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链绩效来说,没有什么比预测准确度更重要了,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成本、交付和资产周转效率。这就是为什么在Gartner的供应链指标金字塔里,雄踞塔顶的是预测准确度。老祖先似乎没有"预测"一词,但你一眼就可看出,"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说的其实就是预测准确度。
July 2022 归档
几年前,我服务一家千亿级的企业,晚上吃饭,不知怎么就聊到了软件开发。他们的采购总经理说,国内的软件供应商拿的是一遍的钱,干的是两遍的活,没法活了。忙问为什么,他说需求定义不到位,内部用户让供应商按自己的要求开发软件,但开发好后一看,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就重来----你说软件商们怎么能赚钱呢?
让我们拿需求计划为例,阐述计划的"责任链"这一重要概念。
首先,谁是需求计划的第一责任人?谁做的需求计划,谁就是第一责任人。我们说"做计划",指确定最终的需求数量、需求日期,驱动供应链执行。需求预测是个计划任务,虽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等职能扮演关键角色。当然,计划职能太薄弱时,需求预测就可能成了别的职能的兼职工作,那么这些兼职职能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计划职能习惯性地陷入执行模式,是众多企业的普遍挑战。怎么才能让计划"抬头看路",而不是一味"低头拉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制定绩效考核来保护计划人员,引导计划更加聚焦整体绩效,避免深陷订单层面的争夺战。
计划上做不到精益求精,跟计划人员的专业能力息息相关。比如计划员工的资质、经验不足,没掌握基本的预测模型,更谈不上优化这些模型,预测准确度就不高;为了应对预测的不准确,我们就得建更多的安全库存,花更多的钱来执行弥补。能力不足,面对那么多的产品和库位,没法科学、合理地做好库存计划,合适的库存放不到合适的地方,服务水平和库存就更加没法优化,都让我们在精益求精上渐行渐远。
计划的大错特错,主要是因为销售和运营协调流程没打通,做生意的和做运营的严重脱节,组织博弈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预测准确度太低。简单地把销售目标当成需求预测,没法群策群力整合跨职能智慧,层层博弈导致的牛鞭效应,以及短缺下的过激反应,都可能造成需求预测的大错特错,以及严峻的库存和交付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个两阶段的实现过程:先有精神实现,然后有物质实现;前者是计划,后者是执行。企业里的每个职能,凡是有执行的,都能找到相应的计划,无非有些计划实现了专业化,由专职人员在做,有些是兼职而已。
你或许会说,我知道有个计划要比没有强,但不确定性那么大,问题那么复杂,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2009年,我刚开始服务本土企业,就对有些企业在计划上的欠缺深有感触。用一位美国合作伙伴的话讲,"短期计划是下午四点,中期计划是本周四,没有长期计划"。这不,前一天下午会议上谈得好好的事,第二天一大早就变了,就因为上头的一句话。
几年前,我服务一家千亿级的企业,晚上吃饭,不知怎么就聊到了软件开发。他们的采购总经理说,国内的软件供应商拿的是一遍的钱,干的是两遍的活,没法活了。忙问为什么,他说需求定义不到位,内部用户让供应商按自己的要求开发软件,但开发好后一看,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就重来----你说软件商们怎么能赚钱呢?
增速放缓,行业不景气,库存就成了让人谈虎色变的话题。搜索互联网,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库存话题,比如90%的电商店铺死于库存,十个女装九个死于库存,服装行业三年不生产库存也卖不完。就连图书业也是"死书累累",前些年的实体书库存一度高达900亿元。对于众多的本土企业,用业界人士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链易断,最后死在库存上;用库存控制专家程晓华的话来说,就是仓库有多大,库存就有多少,仓库越大,死得越快。
网上有很多文章,谈到苹果对待供应商如何如何,大抵是负面的居多,也经常有人向我求证。我没有在苹果工作过,也跟苹果没什么商业关系,这里纯粹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基于我在硅谷20年来的所见所闻,以及硅谷顶尖高科技企业在供应商、供应链管理上的普遍实践,分享一些个人看法。