品,基本上是每周都有新品上市。该企业走的是中高端、差异化路线,快时尚,品种多,批量小,首批推出一般也就几百到几千件。多种少量让预测更难做,要么过剩,要么短缺,在案例企业得到充分体现。

【小贴士】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 暂无评论

在《读者》上看到王蒙的一句话,很有感触:"凡人容易滑向经验主义,圣人容易走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感性的,局部的;教条是理性的,有一定的普适性。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们经多识广,"数据"充分,总结提炼出了规律性的东西。《读者》上还有一篇文章,说普通人的盲区是"过于依赖自己的直觉",专家的盲区则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理性和经验",跟王蒙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3年IBM裁员,尤其是拿老员工动刀,闹得纷纷扬扬。网上有人发帖子,说是在IBM辛辛苦苦十几年,把整个青春都奉献了,说被砍掉就砍掉。不胜唏嘘中,IBM无非是给"薄情寡义"的雇主清单又增加了一个公司。而作为职业人,则需要要清醒地认识到,资历老并不是优势,如果不能把这资历在管理上演变为领袖、在专业上上升为专家的话

从公共采购价格高说起

| 暂无评论

在很多国家,政府都是最大的买方,而且"钱多、人傻",或者说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容易成为冤大头。例如有人大代表就质疑:政府的采购量那么大,为什么政府公共采购的价格高?网上甚至夸张地说,地方政府采购近八成高于市价。其实这里除了政府"钱多、人傻",容易被蒙,以及官商结合的腐败外,公共采购过程繁文缛节,系统地增加了企业与政府做生意的成本,也是公共采购价格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案例】分解需求,对接合适的判断者

| 暂无评论

案例企业的需求相当复杂,主要分三大块:大客户,渠道客户,零星散户。大客户和渠道走的是传统的线下业务,是典型的B2B;零星散户走的是线上电商业务,通过App下订单,虽然是小商户,却跟典型的B2C业务很像。线上、线下业务并存,大客户、渠道和散户对需求的影响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客户的需求变动主要是客户驱动,比如客户自己的促销、活动等;渠道和零星散户则主要由案例企业自己驱动,比如渠道政策、线上活动等。

企业盈利,需要关注的三类成本

| 暂无评论

这里,我们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成本:产品成本、运营成本和库存成本。之所以把库存成本单列出来,是因为库存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而企业的最后一点盈利,往往就在库存里。就拿电商来说,虽然这些年来非常火热,但盈利的电商很少,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库存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大神"

| 暂无评论

我有位校友,在北美博士毕业就创业,主要业务在北美,供应链在国内。几年下来,企业已经颇具规模,每年营收有数亿美元。最近一起吃饭时,他随口问到,国内供应链的"大神"是啥样子(大意),一时我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有个工业品公司,项目型需求较多,一贯靠一线销售提需求。让每个销售预测自己跟踪的项目,预测的颗粒度小,预测准确度不高,呆滞库存是个大挑战。于是该企业就开始考核预测的准确度:你预测了几个,就得用掉几个。销售跟库存挂上钩了,就迟迟不肯提需求,直到需求快落地时,数量的准确度没什么问题了,但给供应链却没有时间来响应。

一位创业者联系我,说他们有业内很好的工程师,走的是轻资产路线,运营成本非常低。但随着业务的发展,他们开始讨论建工厂的事,一致认为将来建厂是必经之路。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我们当前的优势在大批量行业。大批量行业相对竞争比较充分,供应商管理可以更多地依赖市场竞争。一旦到了小批量行业就不是这样。大批量行业受人工成本影响大,会不断向更低成本地区转移。而小批量行业呢,由于技术含量相对更高、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对更复杂,往往更难转入低成本地区。比如美国一直是世界制造大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就是靠小批量行业支撑。

预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暂无评论
预测中,预测的灵敏度(响应度)和准确度经常相抵触:灵敏度高了,准确度就下降;准确度高了,灵敏度不一定高。

我们讲的集成供应链,一般是围绕订单的集成,即客服接到客户的订单、计划制定生产排程、采购处理采购订单、生产来加工组装、物流配送给客户。这是在订单层面给客户端对端的服务。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导入集成供应链的时候,集成的第一层次也是在订单层面。这种集成的好处呢,就是在客户订单层次有了清晰的责任机制,由一个部门(供应链部门)从头到尾负责,避免传统上各职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减少了职能之间的推诿、扯皮。同时,集成供应链有助于订单层面的成本最低。比如在一个公司,没有集成供应链时,采购常常让供应商加急快运,因为花的钱是物流部门的;集成供应链后,采购和物流都归属供应链部,无谓的加急运输就少多了。

推拉结合:在合适的颗粒度做预测

| 暂无评论

人们经常说,他们的供应链是推式的,由预测驱动;或者拉式的,由订单驱动。其实,供应链没有100%的推,否则库存风险太大,股东受不了;也没有100%的拉,否则交付太慢,客户体验太差。每条供应链都是推拉结合的:先根据需求预测推到一定地步,以获取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再由客户订单拉动,以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并降低库存风险。

新品的滚动计划:平衡时效性和准确度

| 暂无评论
新品计划的准确度低,关键是伴随着更多的需求历史,要及时滚动更新,同时平衡库存风险断货风险运营成本

三步走做个好客户

| 暂无评论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两种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一种是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抱怨客户的需求管理不到位,紧急需求频发----客户不是好客户;另一种是从客户的角度着眼,探讨如何才能管好供应商----供应商不是好供应商。但很少看到从客户自己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才能做个好客户;或者从供应商自己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才能做个好供应商。

二次议价让价格的合理性永难证明

| 暂无评论

对于采购来说,要证明拿到的采购价是合理的,就如证明你妈是你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实这事儿远没有那么难:当市场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多家报价,你得到的报价就是合理的价格。这是由市场机制,也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的。我们采购的任何一样东西,没有一个是只有一个供应商能做----每个供应商都有实质的竞争对手,即使复杂如商用大飞机,这地球上还有波音和空客两家在死磕,而两家实质性的竞争对手就决定了市场竞争是充分的。

供应商啥都好谈,钱不好谈。一位首席采购官曾经说,采购绩效的70%来自成本。成本在供应商绩效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率先谈成本指标。

苹果的供应链:可复制的和不可复制的

| 暂无评论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就如它的新产品开发:一贯低调、讳莫如深,外界知之甚少。十几年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我还从没有在会议、论坛上看到苹果人在侃侃而谈其供应链,也很少看到任何苹果人关于其供应链管理采访。我的商学院校友中,有好几个在苹果从事供应链管理,经常见面,但他们很少提及苹果的供应链运作----他们一进公司时就受过严格的保密培训,知道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但这些都无损苹果的供应链高效运作的事实,即把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成本送到合适的地方。对照Gartner评选卓越供应链的五项条件,苹果完美地满足了每一条,尤其是不尚空谈、不事张扬的实干精神,它能多年荣居Gartner的全球供应链25强榜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畅销专著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igh cost, high inventory, heavy asset solutions

畅销经典

  •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于此归档

这里是November 2023的所有日记,它们按照时间从新到老排序。

上一篇日记October 2023

下一篇日记December 2023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